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xx年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共10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89815917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 xx年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共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 xx年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共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 xx年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共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 xx年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共1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 xx年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共1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 xx年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共1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 xx年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共10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xx年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更多内容请访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观潮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学习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同桌对读生字词。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1.学习第3自然

2、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后提问。理解词语:人声鼎沸。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老师答疑。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4.教师抽查并总结。(三)析字形,写生字。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鉴赏。三、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1.谈话,板题。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3.导入自然段。二

3、、观看录像,感受壮观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 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3.组建合作小组4.组内合作学习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6.引导小组感悟。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感情朗读。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

4、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师读生听: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5、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1.积累词汇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2.运用词汇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

6、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七、全课小结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

7、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二、初读,感知全文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壮丽( 2自然段)奇异( 3-4自然段)三、再读,感悟全文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米 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8、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5.指导朗读: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

9、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教学重点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教学难点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手段:自制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过程:一、谈话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二、按照要求读书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