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课件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89382371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课件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带 自然地 理环境 大气、水、岩石、 生物、土壤、地形 等 整 体 性 地理要素间进 行物质与能量 的交换 地理要素间相 互作用产生新 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 有统一的演化过 程 地理要素的变 化会“牵一发而 动全身” 差 异 性 由赤道到两极 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 的地域分异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 非地带性地 域分异 划分 组成 考纲定位课标要求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 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 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 律。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 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 的作用; 2.举例

2、说明地理环境各要 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 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 含义相互联系、制约、渗透 物质迁移、能量转换 新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本质 地理要素 地理环境 整 体 性 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牵一发而动全身” 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大 气 循 环 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水 循 环 生 物 循 环 地理要素物质循环构成整体 岩 石 圈 物 质 循 环 土地缺少水分和养分 无法正常生长 缺乏植被的保护 更易受风沙侵蚀 进一步流失,土地生 长力长期丧失 形成景观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碱化 土地退化 例

3、说整体性表现 植被 土地 裸露的地表 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荒漠 (2018郑研)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1)图中为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 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 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洋流 C地形 D季风 A D 400mm等 降水量线 200mm等 降水量线 荒漠森林草原 材料一 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位于贵州西南部,该地区石灰岩 广布,总面积47.63 km2,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峡 谷区域。花江峡谷喀斯特分布面积占比达88.07%,石漠化现象 严重。 材料二 生长在此处的植物表现出石生性、耐旱性、喜钙性。 顶坛花椒是广泛栽培

4、于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的地方品种, (1)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花江峡谷的植被表 现出耐旱特点的原因。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喀斯特地 貌广布,地表水易渗漏;地形坡度大,水资源存储条件差; 夏季高温,蒸发旺盛,造成本地区地表土壤缺水,易发生干 旱,生长在此处的植物具有耐旱的特征。 土壤缺水 降水 季节变化大 季风区季节、年际变化大 可能出现旱季、旱年 地势起伏大 石灰岩区 水流快 储留少 下渗 地表水缺 蒸发储水条件 太阳辐射 气温 风 干旱 此地干旱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带 地域分异 差 异 性 海陆 纬度 水热 组合 气候 植被 土壤 海拔 名称 :

5、 温度带+植被+带 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注:一种气候可对应多种自然带,一种自然带也可对应多种 气候 自然带 地域分异 差 异 性 海陆 纬度 水热 组合 气候 植被 土壤 海拔 名称 : 温度带+植被+带 水平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非地带性 地带性 分异表现 : 影响因素 : 热量(纬度) 纬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 : 东西向延伸、南北向(纬向)更替 低纬、高纬地区表现明显 影响因素: 经度地带性 距海远近(水分差异) 分异规律 : 南北向(经向)延伸、东西向更替 分异表现 : 中纬度地区更为明显 (17年全国1卷)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 侧非机动车道绿

6、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 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 ;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 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 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B (19全国3卷)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 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 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 禁行。据此完成911题。 1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7、D灌丛荒漠带 D 分异表现 : 影响因素 : 热量(纬度) 纬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 : 东西向延伸、南北向(纬向)更替 低纬、高纬地区表现明显 影响因素: 经度地带性 距海远近(水分差异) 分异规律 : 南北向(经向)延伸、东西向更替 分异表现 : 中纬度地区更为明显 垂直地带性 影响因素:海拔高低 分异基础 : 水热条件 分异规律: 此山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是? 约800米 荒漠 常绿 阔叶 针叶 灌木 草甸 针阔 积雪 冰川 (16年全国1卷)磷是土壤有机 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 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 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 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 量。图2示意我国四川西部

8、某 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 直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磷高累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带 B.高山冰雪带带 C.山地针阔针阔 叶混交林带带 D.常绿阔绿阔 叶林带带 A 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 垂 直 地 带 性 影响因素:海拔高低 分异基础 : 水热条件 分异规律: 垂直带谱变化与其所在的纬度地带带谱变 化相似。 纬度:反比 影响自然带数量的因素: 海拔:正比 相对高度:正比 (影响更大) 迎风低、背风高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阴坡低、阳坡高 陡坡高、缓坡低 雪线 常年积雪带的下界(最热月0C等温线) 植被线:水、热越充足,同一植被的植被上线越高 11该山地南

9、坡较北坡 A热量少B海拔高C雪线低D降水少 12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自然带丰富,主要是因南坡 A距海近,降水多B海拔高,坡度大 C相对高度大,纬度低D坡向朝南,温度高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据 此完成1112题。 C C 6.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 7图中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髙山草甸B.高寒荒漠 C.针阔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 D B (16全国3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 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 ;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

10、高发区。 3.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 标是 A、大气温度B、降水量 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 C 非地带性 影响因素: 典型的非地带性现象: 地形、洋流、陆地轮廓等。 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 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 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 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观,7月份,在海拔2 100米的无林地带上, 花瓣洁白的宽叶仙女木、有着蓝色蝶形花朵的高山棘豆和低矮的 苞叶杜鹃竞相开放(如右图),大地宛若色泽明艳的花毯,山地苔 原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空中花园。左图示意“长白山苔

11、原带分布 位置”。 (1)简析长白山之巅有利于山地苔原带形成的自然条件。(8分) 长白山纬度位置高,冬季寒冷漫长;海拔高,夏季凉爽,常年气 温低;降水丰沛,全年湿度大;成土时间短,土壤发育程度低, 土壤较为贫瘠 纬高 温低 降水少 蒸发少 湿润 土壤薄瘠 定位 纬高、海拔高、东部 (2017全国卷1)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 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 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 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 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1)确定该苔原

12、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 布特征。(6分)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 原带(海拔20002600米) 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 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 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 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 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 著(图6)。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考:看图能力技巧:关注文字材料提示 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 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 2300米左右)。 (2017全国卷1)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 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 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

13、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 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 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 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 原带(海拔20002600米) 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 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 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 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 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 著(图6)。 (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 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 ,低于阴坡最高值。 (2017全国卷1)山

14、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 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 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 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 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 因。(6分)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 原带(海拔20002600米) 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 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 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 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 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 著(图6)。 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15、。原因:阳坡太阳 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阴坡植物茂盛:蒸发量小,土壤水分条件好 (2017全国卷1)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 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 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 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 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 原因。(6分)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 原带(海拔20002600米) 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 存在干扰,导

16、致优势植物数 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 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 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 著(图6)。 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 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水热差异缩小 地形影响缩小 (2016全国1卷) (1)说说明勘察加半岛岛地形对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挡季风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 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指令词限制词 关键词 说明 勘察加半岛 地形 气候区域差异 气候类型、要素: 气温、降水、风 方向:垂直、水平 1、看区域 定大气环流 2、看等高线 看什么? 哪里高哪里低? 陡缓? 整体海拔和走向、坡向还是看 审设问 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