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纳粹德国空降兵盛衰及原因简析 【作者】邓 昆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空降兵空降作战盛衰原因 【指导老师】周绍东 【专业】历史学 【正文】“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军事先哲孙子就对空中机动作战提出了热切的呼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降落伞和飞行器的问世使人类实现了“神兵天降”的梦想空降作战是二战显示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参战国家轴心国同盟和英法美战时同盟国纷纷利用空降作战给予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但在空降作战的具体实施上,德国在战争初期广泛应用,而在作战后期,确是英美盟军在历次登陆作战中普遍运用,战争初期德国为什么会广泛使用空降作战?战争过程中为什么突然又弃之一旁?本人出于军事研究的兴趣,结合自己历史学习的体会,对纳粹德国空降兵盛衰作一粗浅看法,力求抛砖引玉一、德军空降部队发展的基础(一)空降部队发展的物质条件航空业是20世纪发展迅速、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能够飞行,自由翱翔蓝天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经过人类长期的探索和勇敢的尝试,在18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783年法国蒙哥尔费兄弟的热空气气球和J.-A.C.查理的氢气气球相继升空成功,标志着人类对飞向蓝天的第一次重大突破。
比重小于空气的飞行器作为空中交通工具还存在速度低的缺点,要在大气层中实现高速飞行,还必须研究比重大于空气的飞行器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用自己制造的飞机,实现了人类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开创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了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航空工业的发展并运用于军事领域,军用飞机的性能不断提高,战争开始从平面向立体转化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就建立了自己的航空工业,当时有15家飞机制造工厂1914年,生产军用飞机1384架,发动机848台;1918年,生产飞机达14000架,发动机15500台[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凡尔赛和约规定不允许德国制造飞机,但德国实际上并未停止飞机的研制与生产期间,大量德国的公司都在从事新式飞机的研制,比如梅塞施密特公司、亨克尔公司、容克公司、道尼尔公司、福克沃尔夫公司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和打战进行期间,德国航空工业在运用于军事方面发展很快,曾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工业之一军用飞机生产数量从1939年的2518架,到1941年迅速增长到13005架[2]其间共研制了9种军用飞机,有些飞机的性能达到当时世界最先进水平。
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对推动航空兵种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二)纳粹高层及德军优秀将领的作用德国一战战败后,“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拥有空军,但德国的军事将领们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尝试避免德国在空军科技落后,比如与当时受西方国家仇视的苏联进行军事合作在德国空降兵的组建方面,戈林和司徒登特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在希特勒上台后,戈林历任航空总监、航空部长、元帅等职他利用自己在纳粹党中的地位、声望和在希特勒心目中的地位为德国空军的发展争取到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德国空军的重建和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空军的组成部分之一的空降兵部队,也得到了戈林的关注和扶持当然,对德国空降兵部队的组建和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是其创立者——克特?司徒登特(Kurt Studen)克特?司徒登特(Kurt Student,1890年5月12日-1978年7月1日)是德国空军上将,为德军伞兵的首创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战斗机飞行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德国伞兵部队司令员希特勒上台后,秘密重建德国空军,把司徒登特从陆军调到空军戈林任命司徒登特为空军的训练学校的首长当德国在1935年宣布抛弃“凡尔赛条约”后,司徒登特的职位变成正式。
在重建空军的同时,空降部队的组建也进入了德军高层的视线由于司徒登特对空降部队的建设有自己的见解,所以,他也受到军队高层的青睐在德国与苏联的军事合作中,空军也是重要的合作项目1936年9月,包括克特?司徒登特在内的德国军官被邀请观摩了一场演习,结果他们被深深震动了苏军在演习中用TB-3轰炸机运载了 1,500名伞兵进行空降,还在其炸弹仓挂载大量卡车和轻型装甲车一同进行伞降在占领着陆场后,大批滑翔机载着弹药和补给依次着陆,为空降部队提供支援基于苏军部队对滑翔机的应用,克特?司徒登特提出了直接利用滑翔机运送作战部队进行突击空降的设想而任德国空军技术总监的乌德特进一步提出了“突击滑翔机”的概念,并引申出利用其在敌后降落进行突袭的战术这引起了希特勒的极大关注德国空降兵部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组建了二、德国空降部队在大战初期的急剧发展(一)大战初期的空降作战典型战例空降兵的组建及其带来的新的作战方式丰富了德军闪电战战术德军通过战争初期的一系列胜利显示出了空降兵在战略突袭中的重要价值对于达成其在战争初期的战略目的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德军在二战中有不少空降作战的经典战例德国的空降兵作为德国最精锐的部队之一,他们占据着世界空降史上的两个第一。
第一次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威塞尔演习战役”;第一次以空降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登陆战役——克里特岛战役当然还有营救德国的盟友墨索里尼的行动,虽然这次行动的意义被希特勒和他的宣传机构无限的扩大了,但从这不难看出,德国空降兵的作战勇气,以及胆大心细的作战计划,这次营救行动最终取得了成功,并被称为"魔鬼的杰作",也被看作现代特种作战的开山之作墨索里尼被营救出来后,又一次被希特勒扶上了政坛,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940年4月,“威塞尔演习”战役开始德军入侵丹麦、挪威时,使用一个伞降团和三个机降团,运输机500架,进行空降作战4月9日5时,德军一个排在丹麦的奥尔堡伞降,接着一个团机降,占领了该地两个机场,作为向挪威空运的中转站与此同时,两个排在法尔斯特岛北端伞降,占领了该岛与西兰岛连接的大桥在空降兵的配合下,地面进攻部队和登陆部队迅速向丹麦内地推进,数小时丹麦不战而降4月9日8时,德军一个团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在法内布机场机降,共3000人,着陆后以1500人列队开进奥斯陆,控制了该市与此同时,一个连在斯塔万格的索拉机场伞降,随后两个营机降,占领斯塔万格,保障了登陆兵上陆,并向挪威内地推进。
为加快进攻速度,4月11日在纳尔维克机降了一个炮兵连,增援地面部队15日在当博斯伞降了一个步兵连,企图切断挪军退路,但遭到挪军的反击,全连被歼6月10日德军占领挪威全境德军空降突击丹麦和挪威,是战争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空降作战和空运补给的战列500架运输机建起了一座“空中桥梁”,实现了“兵从天降”这一创举德军随人由于气候恶劣、机场条件不好而迫降等原因损失运输机170架,空降部队伤亡1000余人[3],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这次行动以其大胆、机动和出其不意而使世界为之震惊这次空降突击为后来的空降作战提供了经验,德军甚至把它视为作战范例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比利时、荷兰时,使用两个空降师,运输机约500架,滑翔机40架,共16000余人,实施空降作战为突破比利时的艾伯特运河防线,5月10日4时,德军第一梯队400人乘滑翔机在埃本?埃马耳要塞及其附近地区机降,接着第二梯队300人伞降增援,一举控制了埃本?埃马耳要塞及其附近的三座桥梁,为正面进攻部队迅速越过比军防线提供保障5月28日比军投降德军在突破比军防线的同时,出动第7空降师和第22机降师的其余全部兵力,在荷兰的海牙和鹿特丹地区空降在海牙地区空降的为两个机降团及一个伞降营,由第22机降师师长斯庞居克指挥,任务是首先夺取海牙附近的瓦尔肯堡、伊彭堡、奥肯堡等三个机场;尔后两个团机降,进入海牙,打乱荷兰防御计划,结束荷兰有组织的抵抗。
5月10日5时,一个营分别在上述三个机场伞降,占领了机场,随后两个团实施机降;中午,遭到荷军反击,德空降兵被逐出机场以后在反复争夺机场的过程中,德空降兵大部被歼,未完成预定作战任务在鹿特丹地区空降的四个伞降营及一个机降团,由第7空降师师长斯徒登特指挥,任务是占领瓦尔港机场及鹿特丹南面三座桥梁,为装甲部队进入鹿特丹打开通路5月10日5时,德军一个连在瓦尔港机场伞降,经过一小时的战斗,控制了机场,随即以一个团机降与此同时,近两个连空降夺取了鹿特丹大桥,两个排空降夺取了多尔德雷赫特大桥,两个连空降夺取了默尔迪吉克大桥,保障了正面进攻部队突破荷军雷比-皮尔防线,并于13日占领了鹿特丹市15日荷军投降此次作战中,德空降部队伤亡4000余人,师长斯徒登特负重伤,其中在海牙地区空降的部队大部被歼,运输机损失117架[4]德空降兵在海牙、鹿特丹地区突然空降,对荷兰政府构成直接威胁,在关键时刻牵制了荷军统帅部及其预备队,保障了德军正面部队的进攻荷兰要塞”的迅速被夺取,不仅对盟国的战术家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当训练有素的荷军彻底崩溃的消息传出后,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克里特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以空降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登陆战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空降战役。
它对整个二战的空降作战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登陆作战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克里特岛长250公里,宽30公里,是正处在爱琴海与地中海的交汇处,扼爱琴海南部咽喉德军的战略部署是先夺取克里特岛,再以克里特岛为跳板进而南下北非,夺取该岛是德军战略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德军进攻克里特岛前夕,情报部门负责人担保该岛盟军守军数量极少实际上,迎接德国空降兵的是4万装备精良的英联邦部队,相反英国的情报部门早在战前就非常准确的获得了德军将使用空降部队对克里特岛实施空降并对此采取了相应的部署,为了解决岛上的交通不便的麻烦,还把克里岛分成了四个防区进行单独防御一方是有准备的等待,另一方是粗糙的进攻,结果不难想像1941年5月德军占领希腊后,发起了夺取克里特岛的空降战役,使用运输机500余架,滑翔机近100架,兵力为两个师又一个团,22000余人,组成西部、中部、东部三个集群克里特岛大空降在经历了12天血战之后降下帷幕20日晨,德军开始空降,当即遭到守岛的英联邦军及希腊军的顽强抵抗,伤亡惨重战斗到第二天,西部集群才控制了马利姆机场,随即以主力通过机降投入作战,于31日占领了全岛是役德空降部队伤亡6000余人,损失运输机271架。
其中第7空降师伤亡人数达70%,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5]这次空降作战使德军占领了克里特岛,大败了英军,完成了其预设的战略目标德空降兵占领了克里特岛这个跳板和前进基地,使德军控制了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航线,使东南欧陆上的交通线得到了可靠的保障,并阻止了英军以此为基地轰炸位于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但是,对希特勒而言,克里特岛之战牺牲了他最精良的一个师,由于付出的代价太高,使得他黯然神伤,因此希特勒对这个地中海地区的第三次胜利并不觉得值得炫耀他过去的一切成功都是成本低廉而收获丰硕,相比之下,克里特岛的胜利也就显得暗淡无光希特勒于7月20日告诉司徒登特:“克里特一战证明伞兵时代已经过去因为突然性——空降作战取胜的关键因素,在今后的进攻行动中已不会再有,大规模空降行动所造成的伤亡会比克里特岛更大[6]此后,德军再没有大规模使用过空降兵与希特勒的观点正相反,这次战役对盟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英军事当局认为,戏剧性的克里特岛空降作战,作战思想大胆而新奇,具有极高的想象力,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英美军事当局深信:如果盟国要想战胜强大的德国作战机器,空中的机动力实在是很有必要在克里特岛作战时还是营规模的美国伞兵部队,在其后短短的18个月内,已经扩充为师编制。
这些伞兵部队在日后的作战中的确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如诺曼底登陆战二)德国空降作战制胜的原因德军的这四次空降作战,都是在战争初期实施战略性进攻战役或登陆战役中进行的,其能取得重要胜利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及在组织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