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视角下的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8697491 上传时间:2021-08-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性视角下的父母教养方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女性视角下的父母教养方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女性视角下的父母教养方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女性视角下的父母教养方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女性视角下的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性视角下的父母教养方式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女性视角下的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了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调查了49位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年龄为16至24岁的女性。本研究结论发现在对女儿的教养方式上,父亲和母亲都更多采用拒绝和惩罚,而在温暖与理解方面父母没有太大差异关键字:父母教养方式,教育方式,性别差异一、教养方式的定义以及其重要性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抚养和和教育的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的相对稳定的、固定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倾向,是父母传达给子女的态度以及由父母的行为所表达出的情感气氛的集合体1。并且分类教养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法,由C. Perris等人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即EMBU)来区分父亲与母亲的教养

2、方式。此量表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别划分成多个不同的维度,父亲的教养方式包括“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度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以及“过度保护”。而母亲的教养方式则被分类为“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以及“偏爱被试”。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性则体现在其深远的影响力上。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的三观和心理健全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其中起到极大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积极的教养方式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消极的教养方式则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而现在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倾向于消极的教养方式,这无疑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

3、的影响1。二、子女性别差异与父母教养方式子女的性别也会影响到父母的教养方式。根据王志梅的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父母对男孩会更多采用消极的教养方式,而对女儿则是更多是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同时,在王志梅等人的结论中可得知,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中,对子女个性影响最大的六个因子分别为,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以及母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2。在卢旨明的研究中则发现,父母确实会如精神分析学所支持的那样,会对异性子女更加偏爱,例如父亲对女儿更加偏爱,以及母亲对女儿的严厉、拒绝和否认等较儿子会更加明显3。三、具体研究1、研究假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

4、,本次研究做出以下假设:面对女儿,父母的教养方式总体较为民主,擅长给予女儿温暖,但在某些方面父母双方有不同的表现,具体可能表现在母亲给予女儿惩罚较多,而父亲给予女儿较少的拒绝和干涉。2、研究流程2.1研究对象因考虑到研究工具的适用范围,研究对象选取为16至24岁的女性,共70人。其中约28.5%为广东省16至18岁的高中生。71.5%来源于年轻女性群体为主要用户组成的论坛。本次问卷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使用问卷星网页链接(https:/)发送问卷。2.2 研究工具本次研究的研究工具为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本问卷

5、专业性较强,且有着一套成熟的计分体系,同样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以及可信度。2.3研究结果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回收问卷68份,除去12份年龄在16岁以下和24岁以上的回答者,以及7份有漏答的无效问卷,共计有效问卷49份,被试平均年龄约为19.8岁,有效率为70%。在收集数据并剔除无效数据后,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2.4数据分析根据父亲因子1的被试平均值和常模对比,被试的平均值为51.69,仅微高于常模51.54,可见父亲给予女儿的温暖以及理解并没有太过突出。根据父亲因子2的被试平均值和常模比对,研究者发现在严厉和惩罚的因子上,被试的平均值为17.8,这远超出了常模的数据15.84,这与

6、研究者之前所做的假设相冲。同时,父亲因子5的拒绝与否认的平均值约为9.85,这也超出了常模的数据8.27。根据研究理论,父亲对身为异性且处于相对弱势的女儿更少的惩罚以及拒绝,但是从被试与常模的对比来看,结果并非如此。而另一方面,母亲作为一个会使用更多“拒绝和惩罚”的角色,被试的平均值在这两个因子中确实高于常模,且代表“温暖”的因子1上的平均值虽小于常模,但与常模数据相差不大,仅有0.7之差,所以母亲还是较为符合一个会给予更多“拒绝和惩罚”但同时也有着温暖的角色。四、讨论1、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结果并不是完全符合之前的研究假设。研究者在这之前通过理论支持以及前人研究得出的“母亲给予女儿惩罚

7、较多,父亲给予女儿惩罚较少”的假设实际上是不完全正确的。通过对比平均数与常模,我们发现在“拒绝和惩罚”这个因子上,父亲和母亲的得分平均值均超出了常模。但同时,通过数据比对,在“温暖与理解”这个因子上,父母的得分均在常模附近。2、 家庭教养方式造成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会对孩子造成一生的影响。从短期来看,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或工作的发展。家庭教养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积极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人格形成还是有积极影响的,同时,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和问题的产生也与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息息相关4。尽管本次研究严谨度依旧有待完善,不过还是希望能够给到其他读者一定的参考。参考文献1. 1、王一晶.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综述J.西部皮革,2017,01:151-152.王志梅,王婧.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影响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 科学版),2005,05(7,3):80-83.卢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个性关系的研究J.华西医学,1998,13(2):133-136.盛秋旭.国内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9(34,9):1-3.-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