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引桥课程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189119366 上传时间:2021-08-0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引桥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一历史引桥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一历史引桥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一历史引桥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一历史引桥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引桥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引桥课程(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历史:History“His story”History“His story” 英语中的历史(history)一词与故事(story)一 词共同源出希腊文histria,其本意为“征问”、“问而知 之”。汉语的“历史”是“历”和“史”两个单音节词的合成 词,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历,过也,传也。史, 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两个词综合起来的 意思,就是“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客观的记录”。 广义上包括自然史和人类史(政治、经济、文化) 狭义上指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 什么是历史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真实发生过的事实本身(客观性) ,更是指人们依据史料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有意 识、有选择的记录

2、(主观性)。 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的各种历史现象并探寻 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历史学家是真理的探索者!尽量接近历史的真实是他们 一生的梦想 因为“给历史整容,会唐突了现实,苍白了未来,弱 智了后人。最可怕的,是家丑还可能重现。” 情人眼里出西施名人眼里的历史 1、历史是最让人清醒的教科书。毛泽东 2、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 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他学科更能 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法马克布洛赫 3、读史可以明智。 弗兰西斯培根 4、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5、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宁 感受历史之美

3、 公元8年,外威王莽取代汉朝,改国号为“新”,自己做了皇帝。他为了缓和西汉末 年尖锐的阶级矛盾,妄图用托古改制来稳定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王莽改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改革币制。他废除五铢钱,仿照古代的货币,多 次改制。其结果是加剧了财政金融的混乱,使本来已经尖锐的矛盾更加激化。王莽的 改制以失败而告终。 这是王莽改制后的货币。 从左到右,它们分别是:大泉五铢、布泉、货泉、金错刀、契刀、大布黄千 1、历史是桥梁-社会需要,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国情 “文史不分家”,文学与历史密不可分。 体会历史之博 艺术与历史:音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塑、建 筑、影视等都与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汉武帝派张骞通使西

4、域后,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丰富了 中原汉族人民的生活。这是那时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几种植物;它们分别 是:苜蓿、葡萄、石榴、核桃。 青花瓷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以透明釉,以1300 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瓷质细洁纯白,配以釉下彩的蓝 色彩绘,幽菁雅淡,深受人们喜爱。元代最早。 2、丰富精彩人生生活需要 收藏透视历史的缩影 诗歌中的历史: 鉴赏解读历史的意趣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丰富精彩人生生活需要 旅游探寻历史的踪迹 2、丰富精彩人

5、生生活需要 “历史给人以智慧, 谁又愿意拒绝呢?” 培根:“读史使人明智”。 唐太宗李世民:“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赫尔巴特 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阿克顿(英) 人是什么,只有历史告诉你狄尔泰(法) 3、汲取历史之智精神需要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遭屠城 记记住历历史不是为为了复仇,而是为为了吸取教训训。 让我们一起来反思让我们一起来反思悲剧不再重演悲剧不再重演 3、汲取历史之智精神需要 高考作文搞笑版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时,秦孝公任用管 仲变法,国富兵强。 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 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1987年7月7日

6、高考作文50年前今天的启示理 科学生写成五四运动、太平天国等 爱因斯坦(1879-1955)的弟弟爱迪生(1847- 1931)从小就非常勤奋学习 学历史有什么用? 学历史有什么用?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司马光) 学历史有什么用? 1、历史是桥梁社会需要 2、丰富精彩人生生活需要 3、汲取历史之智精神需要 4、存在即合理考试需要 文 明 史 观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革命史观 新史观? 多面、多视角、多元化史观 杂乱无章 思路清晰 史观统领 对于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 会有不同的评价:

7、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 思考:你如何理解甲、乙、丙、丁对孙中山的评价? 思考:你如何理解甲、乙、丙、丁对 孙中山的评价? 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所以甲说 因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 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 入人心所以乙说 因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 辫易服、迫令放足、改变礼节等措施,所以丙说 因为孙中山百折不挠的民主革命斗争促进了亚洲的觉 醒,

8、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所以丁说 革命史观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甲说: “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丙说: “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乙说: “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丁说: “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 甲.乙.丙.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 出评价的? 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 争推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 人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 转变的历史。 革命史观 现代化史观 用多元史观解读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 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 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9、 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 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 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 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 发展演进的历史。强调在全球范围内从整体 上把握人类历史的演进,注重不同民族与国 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整体史观 (全球史观) 用多元史观解读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是以文明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以考察人类 文明的演进和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为 基本任务。 文明史观 用多元史观解读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 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 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 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10、社会史观关注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关注社会的进步。 社会史观关注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关注社会的进步。 社会史观:关注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 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关注社会的进步。 常有同学说历史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 忘,高一历史难,难在哪里那?难就难在初高中历 史衔接出现的“台阶”。让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化“ 台阶”为坦途!历史课,你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量变决定质变!过程决定结果!下一节课们来探讨 : “身无彩凤双飞冀,心有灵犀一点通”。 怎样学习历史(How to study history)? 考试是一只兔子,与其想逮住它,不

11、如守株待兔。 多种几棵树,总会守到兔子。 如何面对高中阶段的高考和会考? 高考选拔性测试,会考是毕业水平测试,试题要求是 不一样的 一、高中阶段高考、会考考试特点 历史史实 血与肉 历史概念 细胞 历史线索 筋骨 历史规律 灵魂 历史学习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 课标 考试说明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统领全局,目标引领 框定范围,对照考核目标与能力 明确内容,落实能力要求 教学实践 落到实处,实现目标 二、高中阶段历史学科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和人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1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

12、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从历史图片中汲取历史信息” 过程和方法一般是: A、仔细观察历史图片,仔细阅读图片的提示语; B、观察提取显性信息; C、结合显性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隐性信息。 2013 高考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太和殿 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白金汉宫 自18世纪中期至今英国王宫官邸 唐宁街10号 自18世纪中期至今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 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2013 高考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太和殿高大雄伟(显性信息), 象征皇权至上(隐性信息)。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性信息)

13、, 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隐性信息)。 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显性信息), 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隐性信息)。 史料: 是指关于记录历史的资料, 历史叙述: 是指对历史的描述,记录 (客观) 历史观点: 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等 (主观)(简练的一两句话) 历史评价: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历史事件中性质 、作用、地位等不要求面面具到,关键是要准确而又 深刻,精炼而又恰当。 关于历史资料要素 如何区分史实要素? 例题(2009高考上海单科)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 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 ,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于 是

14、积极组织灭火。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 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 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B C D 2调动和运用知识 (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凡是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由 同时代人或距离那个时代比较接近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 ,都属于比较直接的证据,我们称它为第一手资料(实 物资料价值最高,口述资料受主观因素影响); 后人的有关说法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我们称为第二手 资料(文献资料) 例题:民俗传承历史,就论证中秋是中国历史悠 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当 是

15、 A.神话传说 B.考古挖掘 C.政府声明 D.古籍记载 何谓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问题解决方法 材料充分 围绕史学观点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选取 材料,防止孤证不立。 理解准确 从材料得出相应结论的思维过程 直接证据 往往是文献史料,即可以直接引用,但不一 定是最有说服力的史料 最有说服 力的史料 往往是第一手史料(实物);但传统节日等 的形成是缺乏实物史料的。 是否可信 与课标知识一致就是可信;第一手史料最可 信,第二手史料不一定可信,也有可信的可 能。 3描述和阐释事物 (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实战例

16、题:透过图片,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 4论证和探究问题(在实战例题中讲解) (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总有让你解题的突破口。出题是为了给你解的 。狐狸总会露出尾巴的。 谁说老虎吃天无从下嘴,方法对头老虎吃天 有处下口 观点类试题解题指导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提炼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得3分; 第二步:阐述自己对该观点的说明,得7分; ( 要有内涵) 第三步:结合史实说明自己观点,得2分 杂乱无章型 1-2分 答对也吃亏型 7-8分 条理清晰型 10-12 条理清晰型 10-12 条理清晰型10-12 谢谢你的倾听!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落实比讲过更重要; 规范比做过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