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_40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89911235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_40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_40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_40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_40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_40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_4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_4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标准】本课内容是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的前三个框题。 本节教材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是:1.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作出简要评价;2.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 根据资料,分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的第一课时, 也是分区域学习中国地理的所学习的第二个地区。本节教材主要从“文明的摇篮” 、 “风吹来的黄土” 、 “严重的水土流失”进行介绍。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因此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探究有其必要性。 本课既要对学生的区域地理学习进行学法指导,

2、又要引导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念。【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 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有一定基础, 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而且对黄河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加上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强,因此这节课的设计重在以 “引起兴趣引导思考分析问题” 为主。 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好的参与学习,融入课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 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富有特色的黄土文化的影响。 3. 了解 “风成说” , 辨识

3、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过程与方法:1. 运用相关资料归纳总结出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的自然条件。2. 小组合作探究自然环境对富有特色的黄土文化的影响。3. 通过探究实验、综合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推理导致的严重后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探究和动手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形成科学探索的精神, 体会到生态环境问题, 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协调观。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际, 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危害。教学难点:黄土高

4、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危害。【设计理念】结合课标的要求,并根据学生实际,我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并创 设跟着“考察团”解开黄土高原神秘面纱的情境,在创设的情境中,以学生自主 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为课堂主题。设置五大环节,环环相连,借助各种信息 技术,有效突破预设的教学目标。综合分析中提高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及综合思维 等素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性的教学理念。环节一,情境导入:激活课堂教学划、节教学内谷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媒体的使用设计意图情境 导入同学们是否想去这八个神秘的 地方一这里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发祥 地之一,这里有华夏始祖黄帝的陵园, 这里有革命圣地延安,这里的人们居 住在

5、窑洞里,这里的人们打着安塞腰 鼓,在这里见着血却拉/、到手,行基 本靠驴,打招呼基本靠吼.这里有世界 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是什么地方 呢?观看图片 学生根据 画面判断 出要认识 的地形区幕布遮蛊创设有效 情境激发 学习兴 趣,让学 生初步感 知黄土高 原。过渡这里为什么成为古文明发祥地?又是怎样的环境孕育了独特的黄土文 化?这里的黄土又是哪里来的?这些秘密引起了考古学家、摄影家和地 质学家的极大兴趣,我们也跟随专家学者组成的考察团去揭开黄土高原的神秘面纱。环节二,考察准备:位置和范围教学划、节教学内谷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媒体 的使用设计意图考察准备开始考察前,他们决定 先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

6、 围。他们找到地图,你能帮 他们描述一下黄土高原的 位置范围吗?1 .黄土高原的边界和范围2 .黄土高原跨越的主要省区活动1 绘范围, 知位置 用白板笔绘 画出边界和 范围读图回答白板定 时器的 使用白板书 写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和绘图能力在地图 中获取信息的读图 能力,分析区域及描 述区域地理位置的 能力。过渡考古学家找到了这个史料,请大家观看视频。我们的祖先为什么选择这里做家园呢?环节三,追根溯源:文明的摇篮教学划、节教学内谷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媒体 的使用设计意图1、黄土高原成为占代文明活动2,观资料,提高学发祥地之一的自然环境解谜题白板笔工具生读图、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白板上画

7、出黄河识图能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作;综合分析出黄河、力。曾经林草茂盛,环境宜人。黄土、气候条件使追根考察团在黄土高原会看到得成为发祥地学生感溯源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观看视频自制视频受黄土2、黄土风情活动3,巧合作,风情,窑洞与土质、气候析联系白板中图片认识所信天游与地形小组合作探究(一)链接学区域安塞腰鼓与气候窑洞、信天游书写功能自然和人文地2、黄土地貌与成因黄土地貌:堀、梁、嵬、 川的演义顺序。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 人口集中的地区。受侵蚀后黄土高原地表特 证是千沟万壑。黄土成因之风成说:科学家普遍支持的观点 出示风成说的证据和说明 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二) 黄土地貌与成因合作探究4分钟

8、,4 位小组代表指图讲 解学案相应的问题用白板笔连线使用白板工 具一聚光灯白板书写功 能理的主 要特征, 会分析 人文与 自然环 境的关 系掌握 学习区 域地理 的一般 方法。过渡考察中,地质学家看到上中下游的黄河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黄河中游水最黄?环节四,环境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教学划、节教学内谷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媒体 的使用设计意图教师介绍实验目的和器材活动4,动手做,培养学生地一、实验探究得出水土流失与归成因理实践能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分8个组按力,给学生1、地表植被少的水土流失严照实验报告单中图片链充分展示的重。的实验步骤后进接功能机会,学生2、沙土地的水土流失比黏土行操作并填写实

9、真正成为课环境严重。验结果。堂的主体。问题3、暴雨比小雨时水土流失严展示对比实验结拍照上培养学生综重。果,总结实验结传到屏合分析问题4、坡度人时水土流失严重。论归纳黄土高原幕上及语百表达水土流失的自然能力。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原因:植被缺乏;土质疏松;提高学生总山区坡度大;夏季多暴雨 人为原因:过度开垦;不合理 采矿;过度放牧;修路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破坏地表;土地退化;加剧洪 涝灾害;生态划、境恶化。综合分析归纳总结使用信 息按钮播放连 续图片结归纳能力 和分析地理 问题的能力过渡通过以上的考察我们对贲土高原有了深入了解,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环节五,考察收获:构建知识体系教学划、节教学内谷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媒体的使用设计意图考察收获1、课堂小结绘制思维导图2课堂检测:作业盒子总结回顾知识 在平板电脑打 开作业盒子在 线答题网络在线答题通过思维导图, 梳理本课内容, 形成系统知识。 调动学习积极性 巩固所学知识。【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