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6+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要点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89761848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6+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单元6+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单元6+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单元6+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单元6+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6+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6+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要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澧县职业中专建筑教研组一、课题粱的正应力及其强度条件二、课型:课堂讲 解三、授课日期星期节次_ 四、 知识点:1.平面几何图形的重心和形心概念;一般物体、均质物体和均质薄板的重心坐标的计算。2 .静矩的概念和计算。(包括简单图形和组合平面图形)。3 .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的概念,平行移轴公式。4 .形心主惯性轴和主惯性矩的概念。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及正应力计算公式;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强度计算;矩形截面与工字形截面梁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常用截面梁的最大剪应力公式;梁的剪切强度条件;梁的合理截面形状、提高梁抗弯强度的措施。5、梁变形的概念;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抗弯刚度;叠加法求梁的变

2、形; 梁的刚度条件;提高梁刚度的措施。6、一点处的应力状态、单元体、平面应力状态、主应力、主平面,最大 切应力;梁的主应力迹线;强度理论简介。掌握正应力分布规律及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理解正应力强度条件, 熟练对梁进行正应力强度计算;了解剪应力的分布规律及剪应力强度条件;掌握梁的变形及刚度条件。7、掌握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理解梁的挠度与转角的概念;了解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了解刚度条件及刚度计算;了解提高梁抗弯刚度的措施。了解梁的主应力迹线;了解强度理论。五、 教学要求:1.理解重心和形心的概念,掌握坐标计算。2 .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计算简单图形和组合图形的静矩、惯性矩。3 .识记

3、简单图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4 .灵活运用平行移轴公式。5、掌握正应力分布规律及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理解正应 力强度条件,熟练对梁进行正应力强度计算;了解剪应力的分布规律及剪应力强度条件;掌握梁的变形及刚度条件。6、掌握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理解梁的挠度与转角的概念;了解梁的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了解刚度条件及刚度计算;了解提高梁抗弯刚度的措施。7、理解应力状态、单元体的概念;掌握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掌握主应力、主平面、最大剪应力的概念及其计算;了解梁的主应力迹线;了解强度理论。 六、教学过程1.1重心的概念课题1重心和形心第1页共14页澧县职业中专建筑教研组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

4、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个力称为物体的重力。可将物体看作是由 许多微小部分组成,每一微小部分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这些引力汇交于地球中心。 但是,由于一般物体的尺寸远比地球的半径小得多,因此,这些引力近似地看成是空间平行力系。 这些平行力系的合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1.2 一般物体重心的坐标公式1 . 一般物体重心的坐标公式如图61所示,为确定物体重心的位置,将它分割成n个微小块,各微小块重力分别为G、G、G,其作点的坐标分别为 (xi、yi、zi)、(X2、y2、Z2)(xn、yn、zn),各微小块所受重力的合力 W即为整个物体所受的重力 G乏G,其作用点的坐标为 C(xc、yc、zc)。 对y轴

5、应用合力矩定理,有:同理,对工轴取矩可得事乂 G第14页共14页图6-1将物体连同坐标转 900而使坐标面oxz成为水平面,再对 z轴应用合力矩定理,可得:因此,一般物体的重心坐标的公式为:用V,则物体的重力 G=Vt ,微小体积为V ,2 .均质物体重心的坐标公式对均质物体用丫表示单位体积的重力,体积为微小体积重力 G=Vi 丫,代入式(4 1)得均质物体的重心坐标公式为:(6-2)由上式可知,均质物体的重心与重力无关。所以,均质物体的重心就是其几何中心,称 为形心。对均质物体来说重心和形心是重合的。3 .均质薄板的重心(形心)坐标公式对于均质等厚的薄平板,如图6-2所示取对称面为坐标面oy

6、z,用8表示其厚度,A表示微体积的面积,将微体积V=S Ai及V=S A代人式(6-2),得重心(形心)坐标公式为:EA yi12Aziyc=zc=(4-3)A A图6-24 .平面图形的形心计算形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因此,当平面图形具有对称轴或对称中心时,则形心一定在对称轴或对称中心上。 如图6-3所示。若平面图形是一个组合平面图形,则可先将其分割为若干个简单图形,然后可按式(6-3)求得其形心的坐标,这时公式中的A为所分割的简单图形的面积,而 zi,yi为其相应的形心坐标,这种方法称为分割法。另外,有些组合图形 可以看成是从某个简单图形中挖去一个或几个简单图形而成,如果将挖去的面积用负面

7、积表示,则仍可应用分割法求其形心坐标,这种方法又称为负面积法。图6-3【6-1 试求图6-4所示T形截面的形心坐标。图6-4【解】将平面图形分割为两个矩形,如图 4-4所示,每个矩形的面积及形心坐标为:Ai =200X50道=0g = 1504 =20。乂 50啊=0=25由式(6-3)可求得T形截面的形心坐标为:v,_二 Aly +4及2。0X 5D X 15。+ 200 X goX25 乂 A At+A2 200X50+200X50 一月mm工=0【例6-2】试求图6- 5所示阴影部分平面图形的形心坐标。【解】将平面图形分割为两个圆,如图 6-5所示,每个圆的面积及形心坐标为图6-5Ai

8、n . jei =0* 士0=/型 b=R/2 山=0由式(6-3)可求得阴影部分平面图形的形心坐标为:乂二。,r 划一 4一 +4q必。-L,RA Ai+A2 jt R * r2 2 (R2,)课题2静矩2.1 2.1定义任意平面图形上所有微面积dA,与其坐标y(或z)乘积的总和,称为该平面图形对z轴(或y轴)的静矩,用Sz(或Sy)表示,即: ,5产人叫Sy=(6-4)由上式可知,静矩为代数量,它可为正,可为负,也可为零。2.2 2.2简单图形的静矩简单图形的面积 A与其形心坐标yc(或zc)的乘积,称为简单图形对z轴或y轴的静矩,即:Sz=A - ycSy=A zc(6-5)当坐标轴通过

9、截面图形的形心时,其静矩为零;反之,截面图形对某轴的静矩为零,则该轴一定通过截面图形的形心。2.3 组合平面图形静矩的计算S=Z2A , yciSy=EA zci (6-6)式中a i-各简单图形的面积;y 、zd-各简单图形的形心坐标。课题3 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3.1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的定义3.1.1 惯性矩图66所示,任意平面图形上所有微面积 为该平面图形对z轴(或y轴)的惯性矩,用dA与其坐标y(或z)平方乘积的总和,称 I z(或I y)表示,即:图6-6L = f /dA j (6-7 )3.1.2 惯性积任意平面图形上所有微面积dA与其坐标z、y乘积的总和,称为该平面图

10、形对惯性积可为正,可为负,也可为零。常用单位为 只要z、y轴之一为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则平面图形对z、y两轴的惯性积,用Ixy表示,即:(6-8)力或mrn可以证明,在两正交坐标轴中, z、y轴的惯性积就一定等于零。3.1.3惯性半径在工程中为了计算方便,将图形的惯性矩表示为图形面积A与某一长度平方的乘积,即:式中i x、i y-平面图形对(6-9)z、y轴的惯性半径,常用单位为m或mm4 .简单图形的惯性矩及惯性半径(1)简单图形对形心轴的惯性错(由式6-7积分可得)蛆形 圆形 环形【例63】试计算图67所示由两根N020槽钢组成的截面对形心轴z、y的惯性矩。【解】组合截面有两根对称轴, 形心

11、C就在这两对称轴的交点。 由型钢表查得每根槽. 心C或G到腹板边缘的距离为 19. 5 m成 每根槽钢截面积为:4 = Ak 3. 283 X10* mtn2 每根槽钢对本身形心轴的惯性矩为:111=1发=19137乂1014心=1砒=L436X10 mm, 整个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应等于两根槽钢对形心轴的惯性轴之和,故得:+1 = 19* 137X10 + 19.137X10ft-38. 3X 106mm4ly + = 2/1 =2( Al )I,CA i Z-= 2X1, 436X10十(19. 5 +j) X3, Z83X103 J -15. 87X106mmt ,.:课题4梁弯曲时的应

12、力及强度计算由于梁横截面上有剪力 Q和弯矩M两种内力存在,所以它们在梁的横截面会引起相 应的剪应力和正应力,5.1 梁横截面上正应力1、正应力分布规律(1)平面假设 各横向线代表横截面,变形前后都是直线,表明截面变形后仍保持平面,且仍垂直于弯曲后的梁轴线。(2)单向受力假设将梁看成由无数纤维组成,各纤维只受到轴向拉伸或压缩,不存在相互挤压。从上部各层纤维缩短到下部各层纤维伸长的连续变化中,必有一层纤维既不缩短也不伸长,这层纤维称为中性层。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中性轴,中性轴通过横截面 形心,且与竖向对称轴垂直,并将横截面分为受压和受拉两个区域。由此可知,梁弯曲 变形时,各截面绕中性轴转动,使梁

13、内纵向纤维伸长和缩短,中性层上各纵向纤维的长 度不变。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可知,各层纵向纤维的线应变沿截面高度应为线性变化规律, 从而由虎克定律可推出,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沿截面高度呈线性分布规律变化。2、正应力计算公式如下图所示,根据理论推导(推导从略),梁弯曲时横截面土任一点正应力的计算公 式为:图 9-27图 9-28式中M-一横截面上的弯矩;.y 所计算应力点到中性轴的距离;Iz 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9-4)由式(9-4)说明,梁弯曲时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口与弯矩M和该点到中性轴距离y成正比,与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Iz成反比,正应力沿截面高度呈线性分布;中性轴上(y=o)各点处的

14、正应力为零;在上、下边缘处(y= ymax;)正应力的绝对值最大。用上式计算正应力时,M和y均用绝对值代入。当截面上有正弯矩时,中性轴以下部分为拉应力,以上部分 为压应力;当截面有负弯矩时,则相反。5.2 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1.剪应力分布规律假设对于高度h大于宽度b的矩形截面梁,其横截面上的剪力Q沿y轴方向,如下图所示,(1) 横截面上各点处的剪应力。都与剪力Q方向一致;(2)横截面上距中性轴等距离各点处剪应力大小相等,即沿截面宽度为均匀分布。现假设剪应力的分布规律如下:向(C)2、矩形截面梁的剪应力计算公式根据以上假设,可以推导出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任意一点处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为:式中V横截面上的剪力;I Z整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或以下)部分的面积A。对中性轴的静矩。b 需求剪应力处的横截面宽度;S z横截面上需求剪应力点处的水平线以上I用上式计算时,V与Sz均用绝对值代人即可。V,该点水平线以现求上图所示矩形截面上任意一点的剪应力,该点至中性轴的距离为 上横截面面积A对中性轴的静矩为:又。=金,代入式(9-5)得:工=器(if)上式表明剪应力沿截面高度按二次抛物线规律分布。在上、下边缘处,剪应力为零;在中性轴上(y=0),剪应力最大,其值为:& 2bh,A由此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室内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