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稿(发言稿)

上传人:l****y 文档编号:189169486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稿(发言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稿(发言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稿(发言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稿(发言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稿(发言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稿近年来,全球气候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现,我省极端灾害性天气也日趋增多,水旱灾害呈多发、频发、并发趋势,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稿,仅供参考。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讲话稿【篇一】同志们:这次全省防汛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的防汛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防汛工作,动员全省各级各部门全力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刚才,天荷同志通报了20*年汛期气候趋势会商情况,海钦同志对我省20*年防汛工作方案作了说明,赵勇同志安排部署了20*年黄河防汛工作,曾庆祝副司令员部署了军民联防工作。李成玉省长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讲几

2、点意见:l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防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近几年来,我省天气情况总体偏旱,但局部洪涝灾害每年都有发生。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夺取了防汛抗洪斗争的胜利,防洪减灾效益比较显著。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防汛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防汛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特殊,今年仍有可能发生大洪水、大暴雨。我省地跨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地处南北气候和山区向平原的两个过渡带,气候和地理位置特殊,年降雨量的60%集中在6-9月份的几次降雨过程,暴雨突发性大。从地形上看,西部山区是暴雨多发区,每遇暴雨,山洪直泻平原,预见期

3、短,周旋余地小,防洪决策和实施的难度很大,常常造成大面积洪涝灾害。建国以来,全省多次发生洪涝灾害,1963、1964、_年受灾面积均超过5000万亩;758大水触目惊心,1991、_年洪涝灾害记忆犹新;20*年又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3次暴雨洪水集中在短短的22天内,这在我省水文史上是少有的。据20*年_(省、市、区、县)汛期气候会商的综合意见分析,今年汛期我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_年偏多,豫北大市、商丘、周口、三门峡、洛阳四市及平顶山西部、开封东部比常年略偏多。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全省部分市、县可能出现初夏旱,盛夏降水较为集中,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洪涝。(二)黄河防汛面临新的情况,形势依然严峻。

4、近几年来,国家大幅度增加了黄河治理的投入,黄河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加之小浪底工程投入运用和下游堤防的加高培厚,使黄河防洪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我省黄河地处下游河段之首,地理位置特殊,河道形态复杂,洪水突发性强,防洪决策和实施周旋余地小,加之洪水泥沙长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又不断出现,防汛形势仍比较严峻。一是大洪水威胁依然存在。小浪底水库虽可大大提高下游防洪标准,增加对洪水泥沙的调控能力,但不能控制其以下2.7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其间入黄的伊洛河、沁河对黄河下游的威胁并没有解除,历史上伊洛河、沁河曾多次发生超过100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据计算,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之后,花

5、园口站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仍有15700立方米每秒,十年一遇为10000立方米每秒。由于黄河河床逐年抬高,现在即使发生6000-8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都可能比_年15300立方米每秒洪水造成的灾害还要大,防守难度更大,所以黄河防洪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二是地上悬河的性质没有改变,二级悬河形势加剧,威胁堤防安全。我省河道是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主要河段,是典型的地上悬河。由于河床抬高,现在同流量的水位比50年前高3一4米,968洪水期间,花园口站76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水位却比_年22300立方米每秒洪峰流量的水位高0.91米。目前的悬河形势,即使在小浪底水库运用若干年后,平均冲深在2米左右,河南河段仍然是地上悬河。尤其是自_年以来,黄河没有发生较大洪水,泥沙集中淤积在主河槽内,槽高滩低堤根洼,二级悬河形势加剧,河槽过洪能力明显降低,中小洪水漫滩机率大大增加,小水就能造成大灾。同时,我省黄河河势游荡多变,若遇洪水,原阳、封丘、长垣、濮阳、兰考等河段都有发生顺堤行洪的可能,中常洪水大堤出险的可能仍然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