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24课)说课稿

上传人:侗*** 文档编号:188891838 上传时间:2021-08-0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24课)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统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24课)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统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24课)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统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24课)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统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24课)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24课)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24课)说课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1-2421-24 课)说课稿课)说课稿 2121古诗古诗词词三首说课稿三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 古诗词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本课共安排 了三首古诗,分别是山居秋暝 、 枫桥夜泊和长相思 , 山居秋暝为山水名篇,于诗 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枫桥夜泊是一首七绝,全诗以愁字统 起,诗中意象景物满含浓愁,意境清幽寂远; 长相思则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 作。 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 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之情; 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

2、孤独的愁苦; 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背诵,默写枫桥夜泊 。 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三、说教学重难点: 1.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读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2.体会词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四、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方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古诗课文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通过朗读,可

3、以帮助学生巩固字音,同时 能对诗歌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重点诗句分析法 诗歌呈现内容的方式比较含蓄,因此对于诗歌的主旨句要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准确的领 悟诗歌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诗歌内容讲解等,辅 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内容呈现更丰富。 五、五、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课件展示四季景色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说一说对哪个季节景象感受最深。板书: 古诗词三首 (二)学习生字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结合生字表查字典和课文注释认识生字。 2.课件展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4、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学习山居秋暝 1.课件展示王维简介,介绍作者信息。 2.让学生分组朗读古诗,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整齐。 3.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 4.讲解古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空山指空旷的山。 在诗中是指山中树木繁茂, 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有如世外桃源一般。 思考“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提示:描绘了雨后山林间清澈的溪流在山石上淙淙流动的景象 第三句为什么先写“竹喧” “莲动”再写“浣女”和“渔舟”? 提示:诗人先写“竹喧” “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 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见莲叶摇动,才发现浣

5、女和渔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 这首诗是描写秋景,为什么要提“春芳”?(鼓励学生回答)提示:因为春芳已逝无 可追回,而此刻的景色如诗如画,应该好好把握。用“春芳”对应秋景,用“春芳歇”暗 示把握秋暝。 “王孙”指的是谁?提示:指的是诗人自己。 5.讲解诗句翻译: 6.主旨归纳 王维的山居秋暝优美自然,寓情于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 社会美。 7.手法赏析: 山居秋暝通篇比兴,对景物做细致感人的刻画,借景抒情。 (四)学习枫桥夜泊 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朗读流畅,整齐。 2.课件展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3.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作背景,说一说课文表达了怎样

6、的思想感情。 4.讲解古诗 “霜满天”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提示: “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指的是严寒, “霜满天”指空气极冷。诗的第一句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提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声声啼叫,寒气弥漫在空中。 江边的枫树在夜幕下静立,一点一点的渔火在闪动,诗人心中愁苦不堪,久久不能入眠。一个 “愁”字,真切地体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诗的第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半夜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寺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上。在这 里,传到客船的钟声既衬托了夜的宁静,又揭示了作者因思乡而产生的不宁静的心情。 5.诗句翻译 月亮已落下

7、, 乌鸦正在严寒的天气里啼叫, 看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带着愁绪睡去。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里。 6.主旨归纳 枫桥夜泊描写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寂寞和伤感之 情。 7.手法赏析 诗人运思如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成一个清幽寂远的 意境。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 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五)学习长相思 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 2.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讨论交流。 3.内容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

8、哪些景物?提示:山 水帐篷灯火风雪声 “山一程,水一程”叠用表现出了什么?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表达了什么内涵? 4.诗句翻译 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帐篷外风声 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5.主旨归纳 这首词上片描写了将士们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之感;下片叙述夜来风雪 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的情绪。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 长心情。 6.手法赏析 全词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语言凝练简约,寓意深远。 (六)拓展延伸 1.读下面的诗句,思考诗句中哪些描绘的

9、是静态的景物,哪些描绘的是动态的景物。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静态:月,松,石动态:清泉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静态:无动态:竹喧、莲动 月落物体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静态:月落、江枫、渔火 动态:乌啼 2.找出本课的三首诗中描写动景和静景的句子,和同桌交流。 3.听歌曲涛声依旧 ,注意体会歌曲与枫桥夜泊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 六、说板书设计六、说板书设计 21.古诗词三首 空山、新雨后凉爽清新寓情 山居秋暝明月、 清泉 明净清幽春芳已逝于景理想境界 竹喧、莲动 纯朴自在留在其中高尚情操 月落、乌啼、霜满天 视静动辗转 枫桥夜泊江枫、渔火觉明灭未眠情景交融 城外、寒山寺听幽远孤寂 夜半、钟

10、声、客船觉空灵难言 上阕山、水、千帐灯羁旅野外 长相思下阕风、雪、故园无此声思乡之愁 2222四季之美说课稿四季之美说课稿 一、一、说教材说教材 四季之美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 作品,课文以清新富有韵味的语言,写出了四季各个季节不同的美景,营造出了美的氛围,表 达了作者对四季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二、说教学目标说教学目标: 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积累“黎明、红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作者笔下四季独有的韵味。 3.感受到四季不同的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三、三、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重难

11、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作者笔下四季独有的韵味。 (重点) 2.感受到四季不同的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难点) 四、四、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方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语言生动优美,让学生通过朗读,既能了解课文内容,也能学习作者表现手法,尤其 是对景物的描写。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 图,辅助教学。 五、五、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日的黄昏,冬日的早晨。 板书:四季之美。

12、(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结合生字表和查字典认读生字,同桌之间交流学习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和词语。 3.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词,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流畅。 2.找出课文中含有动态描写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所蕴含的动态美。 3.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作者笔下的四季之美美在哪里。 4.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四季的美景的。 (四)精读课文,体验情感。 1.读第 1 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美的。请大家找出课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 2.读第 2 自然段,思考作者主要描写了夏夜的

13、什么景物。 3.读第 3 自然段,思考作者描写了秋天黄昏里的哪些事物?各有怎样的特点? 4.读第 4 自然段,思考作者描写了冬日里的什么活动。 5.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的到的四季的景色,对哪些景色印象最深。 (五)拓展延伸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四季的景物的? 提示: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2.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说一说作者笔下的四季美在哪里。 3.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美。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 人。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 空中比翼而飞,更

14、是叫人感动。 4.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六、说板书设计六、说板书设计 春天最美是黎明(1) 四季之美夏天最美是夜晚(2)热爱大自然 秋天最美是黄昏(3)热爱四季 冬天最美是早晨(4) 2323鸟的天堂说课稿鸟的天堂说课稿 一、一、说教材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巴 金,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重点写了静态大榕树和群鸟活动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谴词造句 精妙准确,韵味十足,表达情感充沛,细腻,描写生动细致,充满了诗情画意。 二二、说教学目标

15、说教学目标: 1.会认“桨、桩”等 3 个生字,会写“桨、律”等 11 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 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 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三、三、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 作者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重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 爱之情。 (难点) 四、四、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方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

16、朗读法 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两次见到鸟的天堂的不同之处,领略鸟的天堂 的壮观景象。要引导学生读出作者两次见到鸟的天堂情感的不同。 2.对比分析法 作者描写了两次见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情景,一静一动。要通过分析作者呈现的画面,引导 学生注意前后两次场景的不同。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 图,让学生更直观感受鸟的天堂的壮观景象,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五、五、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请同学们欣赏腾格尔的天堂并把它作为背景乐,用课件出示天堂这个词,提问用来 比喻什么?那么鸟的天堂指的又是什么? 2.课件展示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和作者简介。播放鸟的天堂的视频资料。 板书:鸟的天 堂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生初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有难度的生字词圈起来,可以用查字典、向同学请教等方式解 决。 2.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简单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 什么? (三)品读课文,领悟情感 1.学习自然段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