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89759776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敦亨目标:知识与技能1 .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2 .熟读并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象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 节,培养其想象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2 .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 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重点雅手:23 / 23重点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教学方花1 .自

2、主探究式学习。课前:隹备教学濡叼2 .诵读法。多媒体课件、投影仪。2课时ISA同学们,晋朝有个文学家名叫陶渊明,在他生活的年代,人民饱受战争频繁、颠沛流 离之苦。于是,这位颇具正义感的文学家在他的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的、 不遭战祸的安乐而又美好的地方。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他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 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施展。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 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此后,忧愤、饥寒、劳累、 羸疾一起折磨着他,直到六十三岁去世。后人称他为靖节

3、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大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他热爱田园 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 遁世的因素。他的作品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 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地表现它的形象。写作风格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 作家有较大的影响。二,文本转接1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值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 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人民生活日益苦难。陶渊明对现实社会异常 不满,但他又无法改变,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描绘一个美好的境界,来寄托自己的 政治理想

4、与美好情趣。2 .关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诗。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小序,诗和序的内容是一致的,序又可以看成是对诗 的说明。序用客观记叙的方法,有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诗则直接表达作者对桃花源这 个理想社会的向往,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议论。1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一遍,教师提出学习目标,注意朗读要求。2 .指导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停顿分明,不读破句。(2)带着感情,声音洪亮,读出韵律。(具体是:第.1自然段读出平缓的语气,第 2自然段读出探险及释然、惊讶的语气, 第3自然段读出热情和惊叹的语气,第4、5自然段读出感慨的语气。)3 .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很难翻译的句子,教师点拨,其他学生解答。i

5、、霹文精读问题探讨:1 .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用文中原句回答)“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用文中原句回答)“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用文中原句回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用文中原句回答)“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 出酒食。”5

6、 .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6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 惋。7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8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 构的。中第二课时o1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说出文中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2 .据此线索,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

7、层次?二.巩固理解1 .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叙 述?(展示课件)全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渔人的行踪的不同地点分五部分:发现桃花源一进入桃 花源一访问桃花源一离开桃花源一再寻桃花源2 .其中重点是写哪些部分?主要描写了桃花源的什么?第二、三两部分。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 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个自然段)3 .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桃花源是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 历、离开桃源后再

8、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故事曲折回环,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 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渴盼能有一个和平环境的愿 望。(桃林之奇入山洞之奇 桃花源记人们之奇结局之奇层层设疑,悬念迭生。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因此,开头虽 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并未确切指出年代和地名;主人公也只说他是个渔 人,不署姓名。接着写桃花林奇景,似为人间所有,又似为人间所无,又不说出它的确切 地点。写桃花林的通道更为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极狭”而可“通人”, 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待到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眼前出现的又是一幅活生生的

9、人间生 活的图景。可是,后来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的标记却又全部消失,桃花源似乎又成了 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无迹可寻。最后再虚写一笔,说高士刘子骥“欣然规往”,给好奇 的读者带来一点希望,但刘子骥又“未果”而“病终”。这样一来,桃花源就真的成为 “千古之谜” 了。这种层层设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 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收书设计环境优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访问桃花源风俗淳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友居乐业更及垂若怡然自乐离开桃花源欲再探访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以有似无寻向所志不复得路1如真似幻欣然规往未果病终数宇反思发现进入桃花源景色奇丽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 花 源 记桃花源

10、记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即使文言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读起来也不会有多 大困难。对于文言文课文,理解文章字句的意思还是首位。为了让学生在感受文章语言 美、意境美的同时又能识记理解文章的字句,我还是使用一贯的方法:多读,多思考。本课的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了文言文基础的夯实:字词的读音、词语的理解、朗读停顿等,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以避免学生学习文言文头重脚轻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内 容的理解、主题的挖掘、语言的特色理解等方面,也都做了较精到的启发引导,从而使学 生能够在文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教学目标10小石潭记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

11、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 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 趣。难点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以及寄托于山水间的情感。中等5r时导人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唐顺宗时,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执政,他们在政治上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永贞革新”。当时柳宗元 33岁,任礼部员外郎,也积极参与了这一革新运动。但是在保 守势力的疯狂反扑下,顺宗退位,革新变法随之失败。宪宗即位后,对革新派进行了残酷 的迫害,革新派人物相继

12、遭到残杀和贬谪。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柳宗元政治地 位下降,又身居荒僻落后的地区,因此他的心中非常抑郁,写下了小石潭记。通过精 细、生动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忧伤、凄苦的心情。二、作者简介柳宗元(773 819年),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 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 要地位。著有柳河东集。二、文本锵接1 .课文题解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 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

13、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 言志。2 .写作背景公元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人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柳宗元任礼部员外郎,为革新派主要成员之一。这次革新仅146天,即遭宦官和旧官僚的联合反对而惨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永州历时10年,由于对政治和人民生活的深切体验,他的思想和创作有了很大发展,写了许多优秀散文和诗歌。著名的捕蛇者说永州八记三戒等,均为这一时期所作。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磁带,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整体内容。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发现小潭(闻声一一见形)一一潭中景物(水、石、树、鱼)一一小?M源流(溪身一一岸 势)一一潭中氛围(气氛、感受

14、)。3 .教师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课文精读4 .重要词语的解释。水尤清冽(清冽:清凉) 皆若空游无所依(依:依托,依靠)日光下澈(下澈:向下直射入水底) 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四面竹树环合(环合:环绕合抱) 2 . 一词多义。以:全石以为底:用。卷石底以出:用法相当于“而”。以其境过清:因为。(2)为:全石以为底:做。为土氐,为屿:成为。而:潭西南而 望:连接状语与谓语,连词。乃记之而 去:连接两个动词,连词。隶而从者:连接两个动词,连词。见:下见小潭:显现,呈现。明灭可见:看见。(5)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明灭可见:

15、可以。(6)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差:参差披拂:长短不齐。其岸势犬牙差 互:交错。3 .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2)下见小潭:下,向下,名词作状语,表示方向。(3)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4)心乐之:乐,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5)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6)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7)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寒冷。4 .重要句子的翻译。(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发现下面有一个小水潭,潭水格外清凉。(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