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育理论分类模拟16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89870093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育理论分类模拟16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育理论分类模拟16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育理论分类模拟16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育理论分类模拟16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育理论分类模拟16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育理论分类模拟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育理论分类模拟16(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育理论分类模拟16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教育理论分类模拟16教育理论分类模拟16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问题:1. 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是A.应试教育B.政治教育C.素质教育D.思想教育答案:C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概念。问题:2. 学校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解析 除了掌握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这一点,还要掌握在奴隶社会中一些不同的学校名称。问题:3. 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可以加快人的发展。反映了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 。A.顺序性B.

2、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B问题:4. 在我国当前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中,中小学应实行A.校长负责制B.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C.学校委员会负责制D.党支部负责制答案:A问题:5.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德育原则是遵循 的规律而提出来的。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答案:C问题:6. “教学的教育性”这个命题最早提出者是A.赫尔巴特B.杜威C.赞科夫D.布鲁纳答案:A解析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教学永远具

3、有教育性”的命题。问题:7. 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A.凯洛夫B.赞科夫C.加里宁D.马卡连科答案:D解析 本题考核对教育学发展阶段中教育家代表作的识记。注意对不同的教育家的代表作及主要教育观点的记忆。问题:8. 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答案:A问题:9. 反映教师对待自己的道德素养要求的是_。A.热爱学生B.热爱教育事业C.团结协作D.为人师表答案:D问题:10. 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_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洛克D.杜威答案:B考点 教育学家及其著作 解析 夸美纽斯著有大教学论,赫尔巴特著有普通教育学,洛克著有教育漫话,杜威著有民主主

4、义与教育。 二、辨析题问题:1.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行的是统一的国家课程管理。答案:错误或不全面。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校本)课程三级管理。 问题:2. 古人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可见教师主体性的重要。答案:错误。这句古语的意思是示范模仿,指的是教师特点的示范性,而不是主体性,教师的主体性主要讲教师劳动的方式具有个性,劳动手段具有主体性。三、简答题问题:1. 简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答案:(1)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广泛的、经常的,但却是自发的、无计划的。在肯定环境对人发展影

5、响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社会实践。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问题:2. 简述教师的知识素养。答案: (1)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问题:3. 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答案: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四、论述题问题:1. 联系实际,谈谈您是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的。答案: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殊的认

6、识过程。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首先,认识具有间接性。其次,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不但在认识上逐步完成由表及里、由浅至深、从现象到本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获得认识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认识的基础上,学生的情感、意志等因素参与其中,认识不仅是目的,而且作为手段,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协调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再者,教学认识过程本身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是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过程,即教学具有教育性。

7、心理学五、选择题问题:1. 个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并成为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称为A.情绪B.动机C.需要D.兴趣答案:C问题:2. 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答案:D问题:3. 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这属于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注意的动摇答案:B问题:4. 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_A.思维能力B.观察、记忆力C.特殊能力D.一般能力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能力的分类。 一般能力和认知活动紧密地联系着,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 问题:5. 智力的二因素论,将

8、智力分为普通因素和特殊因素,首先提出这一理论的是_A.吉尔福特B.斯皮尔曼C.加德纳D.斯坦伯格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智力因素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通过对大量智力测验的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在心理学界首先提出了智力结果的二因素论。他将智力分为普通因素和特殊因素。 问题:6. 荣誉感、友谊感、革命人道主义情感属于下列哪种情感_A.理智感B.热爱感C.审美感D.道德感答案:D问题:7. 下列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特点是A.动作对象的物质性B.动作进行的外显性C.动作结构的展开性D.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答案:D问题:8. “易喜易悲,忽冷忽热”是情绪的哪种特性A.兴奋性B.深刻性C.稳定性D.效能性答案:C问

9、题:9. 成功后的狂喜、失败后的绝望等情绪状态是A.应激B.心境C.激情D.热情答案:C解析 要掌握应激、心境、激情三个概念,并区分心境与激情不同。 问题:10. 对于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学生,应着重培养的意志品质是_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答案:B考点 本题考查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一个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对于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学生,应着重培养他们的果断性。 六、辨析题问题:1. 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答案:正确。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

10、它们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或个别属性,而思维则是以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问题:2. 因为注意可以分配,所以人可以任意地同时进行任何活动。答案:错误 因为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1)与他所从事活动的熟练程度有关。(2)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有关。 七、简答题问题:1. 良好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答案: 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3)思维的逻辑性与严谨性 (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问题:2. 简述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及其特点。答案:(1)胆汁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体验强烈,易冲动,开朗热情,外向,缺乏自制力和耐心,勇敢果断。

11、 (2)多血质: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情感体验不深,外向,容易适应新环境,兴趣爱好广泛但易变化。 (3)黏液质:安静沉着,老成持重,言语动作迟缓、不灵活,内向,自控力强,坚韧执着,感情比较淡漠。 (4)抑郁质:感受性高,观察仔细,对刺激敏感,多愁善感,情绪体验深刻而持久,情绪很少外露,内向,谨慎,孤僻,对枯燥乏味的工作能够忍耐。 问题:3. 良好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答案: 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与严谨性(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八、论述题问题:1.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影响人格形成的诸因素。答案:(1)

12、生物遗传因素。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 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 (2)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3)学校教育因素。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收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此外,校风、班风、教师的言行等都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整个文化形态里。 (5)个人主观因素。环境因素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12 /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