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招考形势下学分制的改革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8543227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招考形势下学分制的改革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职招考形势下学分制的改革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职招考形势下学分制的改革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职招考形势下学分制的改革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招考形势下学分制的改革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招考形势下学分制的改革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职招考形势下学分制的改革研究 吴苏宏摘要:随着高职招考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改革研究不断进行。针对高职院校学分制实施中遇到的困境,本文提出了单独在高职招考生进行学分制改革的可行性分析,指出高职招考形势下学分制实施的相应对策。关键词:高职招考;学分制;改革G642.0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7)48-0251-022010年教育部提出了关于2010年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14年9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招生方式。高职招收的中职毕业生的数量日益增多,在高职院校学生数中占的比

2、例也逐步提高。针对高职招考生源的特殊性,各个院校都在不断地进行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本文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在高职院校内高职招考生源实行学分制改革的对策。一、高职院校学分制的实施困境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并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为毕业标准的、集合性的一整套教学管理模式。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学分制是一种比学年制更为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的实施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选课制、导师制、弹性学制,是学分制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很早就引进了学分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2002年国务院颁

3、布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也指出:“职业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逐步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许多高职院校也进行了从学年制到学分制的改革,但在具体实施中遇到较多的困境。1.学年制的理念及管理体制根深蒂固。高职院校很多是由中专升格而来的,从建校起就以学年制的模式进行教学管理及人才培养,学年制的理念及管理体制在学校的各个方面根深蒂固。在教学方面,教师按照学年制的教学计划进行授课,学生按学校安排的教学进度上课学习,教与学都有统一的安排。一切按计划有序进行,易于教学管理实施,但不利于因材施教。而学分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一种比

4、较自由而有弹性的制度,与学年制在本质上存在区别。大多数高职院校从行政管理者到专职教师对学分制的理念认识不够,依赖原有的学年制模式,没有改革的决心,不愿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实施完全学分制,只是跟风式地进行形式上的改变,如人才培养方案上,学时简单地转化为学分,开出少量的选修课,基本上还是学年制。2.高职院校中统招生的专业素质不高。在高职招考制度下,生源有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来自普通高中的统招生,但高中毕业生源占大部分。高中毕业生在高中的学习成绩较低,文化基础及学习自觉性不高,刚进入大学校园,对所学专业认知不够,对未来的就业环境不明确,整体专业素质较差,易出现专业认知迷茫的现象。如果在全体高

5、职学生中实行学分制,高中毕业生将很难适应教学管理上的改变。无论在选课上,还是在学习过程中、班级生活里,都将遇到很大的困难。即使在导师的指导下,也是事半功倍,难以进行,最终可能无法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反而不如学年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二、高职招考生学分制改革的可行性1.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的实施。高职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教学管理日益成熟,行政教学机构设置较为完善,具有从学院系部(二级学院)教研室(专业教学机构)的完整教学管理系统。特别是近年来,二级管理理念及制度在高职院校的深入发展,学院的教学管理等权限下放至系部(二级学院)甚至是教研室(专业教学机构),如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编排、教学计划设置、教室

6、安排、教材申购等,使教学管理各方面更加灵活,有助于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为高职招考生实行学分制改革在上層建筑方面提供了可行性。2.高职招考生的特点。高职招考生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在中职阶段已经经过专业学习及实习,初步掌握了专业理论及技能,对专业未来的发展及就业岗位有一定的认知,整体专业素质较高,具有较好的职业潜能。在高职学习过程中,他们懂得哪些知识有利于专业学习,哪些知识可以拓展个人的专业素质,哪些知识是专业核心内容,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能力,对于学分制中选课制的实行有很好的基础。并且,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中职学校比较相似,来自高职院校的高职招考生对高职院校的环境、管理都有深入的认识,对高职的

7、学习生活环境适应性较强,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学分制改革过程中打破行政班级制、实行灵活教学班的管理模式。3.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日益提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的提高,职业院校发展迅速,竞争也更激烈。高职院校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增强社会竞争力,都在不断地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教师。这部分专业教师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培训,可以作为学生导师进行各方面的指导。在学院(校)教学部门的引导下,这部分专业教师对于开设新的课程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对选课制中的选修课的量及质提供保障。三、高职招考学分制改革的实施对策1.转变理念,建立制度。理念是行动

8、的导向。实施学分制,首先应引导学院行政管理者及全体师生转变理念,对学分制进行学习,充分认识学分制的内涵及实施措施。行政管理者应有改革的决心,实施中遇到困难应有担当的魄力,二级管理改革上更加深入,系部(二级学院)拥有更多的权限,使教学管理更加灵活。专业教师应充分认识及支持学分制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积极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做好课程教学改革。对高职招考生做好学分制的宣传,引导他们对学分制实施措施的认知,特别是选课制。学分制的实施过程还需要大量的配套规章制度,这就需要对原有学年制的规章制度如选课制度、导师制度、弹性学制、学籍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进行改革或重新建立。endprint2.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9、课程体系建立。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指南,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分制的实施需要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全打破时间轴的计划性,紧紧围绕选课制编排教学过程,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自由性。学分制的课程体系应由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三部分构成。必修课应由能基本满足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科目组成;限选课可由专业拓展课程科目组成;选修课应具有跨专业性、多样性,具有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科目组成。三个部分各有相应的学分完成要求,并且比例合适,不应重必修、轻选修。3.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是一切教

10、学管理模式的支撑力量。学分制中的导师制、选课制的顺利实施,都需要高素质教师的参与,特别是专业教师。选择导师,要选择具有丰富社会工作经验、对人才需求具有深入了解、对专业理论及技能充分掌握的高素质的专业教师。课程体系的建立及各种高质量的选修课,也需要高素质专业教师的参与。在这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各种培训、会议交流、专题报告、社会实践、学历学位进修等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对学分制实施措施的认识。同时引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专业知识精深、综合素质高的高职称教师,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导师制的实施及高质量选修课的开发,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储备。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11、不断进行,更加灵活、可靠、以人为本的弹性学习制度会不断地融入高职教学管理中,需要我们逐步推行,不断探索。学分制在高职院校的实行,不可能一步到位,面临的困难有很多。综合上面的分析,在高职招考形勢和学院二级管理更加完善的情况下,可以对高职招考生这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学分制改革,以点带面,推进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全面开展。参考文献:1戴成林.2010年中国若干高职招生政策评析J.教育与职业,2011,(15):9-112何彦波,刘华,白延国.高职高专院校学分制改革研究与实践J.长沙师范学院学报,2013,(5):121-123.3易程.对高等院校学分制历史发展和完善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29-130.4徐文鑫.高职单招形势下的教学管理分析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4,(5):24-25.5蒋国平.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保障体系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3,(4):40-42endprint-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