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农业专家大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89842571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农业专家大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建农业专家大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建农业专家大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建农业专家大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建农业专家大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建农业专家大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农业专家大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建农业专家大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如何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 题,满足农业经营主体个性化、多样化的技术服务需求。2008年,鹤峰县 农业局借“616”工程机遇,在省农科院支持下,率先在全州创建“鹤峰 县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简称鹤峰专家大院)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七年 以来通过院县共建,省农科院帮扶鹤峰专家大院资金300万元,完成了 40 多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三农”取得了实效。一、创建专家大院主要做法:鹤峰县创新建立以农业专家大院为平台的农业服务新模式,对于加快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山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创建现代农业综合

2、服务平台。鹤峰围绕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布 局,及省农科院科技合作在全恩施州率先建立集科研孵化、项目合作、专 家服务、转化推广功能为一体的农业专家大院。重点抓好“两个衔接”, 即专家队伍及农业生产的多渠道衔接、课题组专家及农业项目全方位衔 接;做到“两个覆盖”,即覆盖茶叶、粮油、蔬菜等主导产业领域农业技 术,覆盖全县9个乡镇204个村。同时以受聘专家重大研究成果和农业高 新技术为支撑,以高效特色的农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建立“专家智力资源 要素+多元化资金要素”投融资机制,吸引多渠道、多层次社会资金投入, 借助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合作,推进鹤峰县现代农业科 技的创新型发展。二是建立专家管理

3、服务机制。在人才选择上,鹤峰县既引进重量级的 省农科院专家,还因地制宜请来本地有影响力的“土专家”和“田秀才”, 促进多种人才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叠加的示范指导效果。为促使“流动” 专家“留下来”,首批聘用省农科院农业技术权威专家10人、县级农业 技术专家12人,采取双向选择、动态管理柔性聘用机制;推行首席专家 负责制,首席专家对接课题专家,课题专家对接基地的经营主体,确保农 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在专家增减去留上,由首席专家提出、鹤峰县 和省农科院协商确定;在专家考评上,采取日常抽查、不定期考查、半年 检查及年终评比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式,奖优汰劣。三是建立“农技no”热线服务机制。“农技n

4、o”值班室由省、县 专家24小时值班,农民朋友若有什么问题,可直接到专家大院进行咨询, 也可随时拨打专家大院农技no (5263110)电话,对能电话解决的我们会 及时给予答复,对不能解决需要现场指导的,专家大院及时派专家到田间 地头现场办公,解决农民所提的各种问题。对所来咨询电话,专家是有求 必应,不管什么时间,都会一一耐心答复。2014年,专家大院的专家们通 过“农技110”现场每月解答农民疑难30多次,内容涉及农作物栽培、植 保、土壤肥料、市场供求信息、农机、园艺、畜牧等。为更好服务农民, 同时还设立农业专家大院“110”问题处理薄和农业专家大院跟踪反馈薄。 现在农民坐在家中,只要拨打农

5、技no电话,就能获得各种信息和技术服 务。农业专家通过“农技110”热线服务机制得到相应农业信息后及时跟 进服务,定时请农业经营主体反馈信息,然后再跟踪,最终解决服务机构 及服务对象信息不对称、传递不及时、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四是建立入社抱团创富增收机制。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 等、管理民主原则,鼓励种植能手、专业协会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推动农业从“龙头企业+农户”向“龙头企业+农业专家大院+三农热线+专 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农户)”转变,依靠不同梯次形成的强大合力抱 团入市,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加工增值难等问题,农民主体作用得到 充分发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共同富裕。截至目前

6、 全县成立农民专业 合作社305家,家庭农场55家。二、创建专家大院主要成效一是实现了农业产业项目化运作。充分利用农业专家大院专家才智, 对主导产业发展进行策划,聚集要素、集成技术整体推进,实施了一批具 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农业产业项目。先后在走马镇创建万亩绿色食品茶叶标 准化生产示范区、在中营镇创建万亩高山蔬菜高效示范区、在走马镇建设 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在五里乡建设万亩玉米丰产工程示范片、在中 营镇、燕子镇创建高山蔬菜新品种引进种植示范区、在走马镇、中营镇实 施茶叶生物防控等项目,获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茶叶 生物防控示范”项目,专家组依托走马镇木耳山万亩茶叶基地建立生物农

7、药新品种试验示范综合展示区,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展示,规范有机茶叶栽 培,亩平增产21公斤,平均产量达76公斤/亩,亩净增产值1100元,增 产效果极其显著,帮助企业实现产值3500万元。二是促进了农民素质提升。围绕绿色食品茶叶、高山蔬菜、优质粮油 三大主导产业,采取“专家+基地”、“专家+项目”、“专家+资金”定 向捆绑培养模式,结合“阳光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技 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中央现代农业、省级农业竞争性项目以及农业专家大 院项目,每年投入500多万元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惠及农民6. 3万余 人。实行“土专家”储备、推荐制度,通过全县遴选、评审,将取得资格 证书的农村实用性

8、人才及每年定期聘用的本土专家纳入农业专家大院人 才库统一管理,形成覆盖全县所有204村的农业科技指导服务网络。三是催化了农业转型升级。以积聚3家茶叶、蔬菜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为依托,通过专家策划指导,推动建立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万 亩,年均产值达3.1亿元;探索建立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整体推进模式, 茶叶种植面积达26万亩,总产量1. 9万吨,总产值达到7. 6亿元,综合 产值达到10.1亿元;蔬菜种植面积达14万亩,总产量30万吨,年产值 超过3亿元;建成绿色食品茶叶、蔬菜等原料生产基地30万亩,“三品 一标”认证登记产品达到61 to专家大院的专家针对鹤峰县高山茄果类 蔬菜生产中雨水多

9、的障碍问题,推广“高山西红柿大棚避雨栽培技术”, 在中营镇大兴河村建成高山西红柿大棚避雨栽培110余亩,亩平产量在7-8 吨左右,亩平产值达2万元以上,经济、社会效益十分突出;大胆引进业 主投资200多万元在中营镇进行智能配肥站建设,同时开展“土壤调理+ 科学施肥管理”集成技术示范及推广,筛选出一批生物药剂,指导企业建 立特色蔬菜西兰花出口示范基地1000余亩,2014年出口港、澳等地区可 达1000吨以上,产值400万元以上。三、创建专家大院的对策及出路:当前,我县应整合农技推广资源,着力形成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农技 推广、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四位一体,以项目为载体,依托科 技指导员制

10、度,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培训,农技人员开展 包村联户服务,加快建立政府统筹协调、多方协同、优势互补的多元化农 技推广体系。一是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县级农技推广部门是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的主体,应按照资源整合、合理设置的原则实行综合设置。规范农业主管 部门、乡镇政府在管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的职责,因地制宜合理调整乡 镇农技推广机构布局,按乡镇设置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二是认真开展科技指导员选派制度。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通过2-3 年努力,建立一支符合我县农业产业实际的科技指导员队伍,开展科技培 训,提升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 培育科技致富典型等。三是建

11、立多元化的专家大院投资机制。一方面上级政府要批拨部分经 费对专家大院现有项目进行扶持,另一方面项目实施单位可以向社会融 资,申请金融贷款,金融部门对专家大院要给予贷款上的政策倾斜,形成 投资主体多元化机制,保证专家大院建设健康发展。四是创新专家大院内部运行机制。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要求,认 真实施以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为代表的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把农业科技创新 的政策精神落到实处。积极引导专家及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专家可以以 技术、项目、资金等进行入股,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进科技成果 迅速实现产业化。五是加大对名特优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名特优新产品开发是立足的重 点所在,也是龙头企业发展的生命。为此,项目实施要紧紧依靠专家大院 技术力量,加强名特优新产品的研发,使其成为真正的拳头产品,带动企 业的大发展。六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对接机制。设立农业专 家技术推广专项经费。整合农业专家科技推广力量,推进农业优新品种主 体化、高新技术普及化、高效模式多元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等 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主体。农技推广服务应从以技术为主线逐步转变为以产 品为主线,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配套服务。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