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我们仨》有感-读我们仨有感

上传人:日**** 文档编号:189936386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读《我们仨》有感-读我们仨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再读《我们仨》有感-读我们仨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再读《我们仨》有感-读我们仨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再读《我们仨》有感-读我们仨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读《我们仨》有感-读我们仨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读《我们仨》有感-读我们仨有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再读我们仨有感|读我们仨有感相关热词搜索:再读我们仨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600字 红楼梦读后感1500高中 再读我们仨有感 原创: 兔小宝 生活清贫,可能精神世界就比较丰富,品质也更坚韧一些。 时隔几年再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有了很多不同的感受。 年轻时候读不了太温情诺诺的平铺直叙,一心向往词藻丰富生动,情节曲折动人。 初读时我心为外面的世界所扰,觉得力行去远方胜过读万卷书,只有真实体会到了危险才知道平安的可贵,眼见了画卷般的美景才能接纳平凡生活的另一面,并且坚信学识可在旅途路上日渐增长。 后来呀,发现路走多了人也会偏执和变傻,还是要不时回到书本里。 书本里

2、的许多故事,是如今的我们再也体验不到的,一个原因是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时代。 我喜爱蓝色,所以老家里的房间许多添置也都是蓝色 (一)时代 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的一生,如果只简单总结为两个学识渊博的年轻人相爱于清华,共同赴洋留学共筑一段异国他乡的生活,后得一女回国半生的工作与成名,若放于现今,便少了很多乐趣。 当时出国留洋的中国年轻人不多,而不似我们现在出国如此方便,所以凭添了几分探险.杨绛先生也常常在书中自诩她和钟书的各项活动,散步,游玩皆为探险,这也是他们对这个世界保有好奇心的一种表现吧。 放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们的出国深造,租房学烹饪,以及和那个时代各个名字响亮的友人的留学生

3、活,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先驱。 这是盛世下的我们所想象不到的,只能从杨绛先生平淡质朴的文字里略窥一二。 回国后二位先生及女儿所经历的国内一切特殊时期,更是让人津津乐道。太平盛世下很多人尚在苟且,又怎能在那样的年代保持品格且留有真情呢。 书中很多文字描述乍看真是轻描淡写仿佛不是当事人一般,可细细嚼来便觉其中酸苦又微甜。 (二)为人处事 钱钟书曾引用修改桐城先辈语: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 很喜欢这句话。 年轻时狂妄自大其实是天性,是初入社会以及人生的自信和清高。 但随着年岁渐长,学识渐多,人反而会愈发谦逊,因为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而你只是浩瀚人海中的一叶扁舟。 里面关于钱钟书和

4、胡乔木的交往,有一段话非常睿智: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者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钟书待乔木同志是把他当书读。 这段话道尽了为人交友的玄妙之处。 这是早些年我看到但并没有读到心上的文字,如今再读能辨识到,只能得益于我这几年的经历了。 (三)有情自在人间 不记得哪日早上起床陪爸妈看电视,我听到一句:管他亲情还是爱情,都是情,人活在世上,就是要有情世界。 颇觉提点。 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岛。 这是岛上书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 其实很多故事都在告诉我们相同的道理,只是叙述的

5、方式不一样。 一开始我觉得我们仨和浮生六记颇有相似之处,都在说明一个道理:爱情迟早会在日复一日的熟悉中变得平淡,但深植于内心的认同感才是最珍贵的,并且无法被替代。 但是看到后来还是有很大差异。 虽然浮生六记的写作角度是从封建男性出发,显得异常难得温情,但毕竟这位颇具慧根的发妻和杨绛先生的学识无法比拟(虽然是时代造成的),这也就是夫妻之间认同感的差异。 所以浮生六记最后的结局悲情,而我们仨是生离后的相濡以沫,是死别后的牵肠挂肚。 这一生如果只用这一本书来总结,那自是清贫但温情,有限但又无价。可即使是在我们看来已经很美满的一段人世夫妻子女因缘,杨绛先生依然感叹: 世间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 要多深的感情,才觉得这一世都不够。 后记: 这本书是前几日在阿诚 家看到,于是想着借来再看一遍。看完我和她说:这书以前看不觉得有啥,现在读起来甚是有趣。她说她当时看也没有觉得很有趣。 有些书可以重读,也许就有新的收获。 2021年末去看一个玻璃琉璃展览又看到了这句话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