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塑料成型工艺学复习参考题要点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189756988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塑料成型工艺学复习参考题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塑料成型工艺学复习参考题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塑料成型工艺学复习参考题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塑料成型工艺学复习参考题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塑料成型工艺学复习参考题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塑料成型工艺学复习参考题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塑料成型工艺学复习参考题要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理论部分1、简述高聚物熔体流动的特点。由于高聚物大分子的长链结构和缠绕,聚合物熔体、溶液和悬浮体的流动行为远比伤分子液体复杂。 在宽广的剪切速率范围内, 这类液体流动时剪切力和剪切速率不再成比例关系, 液体的粘度也不是一个常此因而聚合物液体的流变行为不服从牛顿流动定律。即非牛顿型流动。2、举例说明高聚物熔体粘弹性行为的表现。聚合物流动过程最常见的弹性行为是端末效应和不稳定流动。端末效应包括入口效应和模口膨化效应 ( 离模膨胀 ) 即巴拉斯效应。不稳定流动即可由于熔体弹性回复的差异产生熔体破碎现象。3、 聚合物熔体在剪切流动过程中有哪些弹性表现形式?在塑料成型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以减少弹性

2、表现对制品质量的不良影响 ?聚合物流动过程最常见的弹性行为是端末效应和不稳定流动。提高温度,减少剪切应力,增加高温下的流动时间,均化塑料结构,降低其流动的非牛顿性。4、聚合物很低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对塑料成型加工有哪些不利影响 ?聚合物很低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在加工中主要是影响塑料制品中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 从而导致制品结构的非均匀性。 另一方面, 降低制品的生产效率。5、取向度和取向结构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温度和剪切应力分布,聚合物受热时间,聚合物的结构因素。6、取向度对注塑制品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非品聚合物取向后, 沿应力作用方向取向的分子链大大提高了取向方向的力学强度, 但垂直于

3、取向方向的力学强度则因承受应力的是分子间的次价键而显著降低。 团此拉伸取向的非品聚合物沿拉伸方向的拉伸强度, 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均随取向度提高而增大。取向结晶聚合物的力学强度主要由连接晶片的伸直链段所贡献, 其强度随伸直钱段增加而增大, 晶片间伸直链段的存在还使结晶聚合物具有韧性和弹性。 通常,随取向度提高,材料的密度和强度都相应提高,而伸长率则逐渐降低。7、试画出挤出成型时,制品取向度的分布图。表层 中心 表层 横断面二、原料配制1、什么是增塑剂,使用增塑剂的作用是什么,增塑剂是如何起到增塑作用的?答: 凡是能降低树脂分子间的作用力, 而又能与树脂又很好相容性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且本身对热和

4、化学试剂稳定,无色、无毒。作用: 引入塑料后能使其柔软性、韧性和耐寒性提高,还可有效的改善塑料的加工流动性。提高聚合物的可塑性,实质是降低Tf改善加工性能,实质是降低粘度”赋予制品柔顺性增塑机理: ( 1)隔离作用:增大大分子间的距离,使分子间作用力减小;( 2)屏蔽作用:非极性部分遮蔽了极性基团和链节,使相邻的极基团不发生强烈作用,使联结点数量降低;( 3)偶合作用:增塑剂的极性部分靠静电作用,与聚合物的极性基团偶合,破坏聚合物原有的联结点。2、混合操作有哪两种,完成物料混合的作用有哪些,各自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何?答 : 物料配制是通过各组分的混合和分散完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操作也就是物料的混合

5、与分散。 混合是指多组份体系内各个组份相互进入到其它组份所占空间之中的过程;分散是指参加混合的一种组份或几种组份发生粒子尺寸减小的变化。混合操作中, 凡是只使各组分作空间无规分布的称为简单混合, 如果还要求组分聚集体尺寸减小的则称为分散混合。混合与分散一般是同时进行也同时完成的。混合作用一般是靠扩散、对流、剪切三种作用来完成的。扩散作用靠各组分之间的浓度差推动, 构成各组分的微粒出浓度较大的区域中迁移到浓度较小的区域, 从而达到组成的均一, 其影响因素包括温度, 接触面积和料层厚度。对流作用是使两种或多种物料在相互占有的空间内发生流动, 以期达到组分的均一,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外力大小。剪切作用是

6、利用剪切力促使物料组分均一的混合过程, 在剪切过程中, 物料 块本身体积没有变化, 只是截面变小, 向倾斜方向伸长, 并使表而积增大和扩大了物料分布区域。 因而剪切作用可以达到混合的目的。 剪切的混合效果与剪切速率的大小和剪切力的方向是否连续改变有关。 剪切速率越大, 对混合作用愈为有利。剪切力对物料的作用方向,最好是能不断作90角的改变,即希望能使物料连续承受互相垂直的两剪切力的交替作用, 如此则混合作用的效果最好。 通常的混合 ( 塑炼 ) 设备, 不是用改变剪切力的力向 而是用改变物料的受力位置来达到这一目的, 例如用双辊简机塑炼塑料时, 只有固定的个方向的剪切力, 因此,必须通过翻料的

7、办法来不断改变物料的受力位置, 以便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混合塑化作业。3、如何评价物料的混合程度?答: 对液体物料混合效果的衡量, 可以分析混合物不同部分的组成而看其组成和平均组成相差的情况。 但对固体或塑性物料混合效果的衡量, 则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即组成的均匀程度和物料的分散程度。均匀程度: 组成的均匀程度是指混入物占物料的比率与理论或总体比率的差异。但是并不是均匀程度好, 混合效果就一定好。 因此, 还必须考虑物料的分散程度。分散程度:从混入物料间的距离来考虑,距离愈短,分散程度愈好。而物料间的距离, 则与各组分粒子的大小有关。 粒子的体积愈小, 或在混合过程中不断减小粒子的体积, 则可达

8、到的均匀程度愈高, 或从几率的概念出发, 同样重量或体积的试样, 粒子愈小, 则相当数量的同种粒子集中在一局部位置的可能性愈小,即微观分布越均匀。4、 塑料粉料的混合设备有哪些,适用性如何?答:转鼓式混合机(适用于非润性物料) ;螺带式混合机(适用于润性和非润性物料);捏合机(适用于润性和非润性物料);高速混合机(适用于润性和非润性物料)。5、 塑料粒料的混合方法有哪些?答: 塑料粒料混合的过程为塑炼过程。 塑炼是指塑性状态的聚合物与掖状物或粉状及短纤维状固体物的塑性混合,目前生产中采用的塑炼设备主要有双辊开炼机,密炼机和塑化挤出机等。双辊开炼机简称开炼机, 起塑炼作用的主要部件是一对能作相向

9、转动的平行排列辗筒,辗问间隙可以调节。辗筒内有加热或冷却介质进出的通道。两辗转动时, 进入辗隙的物料中存在速度梯度,即物料受到一定剪切力的作用,这种剪切力对 物料的塑化与混合起主导作用。减少辗隙,剪切作用增大,塑化和混合效果提高, 但生产能力下降。为达到加大辗隙的筒的剪切作用又不过度减小辗隙的目的,通常是使两辗转速不等。由于双辗对物料的剪切作用是单向的,很少能对流混合。生产中为克服这一缺点,多采用割刀和切割装置不断地划开辗出的料片, 经交叉 叠合后再投入辗隙,即通过不断改变物料受剪切的方向,以提高塑炼的混合效果。密炼机的主要塑炼部件是一对转子和一个塑炼室。转子的横截面呈犁形,二者 并以螺旋的方

10、式沿着轴向排列。转子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转速也略有差别,而 且两转子的棱峰之间以及棱峰与塑炼室内壁之间的间隙都很小;加之塑炼室顶部的上顶柱能对室内物料施以压力,因此物料在密炼室内的塑炼过程比在开炼机上 复杂得多。在密炼机的塑炼室内,预混料不仅在两个相对回转的转子间隙中, 而 且还在转子与塑炼室内壁的间隙中和转子与上、 下顶柱的间隙中受到不断变化的 剪切作用,还受到两转子的折卷和往返切割作用, 从而达到更好的混炼效果。密 炼机的特点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予物料以大量的剪切能。而且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工作。所以用密炼机塑炼物料,在劳动条件、塑炼效果和防止物料氧化等 方面均比开炼机好。密炼后的物料一般

11、呈团状,为了使于粉碎或粒化,通常需用 双辗机将团状料辗成片状物。单螺杆挤出机是挤出成型最常用的主机, 这种塑料和橡胶的成型设备也可以 用于塑炼物料。挤出机的主要塑炼部件是螺杆与料筒。 进入料筒的物料一方面受 筒壁的加热而逐渐升温熔融,另一方面则在螺糟内绕着螺杆向前移动。 物料被转 动螺杆导引前进时,由于受到挤压剪切而在螺槽内作复杂的运动。物料在挤出机 内的塑炼就是在受热与受复杂剪切作用的条件下完成的。由于物料在挤出机内的塑炼是连续作业,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均匀混合,所以一般都用经过预混的物料作 为进料。除单螺杆挤出机外,还可以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物料的塑炼, 与单螺杆 挤出机相比,物料在双螺杆挤出机

12、内受热时间较短, 无滞留区,发生降解的可能 性减小,塑化的质量也提高。三、压延与压制1、简要叙述压缩模塑的方法和原理。答:其原理是把加压、赋形、加热等过程通过受热模具的闭合,实现模塑料的成型。 其方法是将一定量的模压料( 粉状、 粒状或纤维状等塑料) 放入金属对模中,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成型并固化得到制品的种方法。 在模压成型过程中需加热和加压, 使模压料熔化 ( 或塑化 ) 、 流动充满模腔, 并使树脂发生固化反应。2、 、 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压制成型有何异同点?参考答案: 热塑性塑料的模压过程与热固性塑料基本相同, 但是由于没有交联反应, 所以在流满型腔后, 须将模具冷却使其熔

13、融塑料变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固体才能脱模成为制品。因此,模具需交替加热与冷却,周期长,不经济。只用于模塑较大平面的或流动性差的塑料制品。模压热固性塑料时, 置于型腔中的热固性塑料在热的作用下, 先由固体变为熔体,在压力下熔体流满型腔而取得型腔所赋予的形状, 随着 交联 反应的进行, 树脂的分子量增大、 固化程度随之提高, 模压料的粘度逐渐增加以至变为固体, 最后脱模成为制品。3、 简要叙述压制成型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步骤?参考答案:原料准备(原料配制、预压、预热、计量等) ; 模 压(加热、加压、熔化、成型) ; 放 气(热固性) ;固 化( + 冷却定型) 。4、 压制成型有哪些优缺点?参考答案:

14、优点:对热塑性塑料: ( 1)适于投影面积大的制品; ( 2)能够克服大分子定向给制品带来的如翘曲等问题, 特别是在生产大面积平板制品时; ( 3) 适用于流动性特别差的塑料原料的成型;如:特种工程塑料(PEEK, PEEKK) ; 高填充的塑料制品; 对于热固性塑料: ( 1) 注射等成型工艺会产生大量的浇注系统废料(流道赘物) ,对于热固性塑料而言,是不可再利用的, ( 2)注射制品的收缩率一般较大,而压制制品的收缩率一般很小, S压制 S传递 S注射,(3)压制可以生产“布基”增强的制品,( 4)压制成型的设备投入等费用较低。缺点: ( 1)塑化作用不强,成型过程中无物料补充,须对原料进

15、行予塑化,计量要求准确、 压缩比要小; ( 2) 间歇操作, 生产效率低, 难以连续化、 自动化; ( 3)生产周期长;(4)成型产品的形状、尺寸等受到一定的限制5、模压成型前为什么通常都要对物料进行预热?热固性模压料在模压前的加热通常都是兼具预热和干燥双重意义的,但主要是预热。其主要优点为:缩短固化时间和成型周期;提高固化均匀性和力学 性能;提高流动性、降低收缩率和内应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模压压力, 节省能源。6、 模压成型前对物料进行预热的方式有哪些?参考答案:主要有四种形式:热传递(热板加热);对流(烘箱加热);辐射(红 外线加热);内热源预热 (高频电热法)。7、 松散的粉状或纤维状的模压料在成型加工之前通常要进行预 压,预压操作的优缺点如何?将松散的粉状或纤维状的模压料预先用冷压法压成重量一定、形状规整的密文体的作业称为预压,所压的物体被称为预压物或压片、锭料、形坯等。其 原则 为整数个、能紧凑地放入模具。具优点为:1)提高效率:加料快,准确而简单; 降低压缩率,简化模具;预压物中空气少,传热快,预热、固化;提高预热温度; 2)方便操作:加料简单;避免粉尘飞扬、改善劳动条件;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化学工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