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xx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共16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89753689 上传时间:2021-08-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 xx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共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 xx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共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 xx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共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 xx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共1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 xx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共1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 xx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共1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 xx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共16页)(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xx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试题库一:20xx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2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9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强聒不舍gu发窘褓qing一抔黄土pu jing襁B气吞斗牛du灵柩元ji方枘圆凿ru ji解C歇斯底里 ji狡黠蜡jio ji恣睢su味同嚼D恪尽职守k拮据着tin 舐犊之情tin j腆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与伦比心无旁鹜唯唯连声两眼鳏鳏B一代天骄根深帝固面面相觑恃才放犷C刻骨铭心 重蹈复撤脑羞成怒涕泗横流D至死不渝 廓然无累言行相顾怒不

2、可遏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在科学大会上的即兴演讲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C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蝉鸣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用心良苦。 D李娜从小就有自命不凡的理想,这激励她不断超越自我,成为世界网坛的骄傲。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看了有关中学生、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报道,暴露出了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发人深思。B森林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主体。我国幅员辽阔,森林面积达15890多公顷,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五,物种资源丰富,景观多姿多彩。

3、C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的不同,人们说话的内容、语汇乃至语气、语调也各不相同。D那水壶从探险队员们手里依次传递开来,沉沉的,一种充满生机的幸福和喜悦在每个队员濒临绝望的脸上弥漫开来。5.,请你根据“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资料,完成下列相关题目。(4分)(1)下表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你从“人均阅读量”和“人(2)阅读量应当关注,阅读内容也值得重视。你的班级将举行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的专题讨论会,就作家毕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开展讨论。请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2分)毕淑敏: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

4、了无数次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汪曾祺: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什么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6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2分) 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二、古诗文(2小题,15分)7.古诗文默写(10分)(1)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天下英雄谁敌手?

5、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B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C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王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D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E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F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菊花瘦。(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4分)说明:为必答题,2分;为加分题,2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珍惜粮食是一种美德,如果没有农民们“,”(白居易观刈麦)的辛勤耕耘,就没有我们盘中美味。悠悠中国梦,千古华夏情。在文天祥那里,中

6、国梦是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死无畏;在辛弃疾那里,中国梦是破阵子中“,”的建立功业。8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5分) 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38分)三、文言文(10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9-11题。(10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7、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选自陈寿隆中对)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时人莫之许也 B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CD咨臣以当世之事将军宜枉驾顾之 10. 翻译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

8、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分)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乙两段都写了“三顾茅庐”的故事,都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B甲文“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表明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C甲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披露了诸葛亮感恩戴德之情,表明他忠谏的 心意。D乙文诸葛亮“好为梁父吟。”在于借古抒怀,以表达他感伤乱世的思想感情和对军阀混战的不满。12.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_。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

9、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这首词在写法上最具特色的是运用典故抒发感情,其中这些典故涉及作者心目中的两位英雄人物,他们是:、。(2分)(2)在这首诗中,苏轼藉以“狂”字,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纵观整首诗,这苏轼的“狂”可表现在哪里?请任选一方面结合诗句分析。(3分)四、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18分)此身此时此地”都读书赵畅朱光潜终生恪守自己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就必须自己来做,并成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此时”,指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绝不拖到

10、明天和以后去做;“此地”,是说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不可等到有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时再去做。做一哪嘴纲,读书更应这样。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且须贯穿一生一世的事。或许,有人会说,读书不是看病、救火,不必着急,慢慢来就行。殊不知,正因为读书在有些人看来,是一件可待可推、可有可无的事,故而总是被忽视被抛弃。其实,一个人真要等到抽出一段空闲时间再来静心读书,那只是不想读书的借口而已。其实,真正的读书总是忙中偷闲进行的,真正的读书必抓住眼前、当下,而绝不拖到明天、后天。古人读书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说,既说明读书是一件紧要的事,也说明读书的时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每

11、个人都要学会分秒必争、日积月累。电影导演谢晋从小热爱读书,自此养成每天必读书的习惯。哪怕工作到深夜,睡前一定要看上一会儿书,否则便睡不踏实。去国外访问,他最爱逛书店买书、读书。而春节回老家浙江上虞,他更是闭门谢客,奢侈地读书。勤奋读书,令他的导演生涯充满激情,充盈智慧。最近,读报看到一则消息,说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会生气”的书。如果你不看它,它就会发脾气,书上的字迹两个月后自动消失。这是由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出版的一本文学选集。它通过特殊的墨水印制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拆封后二至四个月内,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空白。这本“不能等的书”也是在提醒每个人:书,要抓紧时间读,而不能

12、束之高阁。环境好一点,或许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些。但这并非必要条件,何况,人也可以适应环境。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难怪丘吉尔说:“伦敦就像一头史前时期的巨兽,能够忍受可怕的创痛,虽然遍体鳞伤、血肉模糊,也照样能生活和活动。”不囿于时间、地点、环境,伦敦人热爱读书,该是德国法西斯难以摧毁他们的心灵的重要原因,也该是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重要原因。是啊,对如饥似渴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差,实在不是决定因素。清朝重臣曾国藩的一番话说得再明白不过的了:“且苟能

13、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所以,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环境的好坏,无关紧要。读书,理应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读书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做一个真正的xx,就从“此身此时此地”开始吧!(选自20xx年1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14第段引入并分析朱光潜的座右铭,有什么作用?(3分)15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5分)16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4、?(3分)17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到处”“依然”用得很好,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疯狂轰炸伦敦,伦敦遭受重创,到处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火海,缺水、缺电、缺煤气、缺少食物和药品,然而,在图书馆,有人依然从排列整齐的书架上挑选书籍。(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22题。(22分)大 风莫言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了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