[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陕西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题4[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陕西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题4陕西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题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问题:1. 在以下诗句中,化用《诗经》诗句的是______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C.山不厌高,水不厌深D.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答案:D[解析] D项出自《诗经小雅鹿鸣》问题:2.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论证方法属于______A.归纳论证B.对比论证C.演绎论证D.类比论证答案:D问题:3. 下列句子中的“焉”字属于兼词的是______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C.焉足以知是且非邪D.姜氏欲之,焉辟害答案:A问题:4. 以下作品中属于奏章的是______A.《祭十二郎文》B.《段太尉逸事状》C.《谏逐客书》D.《五代史伶官传序》答案:C问题:5. 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对刻画李广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______A.铺垫反托B.对比反托C.侧面烘托D.象征暗示答案:C问题:6. 下列诗歌中属于律诗的是______A.高适《燕歌行》B.陆游《关山月》C.李白《行路难》(其一)D.王维《山居秋暝》答案:D问题:7. 下列诗人中属于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的是______A.李白B.王维C.王昌龄D.杜甫答案:C[解析] 王昌龄的边塞诗以七绝为主,被称为“七绝圣手”;高适、岑参的边塞诗以歌行体为主,二人并称“高岑”。
问题:8. 《兵车行》的作者是______A.李白B.杜甫C.陶渊明D.欧阳修答案:B问题:9. 唐代作家韩愈是______A.初唐古文家B.晚唐古文家C.中唐古文家D.盛唐古文家答案:C问题:10. 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______A.韩愈B.白居易C.柳宗元D.岑参答案:B[解析] 元稹和白居易一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大量创作新题乐府诗,其中白居易的成就最高问题:11.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______A.辞赋B.史论C.奏疏D.小说答案:B问题:12. 以下表现羁旅之苦的作品是______A.李白《行路难》(其一)B.陆游《关山月》C.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D.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答案:D问题:13.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主要情感内容是______A.抒写羁旅行役之苦B.抒写国破家亡之痛C.抒写报国无门之愤D.抒写两地相思之哀答案:A[解析] 柳水的许多词作均写羁旅行役之苦问题:14. 在词史上,开豪放一派的词人是______A.陆游B.苏轼C.秦观D.辛弃疾答案:B问题:15. 下列属于鲁迅作品的是______A.《围城》B.《京华烟云》C.《故乡的野菜》D.《伤逝》答案:D[解析] D项是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A项为钱钟书的讽刺小说;B项为林语堂的言情小说;C项为周作人的散文。
问题:16. 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情,这种叙述方式是______A.插叙B.倒叙C.平叙D.顺叙答案:C问题:17.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一篇精致的咏秋散文,它赞美的是______A.杭州的秋B.北平的秋C.南京的秋D.青岛的秋答案:B问题:18. 《咬文嚼字》一文的作者是______A.茅盾B.冰心C.朱光潜D.钱钟书答案:C问题:19. 《断魂枪》中孙老者的基本性格定位是______A.乐观爽朗B.爱艺如命C.积极进取D.旧江湖艺人的积极面答案:D问题:20.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______A.培根B.拉封丹C.伏尔泰D.富兰克林答案:A二、填空题问题:1.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答案:子魂魄兮为鬼雄问题:2. 曹操《短歌行》(其一):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答案: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问题:3. 陶渊明《饮酒》(其五):问君何能尔,______答案:心远地自偏问题: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玉户帘中卷不去,______答案:捣衣砧上拂还来问题:5.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答案:美人帐下犹歌舞问题:6. 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运用了吕尚典故的诗句是:______。
答案:闲来垂钓碧溪上问题:7. 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______答案:御字多年求不得问题:8. 李商隐《锦瑟》: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答案:此情可待成追忆问题:9.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______,天上人间答案:流水落花春去也问题:10.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______答案:一番洗清秋问题:11. 陆游《关山月》:______,厩马肥死弓断弦答案:朱门沉沉按歌舞问题:12. 舒婷《神女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______答案: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三、词语解释题问题:1.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莫: 答案:莫:没有谁问题:2. 郑伯克段于鄢 克: 答案:克:攻伐问题:3. 寡人之民不加多 加: 答案:加:更问题:4.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语: 答案:语:谈论问题:5.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函: 答案:函:用木匣装起来问题:6.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赍: 答案:赍:给予,赠送问题:7.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 答案:雉:古代计算城墙长度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问题:8. 数罟不入湾池 数: 答案:数:细密问题:9.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喋 喋: 答案:嗛:通“慊”,满足问题:10.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本: 答案:本:考察,探究问题:11.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过: 答案:过:错误,不要问题:12.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虚: 答案:虚:同“墟”,居住的地方四、判断题问题:1. 杜甫的诗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故被后人誉为“诗史”答案:A问题:2. 流传至今的汉乐府民歌,大都收在南北朝时期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答案:B[解析] 郭茂倩是北宋时期人,而非南北朝问题:3. 《红楼梦》达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一样,同为“四大奇书”之一答案:B[解析]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被称为四大名著,四大奇书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西游记》问题:4. 马致远在散曲创作上成就很高,有“曲状元”之称答案:A问题:5. 《爱尔克的灯光》全文有两条线索,其中“灯光”是明线,“长宜子孙”是暗线。
答案:B[解析] 《爱尔克的灯光》中,“灯光”是暗线,“长宜子孙”是明线问题:6. 史铁生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礼拜日》《舞台效果》答案:B[解析] 《我与地坛》不属于短篇小说集问题:7. 在“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一句中,“咥”的意思是微笑答案:B[解析] “咥”的意思是“大笑的样子”问题:8.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心理状态是旷达答案:A问题:9. 曹操的《短歌行》(其一)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案:A问题:10.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称答案:A五、简析题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的最后一段: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请回答: 1. 作者“心灵的灯”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答案:指引作者人生道路的进步思想2. 这里体现出作者要走的是怎样的人生道路?答案:摆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走向广大的世界。
3. 从这里可看出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答案:灯光阅读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请回答: 4. 作者以水与月为喻,阐明了怎样的哲理?答案:万物都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5. 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旷达乐观,超然物外(或“超脱”)6.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此赋在语言上具有什么特点?答案:骈散相间阅读莫泊桑《米龙老爹》中的一段文字: 但是那老翁绝不细听,向着战胜的军官竖直了两只眼睛,这时候,一阵微风搅动了他头颅上的那些稀少的头发,他那副伤痕显然的瘦脸儿突然大起收缩显出一副怕人的难看样子,他终于鼓起了他的胸膛,向那普鲁士人劈面唾了一些唾沫团长发呆了,扬起了一只手,而那汉子又向他的脸上唾了第二次 请回答: 7. 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答案:采用了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或者说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两种表现方法。
8. 这段文字表现了米龙老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答案:表现了米龙老爹刚强勇武、坚贞不屈和视死如归的性格特征9. “向那普鲁士人劈面唾了一些唾沫”的典型意义是什么?答案:面对着普鲁士的侵略士兵,米龙老爹能够做出这种令人惊异的举动,充分表现了他的刚强勇武、视死如归的性格,从而升华了主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阅读屈原《国殇》中的一段文字: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请回答: 10. 本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答案:描写战斗进程、结果,极言战斗的残酷和激烈11. “旌蔽日兮敌若云”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夸张和比喻的手法12. 作者为什么要渲染敌军的人多势众、攻势凶猛?答案:为了衬托楚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气概和精神六、作文问题:1. 请根据下面这则材料,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600~1000字的议论文 在一次别开生面的人才招聘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