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分析PPT课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89370904 上传时间:2021-08-04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分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分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分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分析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分析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分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分析PPT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差异分析 目录 导读: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差异概述 第一章 收入及成本费用确认的差异分析 第二章 资本市场方面的差异分析 导读: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差异概述 一、会计核算原则与税前扣除原则的比较 二、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的基本处理规定 一、会计核算原则与税前扣除原则的比较 (一)会计核算的原则 根据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该遵循13项 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 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客观性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 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即实质性原

2、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即相关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 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不能 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录中予以说明。即一贯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 一致、相互可比。即可比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及时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即明晰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

3、的收入和 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 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 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权责发生制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 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即 配比性原则。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 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 、行政法规和根据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 账面价值。即实际成本核算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

4、性支出的界限。凡支 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 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即合理划分支出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 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即谨慎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 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 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 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 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

5、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 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即 重要性原则。 (二)税前扣除的原则 根据企业所得税有关法规,除另有规定者外,税前 扣除的确认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即纳税人应该在费用发生时 而不是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 (2)配比原则。即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该在费用应 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纳税人某一纳税年 度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 (3)相关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从性质和 根源上必须与取得的应税收入相关。 (4)确定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不论何时 支付,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 (5)合理

6、性原则。即纳税人可扣除费用的计算和分 配方法应该符合一般的经营常规和会计惯例。 二、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的基本处理规定 (一)企业在确认收入、成本、费用、损 失以及进行损益核算和账务处理时,应该 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准则的规定执行 。 (二)在申报纳税时,应该按照国家税收 方面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一章收入及成本费用确认的差异分析 第一节收入确认的差异分析 第二节“视同销售”业务的差异分析 第三节非货币性交易应税收益的差异分析 第四节接受捐赠收入的差异分析 第五节成本方面的差异分析 第六节管理费用方面的差异分析 第七节营业费用方面的差异分析 第八节财务费用方面的差异分析 第九节资产减值准备方面

7、的差异分析 第一节收入确认的差异分析 一、商品销售收入的会计确认:4条标准同 时具备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 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 发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 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二、税法对收入的确认 1.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 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 2.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 托收手续的当天; 3.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 当天; 4

8、.采取预收货物方式销售货物,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5.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销售的代销清单的当 天; 6.销售应税劳务,为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 凭据的当天; 7.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的,为货物移送的当天。 三、二者的差异 会计制度侧重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 性原则,侧重于收入实质性的实现; 税法从组织财政收入的角度出发,侧重于 收入的社会价值的实现;税法不考虑收入 的风险问题,也不考虑继续管理权问题。 对收入和成本的可靠计量,税法是利用国 家的权力强制性的估计,从而可以保证公 正性和降低征税成本。 第二节“视同销售”业务的差异分析 一、视同销售行为的确认

9、 (一)增值税: 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2.销售代销货物; 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构 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4.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 5.将自产或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经营者; 6.将自产或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7.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 8.将自产或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 4和7无购买的货物,如果有购买的货物发生了和的行为,在不准予抵 扣的进项税额处进行税务处理。 (二)消费税 纳税人将自产的应税消费品用于生产非应

10、 税消费品和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 机构、提供劳务以及用于馈赠、赞助、集 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和奖励等方面 。 (三)营业税 1.单位和个人自建建筑物后销售的,其自建 行为视同提供应税劳务; 2.转让不动产有限产权或永久性使用权,以 及将不动产无偿赠与他人,视同销售不动 产; 3.以预收款方式销售不动产,会计上作预收 账款处理,但在收到预收款时缴纳营业税 。 (四)所得税 1.纳税人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的商品 、产品的,应该作为收入处理。 2.纳税人对外进行来料加工装配业务节省的材料,如果合同约定应当留 归企业所有的,应当视为企业收入处理。 3.企业在建工程发

11、生的试运行收入,应该并入企业的总收入计征企业所 得税,而不能直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4.纳税人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由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机构、捐 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时,应该视同对外销 售处理。 5.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包括股份公司股东以其经营活动的部 分非货币性资产向股份公司配购股票,应该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将其 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处理。 6.纳税人作为受赠人接受的捐赠,不论是货币形态还是实物形态,均作 为取得收入处理。 二、会计制度对视同销售的确认 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 2.以买断方式销售代销货物; 3.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

12、配给股 东或投资者; 4.以旧换新(会计上不作为非货币性交易处 理) 5.还本销售。 第三节非货币性交易应税收益的差异分析 非货币性交易的界定一般以25%作为参考比例,即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 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低于25%(含)视为非货币性交易,高于25%视为货币 性交易。 一、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 1.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发生补价的,区别两种不同情况处理: (1)支付补价的 换入资产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收到补价的,应该按规定的公式确定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确定收益: 换入资产的账

13、面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应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3.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 值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与应支付的 相关税费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 二、非货币性交易的税法规定 非货币性交易在会计处理中不确认收入,但按税法规定,非货币性交易的双 方均作视同销售处理。 1.如果换出的是存货,应该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销售价格参照同期同类 产品的市场销售机构,没有市场价格的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税。 2.如果换出的是不动产

14、或无形资产,应该计算征收营业税。 3.如果换出的是设备等固定资产,应该按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 4.在所得税方面,应该按公允价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所 得。如果涉及补价的, (1)支付补价时: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 的进项税额 (2)收到补价时: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应支付的 相关税费应确认的收益(减去损失) (3)应确认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交税金及附加 注:整体资产置换的收益确认也使用上述公式。 例题 【例】某工业企业以自产的A产品与某商业 企业库

15、存的B商品相交换。A产品的公允价 值为200000元,B商品的公允价值为 160000元。商业企业向工业企业补款 40000元。A产品的实际成本(账面价值) 180000元;B商品的账面价值150000元, 进销差价21000元。A产品与B商品的增值 税税率均为17%,假设无其他相关费用。 工业企业的会计处理: 计算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 40000200000100%=20% 属于非货币性交易,与所得税无关。 应纳增值税=20000017%16000017% =3400027200=6800(元) 应纳城建税=68007%=476(元) 应纳教育费附加=68003%=204(元) 应

16、确认的收益 =4000040000200000180000 40000200000(6800476204) =40000360001496=2504(元) 交换货物时: 借:原材料B商品149984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7200 银行存款40000 贷:产成品A产品1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 应交城建税476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204 营业外收入2504 商业企业的会计处理: 交换货物时: 借:库存商品A产品1932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B商品16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7200 银行存款40000 结转以物易物的售价销售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160000 贷:库存商品160000 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时: 借:商品进销差价B商品21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21000 第四节接受捐赠收入的差异分析 2003年8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印发 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 关问题解答(三)的通知,对企业接受捐赠资 产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进行纳税调整做出了规 定。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