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浅埋地铁隧道施工方法与应用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8697460 上传时间:2021-08-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断面浅埋地铁隧道施工方法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断面浅埋地铁隧道施工方法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断面浅埋地铁隧道施工方法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断面浅埋地铁隧道施工方法与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断面浅埋地铁隧道施工方法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断面浅埋地铁隧道施工方法与应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断面浅埋地铁隧道施工方法与应用 摘要:深圳地铁7号线工程深云车辆段出入线具有隧道断面大、埋深浅、围岩差等特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隧道开挖的钻爆法施工方案和支护措施,保证了施工过程中隧道上覆地层的稳定性,通过现场监测分析,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稳定、变形量不大,地表沉降值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施工安全。关键词:地铁隧道;跨度大;埋深浅;支护措施;地表沉降1 引言随着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发展,涌现出大量新的岩土工程技术问题1。按照国际隧道协会(ITA)建议24,净空断面面积大于100的隧道为特大断面隧道,其施工规模大、技术复杂、工序繁琐,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较多,极易导致事故。本文选取深圳地铁7号

2、线深云车辆段出入线为例,在大断面浅埋隧道施工环境下,研究确定科学的开挖方法,合理安排各工序,控制地面沉降,确保周边建筑物不受较大影响,保证居民正常生活。2 工程概况2.1工程特点深圳地铁7号线工程深云车辆段出入线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深云村,采用矿山法施工,针对大断面和浅埋这两个特点,本文选取该线右线SDK1+725.411 SDK1+790.000段为研究对象。此区段为单洞双线隧道,最小埋深为11.6m,开挖跨度达11.93m,开挖高度达8.91m,隧道毛洞开挖达102.23m2。隧道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复杂,且紧邻深圳市道桥维修中心沥青厂,其地下管线的类别、年限、材料及施工方法表现出承受

3、隧道施工扰动能力较弱。2.2地质条件此区段属于富水区,上覆地层以软弱松散的残积层和强风化花岗岩为主,分别达到4m左右,而完整性较好、强度较高的微风化花岗岩不到2m。隧道上覆地层如纵断面图2-1所示,其中残积层(Qel)为亚层1砾质黏性土:红褐色、褐黄色、黄色,夹灰白色斑点,可塑坚硬,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形成,呈透镜体状;燕山期花岗岩(53)为2强风化花岗岩、3中等风化花岗岩和4微风化花岗岩3个亚层,2强风化花岗岩,岩体呈密实砂土状,局部夹碎块,碎块手可掰断。3中等风化花岗岩,岩体呈碎块状、块状,节理裂隙发育。4微风化花岗岩,岩体呈块状、大块状,节理裂隙局部发育。图2-1研究区段工程地质纵断面图3总

4、体方案该区段隧道跨度大、埋深浅、地质条件复杂,开挖过程中出现坍塌、突水等紧急情况的可能性大,地面沉降难以控制,因此在开挖过程中,必须通过控制措施保证地铁隧道结构安全,避免对地面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造成破坏或留下安全隐患。施工工艺总流程如图3-1所示。图3-1施工工艺总流程图4关键技术4.1隧道开挖4.1.1爆破参数优化设计(1)爆破参数施工过程中采用多布孔、少装药、弱爆破的线形微震爆破技术和光面爆破技术,爆破炸药采用低爆速、抗水性好的2号岩石乳化炸药,药卷直径按照掏槽眼为35mm,辅助眼为32mm,光面爆破周边眼为25mm,最小抵抗线取60cm,周边眼间距为60cm。采取空眼直筒掏槽眼的布置

5、方式方式,最小间距20cm,其他炮眼间距为70100cm。炮眼深度根据开挖循环进尺加深10%15%,掏槽眼深度较其他炮眼超深10%,线装药系数控制在0.4kg/m以内,多分段,减少单线最大装药量,控制为3.5kg以内,增大相邻段起爆时间间隔,以此控制爆破应力波的叠加、爆破振动速度和振动频率,减弱对围岩的损伤。爆破参数详见表4-1。表4-1 爆破参数参数项参数设置钻孔直径d42mm;最小抵抗线W80cm光面爆破周边眼间距a160cm辅助眼和掏槽眼间距a2(1.01.2)*W炮眼排距bW炮眼深度LH+h;单循环进尺H=2.0m;炮眼超深h=(0.10.15)H单位炸药消耗量q1.6 kg/m3单眼

6、装药量Q0.33*e*q*a*b*L;其中e为炸药换算系数,取为1.0;单位kg(2)操作要点1)测量:每一循环都由测量技术人员在掌子面标出开挖轮廓和炮孔位置。并在洞内拱顶及两侧起拱线处安装三台激光指向仪。钻眼前绘出开挖断面中线、水平线和断面轮廓线控制拱顶、起拱线位置并根据爆破设计标示出炮孔位置。2)炮眼布置:炮眼布置必须符合“炮眼深度按设计进行控制,周边眼沿着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5的规定。炮眼布置如图4-1、图4-2所示。图4-1上台阶开挖爆破炮眼布置图(单位:cm) 图4-2下台阶开挖爆破炮眼布置图(单位:cm)3)装药:装药前先用高压风将孔中岩土碎屑吹净,并用炮棍检查孔内是否有堵塞物,装

7、药分片分组,严格按爆破参数表及炮孔布置图规定的单孔装药量,雷管段别“对号入座”。4)堵塞:光面爆破孔孔口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掏槽孔不装药部分全堵满,其余掘进孔堵塞长度大于抵抗线的80%。炮泥使用2/3砂和1/3黄土制作并使用水炮泥。5)结起爆网路:采用塑料导爆管传爆雷管复式网路。连线时导爆管不打结不拉细;联结的每簇雷管个数基本相同且不超过20个。4.1.2循环进尺优化(1)采用台阶法开挖,开挖进尺为2m,下台阶开挖滞后上台阶11.5倍洞跨,不宜相距太近或太远。(2)在隧道开挖的过程中,加强对该隧道的监控,依据实际监测信息随时调整,保证上下两条隧道的稳定。(3)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初期支护

8、措施必须紧随隧道开挖而进行,保证支护结构快速封闭成环,增大支护强度,以控制隧道围岩变形。(4)加强隧道开挖各部的监控量测,一旦出现过大变形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保护措施。(5)在需要打设系统锚杆的部位按照相应的要求严格执行,进一步加强支护强度。4.2初期支护4.2.1挂网(1)钢筋网采用HPB300的8钢筋焊接成200200mm网格,挂网使用的钢筋须经试验检测合格,使用前进行除锈,在洞外钢筋加工厂区制作成钢筋网片,保证环向和纵向钢筋间距均匀,位置准确。(2)人工铺设钢筋网,安装时搭接长度12个网格,贴近岩面铺设并与锚杆和钢架焊接牢固。按照设计图纸要求,钢筋网焊接在钢架靠近岩面一侧或内外双层布置

9、,以确保整体结构受力。(3)钢筋网要与锚杆、钢架或其它固定件联接牢固,保证喷射砼时不晃动。喷混凝土时,减小喷头至受喷面距离和控制风压,以减少钢筋网振动,降低回弹,钢筋网片要有35cm的保护层。4.2.2施作系统锚杆(1)系统锚杆采用25药卷锚杆。锚杆长L=2.5m,在先行洞隧道拱部165范围内和后行洞隧道全环按照1.21.2m间距呈梅花型布设。(2)检查锚杆类型、规格、质量及其性能是否与设计相符。根据锚杆类型、规格及围岩情况准备钻孔机具。(3)砂浆锚杆钻孔采用手风钻或凿岩台车钻孔,孔眼间距、深度和布置符合设计参数的要求,其方向垂直于岩层层面。钻孔完成后,用高压风水洗孔。(4) 安装前,先将“药

10、卷”在水中浸泡,浸泡时间按说明书确定,不能浸泡过久,保证在初凝前使用完毕。安装时,用锚杆的杆体将药卷匀速地顶入锚杆安装孔,边顶边转动杆体,使药卷在杆体周围均匀密实,但不可过搅。安装好后,用楔块将锚杆固定好。4.2.3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分二次完成:初喷在刷帮、找顶后进行,喷射混凝土厚度45cm,及早快速封闭围岩,开挖后由人工在渣堆上喷护;复喷是在初喷混凝土层加固后的围岩保护下,完成立拱架、挂网、锚杆工序等作业后进行的。喷射混凝土分段、分片、分层进行,由下向上,从无水、少水向有水、多水地段集中。施喷时喷头与受喷面基本垂直,距离保持1.52.0m,并根据喷射效果适时调整。设钢架时,钢架与岩面之间的

11、间隙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喷射顺序先下后上对称进行,先喷钢架与围岩之间空隙,后喷钢架之间,钢架应被喷射混凝土覆盖,保护层不得小于4cm或符合设计要求。喷前先找平受喷面的凹处,再将喷头呈螺旋形缓慢均匀移动,每圈压前面半圈,绕圈直径约30cm,力求喷出的混凝土层面平顺光滑。一次喷射厚度控制在58cm以下,每段长度不超过6m,喷射回弹物不得重新用作喷射混凝土材料,新喷射的混凝土按规定洒水养护。5 地表沉降监测及回归分析在地表沉降监测过程中,难免存在人为、仪器、环境等因素,所监测到的数据会相应收到影响、存在误差,从而给预测和评价工作造成困难,因此拟合地表沉降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很有必要性。取研究区间埋深最

12、小一个断面NO+017上的监测点DBZ5进行分析,监测该点的地表沉降部分量测数据见表5-1。表5-1监测点DBZ5的地表沉降实测值时间(d)12345678910实测地表沉降(mm)0.610.720.912.134.246.016.136.126.246.41根据表中的数据,运用对数函数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1)式中: 常数; 测点的地表沉降值; 测量时间。将表5-1中的数据代入式(1)进行拟合分析得: (2)得出拟合曲线图如图5-1所示。利用此算式预测出第三十天的地表沉降值为10.00mm,而第三十天的实测沉降量为10.16mm,拟合精度符合要求,且在沉降允许范围(30mm)内,表明该处地

13、表沉降未出现异常情况6。图5-1 地表沉降实测数据及拟合曲线图6 结语本文提出的钻爆法施工方案和支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保证了施工过程中隧道上覆地层的稳定性,有效控制了爆破振动影响,通过现场监测分析,隧道围岩稳定、地表沉降值满足规范要求,针对大断面浅埋地铁隧道,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施工方法。笔者对于后续施工还有以下几点思考:(1)地表沉降回归分析中实测值较少,且变化没有趋于规律,可考虑增加监测时间和监测点,求得更精确的拟合函数。(2)爆破参数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每次爆破前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参考文献1 黄宏伟;城市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发展与展望J;地下空间;2001(04): 49-52.2万姜林,唐果良;复杂周边环境下浅埋超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J;地下空间;2004(02): 30-34.3卿伟宸;廖红建;钱春宇;地下隧道施工对相邻建筑物及地表沉降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06): 41-43.4 张印涛;陶连金;边金;盾构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数值模拟与实测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04): 35-39.5付天杰,郭峰,特坚硬演示基坑浅孔控制爆破技术J.工程爆破,2011,17(2):31.6赵占军,微振动浅孔控制爆破在基坑开挖中的应用,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19(4):73-77.6-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