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157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89868264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157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157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157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157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157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15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157(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157专升本(国家)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157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157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问题:1.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_。A.茅盾B.鲁迅C.巴金D.郭沫若答案:B问题:2. 战国策的整理者是_。A.刘向B.左丘明C.司马迁D.战国史官答案:A问题:3. 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是_。A.伏尔泰B.牛顿C.达尔文D.培根答案:D问题:4.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点评的主人公是_。A.梁王朱温B.伶官C.庄宗李存勖D.晋王李克用答案:C问题:5. 其作品重点表现湘西地方风土人

2、情的小说家是_。A.巴金B.周作人C.钱钟书D.沈从文答案:D问题:6. 郁达夫创作的散文名篇是_。A.往事(之十四)B.爱尔克的灯光C.故都的秋D.箱子岩答案:C问题:7. 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_。A.大雅B.颂C.小雅D.风答案:D问题:8. 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所指斥的是_。A.武姜B.郑庄公C.共叔段D.公子吕答案:C问题:9. 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_。A.韩愈B.鲁迅C.王安石D.茅盾答案:B问题:10. 欧亨利创作的短篇小说的独特风格是_。A.含泪的微笑B.激情洋溢C.冷峻客观D.舒展自如答案:A问题:11. 米龙老爹中的米龙老爹是_。A.普

3、军士兵B.法国诺曼底农民C.法国士兵D.普鲁士农民答案:B问题:12. 风波开头描绘“田家乐”景象的主要用意是_。A.暴露当时农民的愚昧落后B.嘲讽文豪时兴的不合时宜C.衬托小说后文的风波动感D.展现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答案:C问题:13. 李将军列传一文中,李广伤重被俘、伺机脱险的战役是_。A.上郡遭遇战B.雁门出击战C.右北平之战D.从卫青击匈奴战答案:B问题:14. 下列诗句中用法属于赋的是_。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C.送子涉淇,至于顿丘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答案:C问题:15. 张中丞传后叙中,“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的“辞服”指_。A.脱下丧服B.脱

4、去官袍C.换上新衣服D.卑辞请降答案:D问题:16. 报刘一丈书一文中贯串全篇的线索是_。A.上下相孚B.才德称位C.抱才而因D.吾惟守分答案:A问题:17. 在中国,戏剧实际上包括_。A.传统戏曲和话剧B.悲剧与喜剧C.文明戏和京剧D.正剧和闹剧答案:A问题:18. 我国古代第一个有伟大成就的诗人是_。A.李白B.屈原C.曹操D.杜甫答案:B问题:19.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表现词人反常心理的词句是_。A.春花秋月何时了B.小楼昨夜又东风C.雕栏玉砌应犹在D.问君能有几多愁答案:A问题:20.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句诗出自_。A.闻一多的发现B.郭沫若的炉

5、中煤C.艾青的我爱这土地D.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答案:C二、文言文阅读阅读李斯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答案: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2. 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答案: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即逐客之举增强敌国的实力,削弱秦国的力量。3. 这段文字使用了何种性

6、质的论据?答案:历史事实论据。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4. 翻译“既而公曰:无庸,将自及。”这段文字。答案:不久,太叔命令西部边界和北部边界的城邑表面上属于庄公,实际上属于自己。公子吕进谏说:“国家不能忍受这种两属的状态,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想把君位让给太叔,我(就)请求去侍奉他;如不让给他,那就请您除掉他,不要使民众产生二心。”庄公说:“不用管他,

7、他将会自取灭亡。”5.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刻画郑庄公这一形象的?答案:一是通过人物的对话,二是运用衬托手法。作者通过郑庄公的几句话“无庸,将自及”“不义不昵,厚将崩”揭示了他姑息养奸、狠毒阴险的内心世界。而共叔段的贪得无厌、狂妄愚蠢衬托了庄公的胸有城府、险恶狠毒;子封的急躁耿直、为国事忧虑则衬托出郑庄公的老奸巨猾。6. 共叔段和郑庄公的矛盾揭示了怎样的社会政治现象?答案: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尖锐和残酷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然后回答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 这首小令有何艺术特色?

8、答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8. 最后一句在全篇中有何作用?答案:“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是作者由写景向直接抒情的过渡。“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也点活了曲中全部景物的生命和寓意。9. 找出小令中的三组鼎足对。答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现代文阅读阅读茅盾香市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要是放在十多年前,怕不是挤得满场没个空隙儿么?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常“香市”里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 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

9、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可是他们也失望了! 1. 在上述文字中,表现南洋武术班所受冷遇时运用的方法是什么?答案:反向对比:往日杂耍水平低,观众多;今日南洋武术班水平高,观众却相对要少,第一天也只有二百来人。2. 作者写南洋武术班受冷遇的目的何在?答案:对比说明香市的萧条。3. “香市”主角从农民到镇上小商人的转变说明了什么?答案:经济的凋敝已经从农村波及市镇,市镇的经济也衰败下去。阅读梁实秋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有人说:“时间即生命。”也有人说:“时间即金钱。”二说均是,因为有人根本认为金钱即生命。不过细想一下,有命斯有财,命之不存,财于何有?有钱不要命者,固然实繁

10、有徒,但是舍财不舍命,仍然是较聪明的办法。所以淮南子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我们幼时,谁没有作过“惜阴说”之类的课艺?可是谁又能趁早体会到时间之“难得而易失”?我小的时候,家里请了一位教师,书房桌上有一座钟,我和我的姊姊常乘教师不注意的时候把时针往前拨快半个钟点,以便提早放学,后来被老师觉察了,他用朱笔在窗户纸上的太阳阴影划一痕记,作为放学的时刻,这才息了逃学的念头。 4. 概括该段文字的大意。答案:时间难得而易失,应当珍惜时间。5. 这段文字中所引用的淮南子的话属于什么性质的论据?答案:理论论据。6. 这段文字中列举幼年逃学的事例有什么作用?答案:告诫世人汲取教训,

11、以之为鉴,珍惜时光。阅读契诃夫苦恼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苦恼刚淡忘了不久,现在又回来了,更为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焦灼而痛苦地打量大街两边川流不息的人群:难道在那成千上万的人当中,连一个愿意听他讲话的人都找不到吗?人群匆匆地来去,没有人理会他和他的苦恼那苦恼是浩大的,无边无际。要是姚纳的胸裂开,苦恼滚滚地流出来的话,那苦恼仿佛会淹没全世界似的,可是话虽如此,那苦恼偏偏没人看见。那份苦恼竞包藏在这么渺小的躯壳里,哪怕在大白天举着火把去找也找不到 7. 这段描写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答案:这段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作者用第三人称对姚纳的心理活动作了夹叙夹议的勾画,表现了他因痛苦无法倾诉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沉闷、近于发疯的心情。8. 主人公姚纳苦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主人公姚纳苦恼的主要原因是无处诉说、无人倾听自己的苦恼。9. 姚纳的苦恼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答案:小人物得不到关心和尊重的残酷无情的社会现实。四、作文问题:1. 题目:时间就是生命 要求:鲁迅先生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请据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