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43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89868343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4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4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4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4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4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4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4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43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43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43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问题:1. 梁实秋的谈时间是一篇A.抒情随笔B.记景随笔C.议论性随笔D.纪实随笔答案:C解析 谈时间属于一篇议论性随笔,是阐述作家对时间的认识和思考的文章。问题:2. 下列文章属于奏章的一篇是A.答司马谏议书B.庄子秋水C.报刘一丈书D.谏逐客书答案:D解析 文章的体例是考试常考的内容。本题中,答司马谏议书是书信体驳论文,庄子秋水是议论文,报刘一丈书是书信体记叙文,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的奏章。

2、问题: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句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B.庄子秋水C.陈情表D.五代史伶官传序答案:D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这句话是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重要句子,这句话往往还会以翻译等形式出现,考生要牢固掌握。问题:4. 成语“分崩离析”出自A.谏逐客书B.寡人之于国也C.季氏将伐颛臾D.庄子秋水答案:C解析 成语“分崩离析”源于季氏将伐颛臾中的“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问题:5. 论学问是一篇有关学问的A.普通的书信集B.论说性随笔C.随感录D.演讲稿答案:B解析 培根是随笔文体的开创人。论学问选自培根论说文集,该文集英文版原名为随笔。了解这些内容,可知本题正确

3、答案为B项。问题:6.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故不我若也”一句从语法上看属于A.被动句B.判断句C.宾语前置D.双宾语句答案:C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的掌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位于动词前,正常语序为“故不若我也”。所以这句话从语法上看属于宾语前置。问题:7. 下列散文属于托物言志的是A.往事(一之十四)B.故都的秋C.箱子岩D.爱尔克的灯光答案:A解析 只有A项往事(一之十四)属于托物言志。作者写大海的风姿和情感,性格与品性,其实是作者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象征。作者表面写大海(托物),其实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和理想追求(言志)。问题:8. 辛弃疾的作品集是A.淮海词B.漱玉词

4、C.清真词D.稼轩词答案:D解析 此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掌握程度。如果知道辛弃疾号“稼轩”,本题便很容易选了。 所以,记住古代作家的名、字、号是很有必要的。 问题:9. “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夸张B.比喻C.借代D.拟人答案:C解析 楼兰是汉代西域国名。汉武帝曾派使者结好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昭帝时派大将霍光扫平楼兰。这里借用典故,意指消灭敌人。问题:10.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A.山水诗B.田园诗C.边塞诗D.爱情诗答案:A解析 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诗歌题材的了解。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但从本诗的内容来看,是一首山水诗。本题关键是区别A项和B项,要求熟读诗歌,以便脑

5、海中有清晰的印象。问题:11. 下列教材中的作品,哪一首诗属于七律A.杜陵叟B.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C.从军行(其四)D.行路难(其一)答案: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无题一诗的格律是否有所了解。李商隐擅长创作七绝和七律。本诗在格律上属于七言律诗,内容上是一首爱情诗。问题:12. 现代倡导诗要格律化,做到“三美”的诗人是A.胡适B.闻一多C.徐志摩D.艾青答案:B解析 闻一多在诗界大力提倡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即新诗要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和“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他主张诗歌不仅在内容上要创新,而且在形式上要注重修辞和用韵,因而被称为“格律派”。问题:13

6、.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A.风波B.阿Q正传C.狂人日记D.孔乙己答案:C解析 1918年鲁迅的第二篇现代白话小说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答案:C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经艺术表现手法的了解。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赋、比、兴。“赋”是铺叙;“比”是比喻;“兴”是起兴。A、B、D三项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只有C项的表现手法是“赋”。问题:15. 长亭送别中,表现莺莺对现实不满的最为强烈的曲词是A.有梦也难寻觅B.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C.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答案

7、:D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长亭送别这折戏通过对崔莺莺赴长亭送别张生的描写,歌颂了崔莺莺忠于爱情、鄙弃功名利禄、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的叛逆精神。D项的曲词具体体现了这一精神。问题:16. 冯谖客孟尝君中孟尝君是A.魏国人B.赵国人C.楚国人D.齐国人答案:D解析 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和齐国的孟尝君被称为“战国四公子”,都以“养士”而著称,养士都在三千人以上。问题:17. 郁达夫“五四”时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A.文学研究会B.左翼作家联盟C.太阳社D.创造社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作家与文学社团的关系。1921年6月,郁达夫与郭沫若等人在日本发起成立创造社,

8、并成为创造社的代表作家。问题:18.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制作慢词的词人是A.李清照B.柳永C.苏轼D.李煜答案:B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风格的了解。柳永是北宋第一个大量写慢词的词作家,是慢词的真正开创者,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使宋词开始由小令阶段进入到慢词时期。柳永的词多为慢词长调,用语通俗,雅俗共赏。问题:19. 下列句中“之”是实词,当“到”讲的是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B.夫子欲之。C.大军不知广所之。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答案:C解析 A项“之”,助词,可译为“的”;B项“之”,代词,“这样”之意;C项“之”,动词,“到、到达”之意;D项“之”,结构助词,

9、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问题:20. 香市是一篇A.风景散文B.回忆性议论文C.记事散文D.议论散文答案:C解析 香市是一篇记事散文。文章通过记叙“香市”昔盛今衰的变迁,以小见大来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变化。二、文言文阅读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答案:对“涂有饿莩”的现实,不应该归罪为年成不好,而应该是对人民施行仁政。解析 这段话是文章的结尾,作者点明了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

10、态度。本文论述有序,论证有力。论述中,宣扬了孟子主张的“王道”、“仁政”思想,自然而巧妙。2. 如何理解本段的比喻句?答案:用拿刀杀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作比喻,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解析 善用比喻,起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又深刻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本文的论证特色。本题中,喻体是“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本体是“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3. 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答案:类比推理。“刺人而杀之”,很明显,责任在人。把杀人的责任推给兵器,是极其荒谬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那么,治国不善致人饿死,责任也在人,而不能把责任推给“岁”。

11、解析 注意分析文段中作者论证技巧的高超。“非我也,兵也”在逻辑论证法上说是类比论证,在修辞上说是比喻。阅读曹操短歌行(其一)中的诗句,然后回答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 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成现代汉语。答案: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解析 注意本题只有正确理解“周公吐哺”这一典故的含义,才能作出恰当的翻译。传说周公唯恐失去天下人才,凡有士人来访,他立即接待,以至于“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这两句说自己要以周公“一饭三吐哺”的精神虚心对待

12、贤才,以得到天下人的衷心拥戴。5.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希望得到贤才辅佐,共建功业的心情。解析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招纳贤才的急切心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要求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本片段也蕴涵这一基调。点题句在最后两句文字上。6. 哪几句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答案:这八句中,前六句都是比喻,前四句以乌鹊择枝比喻贤才寻找明主,后两句是以山不厌其高,海不厌其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解析 这首诗的一个特点是善用比喻和典故。考生要重点掌握这一艺术特点。阅读种树郭橐驼传结尾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问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日:“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13、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日: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日:“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7. 郭橐驼的种树之道可否移为为官之理?扣紧课文回答。答案:可以移为为官之理。因为种树之道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而唐代官吏,是与此相反,政令繁多,扰民到极致。郭橐驼要求的是“有暇生产”、“生活安定”。解析 种树郭橐驼传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针对中唐时期政乱令烦、民不聊生的情

14、况,借郭橐驼种树的成功经验,指出为政与种树一样,一定要顺其天性,不要人为破坏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对于那些“好烦其令”的昏庸官吏及其扰民政治,提出警戒。8. 郭橐驼是怎样批评唐代官吏的政令繁多而扰民的?答案:郭橐驼批评唐代官吏:“好烦其令”,令多扰民,朝令夕改,让百姓忙于应酬、接待,无暇生产。解析 选文第一段借郭橐驼之口,以种树之理类比官理,指出当时为政者政乱令烦,使民不得安居乐业的状况。9. 柳宗元“传其事”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柳宗元“传其事”的目的是表达他不满唐代官吏的令烦扰民,他完全同意郭橐驼对唐代官吏的批评。解析 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明确作者的思想倾向即可作答。三、现代文阅读阅读茅盾香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题。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1. 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答案: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