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教学艺术心得体会2021

上传人:Wo****D 文档编号:189796934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映潮教学艺术心得体会2021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余映潮教学艺术心得体会2021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余映潮教学艺术心得体会2021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余映潮教学艺术心得体会20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映潮教学艺术心得体会202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余映潮教学艺术心得体会2021读余映潮谈日记心得体会阅读了余映潮的谈日记,思考良多,而最大的感触是教师应做一个勤写教育日记的人。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书中写到:“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老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只要你是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你就要尊重这个记事簿和尊重自己,把它一年又一年地记录和保存下去。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日记,同时也是你对一个较长时期的

2、教学和教育过程进行概括性分析p 的准备工作。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记事簿里。积累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的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正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真正的教育日记的实践者,所以他道出的话语才真实、贴切。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积累和反思,教育日记在这三个方面都可以起到作用:第一、帮助教师的专业学习。教育日记中记载的教育理论、读书心得、名家经验、名言警句等都能帮助教师学习成长。第二、帮助教师积累资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每天都

3、要做很多的事情,也都有值得记忆的东西。只有勤于动笔,我们才能为自己留下更多的有价值的回忆。第三、帮助教师的自我反思。一个人在工作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时失败和挫折经过反思更能变成一种财富。我们每日看似平凡、单调、重复的工作中就蕴藏着某些重要的教育现象或教育规律,如果善于积累和反思,那就可以成为我们工作创新的泉。此外,我们也可以在教育日记中倾诉自己的苦闷和彷徨,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以更轻松的心态开始新的一天。教育日记的内容多种多样,只要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规律都可以做记录,比如:第一、记录一些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既可以作为我们写文章时的论据,又可以丰富我们的谈话。只要看到好的句子,或一段,或几

4、行,或三言两语,不在乎多少,在乎这句话的分量,有价值的,就记录下来。第二、记录成功的教育事例。在我们的工作中,会有一些成功的事例。记下自己成功的案例,包括对“问题学生”一次成功的转化、一堂成功的课、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活动等等,这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当我们再次遇到相同的情境时,那成功的经验就立刻浮现在眼前了,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游刃有余。第三、记下失败的事例。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有收获,也都有过失。我认为失败的事情,更应该一记,因为它更能帮助一个人进步。在日记中是有勇气讲述自己的失败的,叙述事件的经过,分析p 失败的原因,为自己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再次遇到这一问题打好预防针,是非常有好处的。第四、记下和学

5、生的交流。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师生的交流也就必不可少。当然,我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学生说许多的话,所以要选取典型的、有用的材料进行记录。第五、记录自己的体验、感想、反思。如针对班级中自习课学生经常讲话的现象,实施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分析p 不同方案的效果。针对某种现象可以记录自己的感想和思考。教育日记的形式不但可以是书面记载,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写博客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教育日记可以成为我们工作资料库,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的利用好这个资料库,相信我们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和进步。胡亚莉内容【摘要】:p :余映潮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其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尤其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堪称我国语文教育百花园的一朵奇

6、葩。本文以“建议你这样散步教学实录”为例,对教学过程中的过渡、教授、点评以及小结四个方面的语言进行分析p ,展现其精湛的教学语言艺术。【关键词】:p :余映潮 教学语言艺术 散步余映潮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其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尤其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堪称我国语文教育百花园的一朵奇葩。漫步在余老师精心营造的课堂语言之中,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这里有巧妙自然的过渡,有凝练精确的板块小结,有细腻深入的教学讲解,还有让人信服的点评。下面以“建议你这样散步教学实录”为例,谈谈余老师精湛的教学语言艺术。一.过渡:言之有序板块式教学模式是余老师的独创,也是他教学艺术的最大特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板块式教学语

7、言的过渡,成为了他独具特色的教学语言风格。散步中“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建议你这样品味语言”这三个富有诗意的板块,既体现了每个板块的特色,也体现了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有序性,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始终,流畅自然。其次,余老师还通过巧妙的过渡性语句,提出相应板块的问题,让学生自觉地展开学习。如:“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建议大家这样来品味语言以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文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看似建议性语句,其实是余老师语言的精髓之处。学生在创设的宽松氛围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主动性,通过理解

8、、品味来达到对课文的掌握。除此之前,在余老师的课堂上,也会发现一些平实的过渡性语句,比如说“我们开始第一项阅读活动”“这一个环节我们就进行到这儿。下面我们进入”“这个环节,我们就学习到这。下面”这样简单性的过渡句,照顾到了各个环节的连贯性,也顺理成章的过渡到下个环节,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利用时间,让课堂活动高效、有序进行。二.讲授:言之有导讲授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还得依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余老师是这样带着学生进入“朗读课文”的模块中的:师:老师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第一步,你是作者,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因此这个时候的朗

9、读应该是带点微笑,好像在欣赏散步,我自己写出的散步,我要朗读它,我要修改它作者在修改自己的文章。好吧,按照老师的建议,各自开始用中速大声地、深情地朗读,开始(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开始大声地、深情地朗诵)师:好,再来读,(大屏幕显示)“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角色都集中在波澜里面。哪里是波澜呢,“我和母亲走在前面,”这个故事就是开始了到“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这一部分就是故事中的波澜。好,开始吧,你就是这个几个角色,孩子是孩子的语调,“我”是“我”的语调,妈妈是妈妈的语调,好,开始读起来! (学生按老师要求读起来) 师:好,再来读: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10、(大屏幕显示)“好像你是带着深深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先酝酿一下感情,过一会儿哪几位起来,带着你的感觉来读这一段,好像你是在给人家作示范一样。(学生按老师要求读起来) 师:好吧,哪几位给咱们作示范朗读,这个时候你就是小老师了,请举手。好,请你!从上面的教学片断来看,余老师是在给学生进行导“读”,用他的话来说应该是“美读”。他认为“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中所进行的朗读,一定是诗意的朗读。”余老师细腻的语言化指导,了学生怎么读,读出怎么样的味道。学生不仅能够读出作品所带有的淡淡的诗味,同时语言各方面的技能训练都得到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的指导作用,不仅仅是给学生行为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

11、学习策略。余老师这种引导行为,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像这样的指导不止一处地出现,在品味语言板块中,也渗透着这种教学语言艺术。在此不一一列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实用的技能和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方能在实践中受益。三.点评:言之有拨如何对学生课堂中生成的东西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教学素养。对于余老师来说,他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回答给予激励性鼓励,比如“真好”,“对,很好”,“是啊”等等这些肯定性的词句。更重要的是,他会在学生的思路的基础上继续点拨,提升主题,达到教学效果。品味语言板块有这么一段:生4:我找的是第7节的“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12、:还是走小路吧。”这句话表现了母亲一开始没有听从“我”的话是因为非常喜欢小孙儿,“摸摸孙儿的小脑瓜”中的“摸摸”也表现出母亲对小孙儿的疼爱。还有,这个“吧”字,写出了母亲的语气,整句话表现出一家人亲情的温暖。师:对,这里还有一个很漂亮的细节,作者说妈妈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但是作者说:走大路!妈妈这个时候没有听他的话了,说“还是走小路吧”。这样一位老人,她是温柔的,同时她对小孩也是非常关爱的。所以这个细节也是很有意思的。生5:我找的是第6节的那一句“一霎间,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一家人负有很大的责任,就是让全家人都开心地度过每一天,所以,这一句话就体现了他责

13、任重大。师:是啊,责任重大!作为中年人来讲,沉重的责任必须背负!中年人一定要背负起自己的责任!那么亲情也好,真情也好,责任感也好,在这篇文章里表现的就是两个成熟的生命他和他的妻子,一定要呵护好下一代同时要非常好地善待上一代。上面的教学片断中,余老师的语言既注重了学生“文本意识”爱和责任,也关注了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呵护下一代,善待上一代。余老师在点评中,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爱”“责任”“善待”。“点”中有“评”,“评”中有“拨”,“拨”中传“意”,这种点评模式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汲取。四.小结:言之有力板块式的教学,就有板块式的小结。他用精妙的语言,总结每

14、个小结的内容。第一板块理解文意中,余老师建议“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在老师相机点拨后,学生们一个个争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如“这一个世界的分量”,“生活之美”,“家庭生活的瞬间之美”,“小路亲情”等等,最后他给了一个总结:“你们看,我们都这样理解了文意,但是话说回来,要说本文的标题呢,还是散步好,它简单、明确、有情味,还有画面感,有故事感,所以这一个课文标题是拟得特别漂亮的。”这样小结,既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示范性答案,也做到了教学中“收”与“放”结合。第三板块中,余老师对于品味文章语言给出了一个方法上的指导,重点关注“句子”,品味其“造型美”,“情

15、趣美”,“蕴意美”。结语他说道:“所以读这样的文章我们就感受到了语言美。同时感受到它们对我们心灵的熏陶。这样美的人,这样美的事,这样美的意味要在我们心中留下痕迹!”板块的小结也是这一节课的结语,语言概括而有力,完美完成整个教学活动。余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引领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提高。平实中见绮丽,美读中品诗意,收放中显升华。这样的教学语言艺术,值得我们去借鉴。参考资料:1.余映潮听余映潮老师讲课第25-3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余映潮教学模式反思反思的缘由对余映潮教学模式的反思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某种原因。20_5年冬在武汉参加了一个语文教学峰会,听了一节驿路梨花的课。课的开始部分:师问:为什么大家都把这篇小说当作散文来读?生答:因为这篇小说写得有诗情画意。师:我也觉得很美,这节课我们从四个方面体会本文的美:1、欣赏画面美,2、感受诗情美,3、想像意境美,4、品味人性美。多么整齐明晰的课堂结构,多么匠心独具的提炼设计。教者抓住一个美字为切入点,四个方面的分析p 几乎涵盖了课文的全部内容、情感和写法。如果说是在5年前,我听到这样一节课,我不得不叹服教者的智慧。因为那时我还不知道余映潮老师,这样的课型对我来说是新鲜的。但事实是,就像一本书即使换了个封面,并且仅仅只翻了一页,我也立即读出了原作者,而这本书的内容也觉似曾相识,甚至或者说一览无余了。这不就是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