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客教育实践框架与路径研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8542444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创客教育实践框架与路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创客教育实践框架与路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创客教育实践框架与路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校创客教育实践框架与路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创客教育实践框架与路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创客教育实践框架与路径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校创客教育实践框架与路径研究 倪坚摘 要:探索我国高校创客教育实践框架与路径,构建1+X创客导师模式、五步创客教学项目模式、三类创客课程模式、多元创客教育评价模式,为我国高校创客教育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法体系,促进我国高校创客教育的深入发展。关键词: 1+X创客导师模式;五步创客教学项目模式;三类创客课程模式;多元创客教育评价模式G712 :A“创客”源自英语“maker”,是“创造者”的意思。克里斯?安德森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文中对“创客”的定义是: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创客”还没有公认的定义,大多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

2、度去阐述。广义的创客是指各类参与创新、创造业的人群。狭义的创客正如百度百科对创客的定义是:“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不管是狭义还是广义的“创客”,研究者一致认同“创客”具有创新、实践与合作的特征。“创客教育”是基于“创客”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学者们对于“创客教育”同样有着不同的解读,比较公认的:创客教育是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提倡“创造学习”“做中学”。作为创客运动发源地的美国,其创客教育在全球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目前已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大力推动创客运动,利用创

3、客空间推行创客教育。在美国创客教育的带动下,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创客教育运动中。创客教育自2012年在中国兴起,与欧美高校相比,目前我国高校的创客教育还处于启蒙阶段,但这两年对创客教育的关注和研究热度呈现激增的态势。201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八大任务,为我国高校创客教育的蓬勃开展提供了政策基础。创客教育不仅是培养创客人才,更重要的是运用创客理念与方式去改造教育、激活教育。本文把创客理念引入高校教育,尝试从创客师资建设、常规课程创客教学、创客课程体系、创客教育评价等角度,架构我国高校创客教育实践框架与路径,为我国高

4、校创客教育提供可操作性的新视角与新方向。一、师资队伍1+X创客导师模式在“创新、创造”的视野下,师资水平是推进高校创客教育的关键要素。创客导师是指能够利用资源将创意转换为作品并将其转换为课程的教师,是创客教育理念的实施者、推行者,最重要的核心素质是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激励学生在创造中学习,正所谓“用眼睛寻找问题、用头脑探索问题、用双手解决问题”。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中没有培养创客教师的课程及专业,能够担当创客导师的人才还很匮乏。根据创客教育的内涵及特征,高校应培养1+X模式的两大类创客导师。1是指高校创客教育的专职教师队伍,X是指从社会上聘请创客教育的兼职教师队伍。创客导师专职队伍建设的路径有如下

5、几个方面:(一)持证上岗创客导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引领者,必须具有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与其它传统学科的教师相比,创客导师除了要具有专业知识外,还应是复合型的“杂家”,更强调具有把创意转化为创造的技术。国家需制定“创客导师”专业化标准,挑选在职多学科的教师进行“创客导师”双师证培训,进一步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创客教学理论素养,提升教师的创造能力,让高校的创客教育具有“造血”功能。(二)搭建支持系统创客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客导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无数的困惑及“疑难杂症”,教育部门应通过各种创客专题培训、创客教学研讨会、创客资源共享网络平台,让创客导师了解创客教育的最新发展与趋

6、势,加强与不同专业教师的合作交流,为创客导师提供支持系统,为高校的创客教育不断“供血”。(三)企业挂职创客活动的复杂性对创客导师的实践经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内在要求。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创客导师每年要有1个月的时间到国内甚至国外运作成熟的创客空间挂职锻炼,去学习先进的前沿技术,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把创客导师打造为具有学习能力、创客技术、教学能力、社交能力的专业人才,让创客教育具有“活血”的机制。X兼职型创客教师队伍,包括请进校园的企业家、优秀创客者和创客校友等,这支队伍具有过硬的创客技术与丰富的创客经验,他们在校园与社会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这种“创客+教育”是高校创客教育师资队伍的有力补充

7、。但由于兼职创客导师比较忙,聘请时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协调和监管,借助这支队伍的“外力”与高校的创客教育形成合力,产生“共振”。二、常规课程创客教学步骤五步项目模式“创客”的创新、实践与合作特征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可迁移到其它的常规课程中。把创客理念整合到常规课程中的教学叫“创客式教学”,这种教学是充分挖掘常规课程的资源,利用创客学习与常规学科教学的结合点,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内容和方法上植入“创客”元素,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潜藏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创客项目之中。从内容到项目,从教学到活动,改变传统课程学生“动脑不动手”“带来躯体没带来思想”的状况,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富于挑战的创客项目中

8、逐渐掌握系统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创客式教学”强调教与学方式的转型,最大意义是促进教学机制的变革,突出“像创客一样的教”。以问题解决为指引的“创客式教学”具体可分为五步:(一)第一步 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布置或由学生生成创客项目创客时代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创新思维训练和能力的提升。项目化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是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可以操作的與学习进展阶段相适应的创客项目。学生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水平选择或设计难易不同的“简单创客项目”或“拓展创客项目”。学生在创客项目的创意、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9、(二)第二步 学生组建创客项目团队,选取队长、进行分工协作协同已成为创客时代学习的新特征,创客需要团队一起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学生根据项目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团队,利用新的技术、设备和信息构建学习共同体。选取团队长带领团队尊重个体差异,发挥各自特长,将项目分构成既独立又协作的多个环节,形成个体独立学习、组内合作学习、组际竞争学习的课堂新结构。(三)第三步 团队根据创客项目进行脑力激荡,生成可行创意“创客”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已从知识的接收者转化为知识的创造者。学生团队针对项目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优质资源及服务,开展组内、组外自主探索和协作探究,思维互相碰撞,互相激发,形成热爱

10、创造、享受创造和尊重创造的课堂氛围,对各种理论创造性应用,催生出更多新颖的创意,以开放的头脑去设想多种方案及途径,去解决项目中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具体问题。(四)第四步 团队进行操作,实现从创意到创造的过程具有创新性的作品是创客教学物化的学习结果。创客教育的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及操作性,团队借助最新的技术,通过“做中学”不断地反复尝试或实践,从失败中总结教训,既运用掌握的知识,习得知识与经验,进行创新思考和创意操作,“生产”出符合需求的作品,检验创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很快掌握和应用各种知识点与技术,构建良性的学习生态。(五)第五步 团队分享、反思、提升创客教育中作品的展示是

11、创新能力的提升过程。学生根据自己及别人的作品进行分享反思,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观念、创意不断的碰撞、交流融合,促使认知螺旋式上升。营造平等民主、开放分享的学习氛围,来促进每位学习者的深度参与。通过共享实现共创。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分享的人也是创客教育的灵魂。在五步“创客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项目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通过恰当的追问、启发,促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激发学习内驱力。三、创客课程体系三类课程模式大学生经过多年“正规”教育的浸染,学习的积极性与探究心理越来越少。高校在课程设置

12、上如果突破专业界限,让学生进行跨专业的多学科学习,能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改善教学效果。同时传统课程的教学结构过于老化,最大的问题是教学内容与社会、与实践相脱节。创客教育强调多学科内容的整合性,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性,以及学科的实践性。基于这三个特点,高校可整合课程资源开设专门的创客课程,这类创客课程包含三类课程模式:(一)创客第一课程创客教育只有以课程为载体才能在学校更好地“落地”,创客课程的实施更多的要借助校本课程的形式。创客第一课程是指在校园第一课堂中,以“学为中心”,根据不同专业采用必修课形式,通过“整合课程”开设基础创客课程,打造学生的创客精神,进行创客基础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二)创客

13、第二课程创客第二课程是在校园第二课堂中,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采用社团选修课形式,通过专业“跨界课程”开设拓展创客课程。在创客工作坊中通过讨论、答疑、建议与指导,让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深入的专业领域学习,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服务、方案或者产品。第二课堂的社团创客活动使创客课程的范围、种类、层次进一步深化。(三)创客第三课程创客第三课程是在校外校企合作中创设第三课堂的创客空间,以“实践”为中心,通过专业“创新课程”让学生在社会创客孵化器提供的真实环境中,将教育链、专业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在产学融合的基础上获得业态的支撑去学习最新的技术,在企业的需求和企业的方向中汲取创意灵感,提升创造

14、技能和创新思维,促进创意创造的社会化,让学生成为真正“接地气”的创客。“学研创”形成创客教育的良性循环系统,创客第一课程、第二课程、第三课程相互衔接、互为基础,层层递进,构建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的完整创客課程体系。四、创客教育绩效多元评价模式传统的教育评价重在衡量学生知识系统的习得程度,却忽略了学生动态的成长过程和思维发展,不符合“多元智能”理念。创客教育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方式,鼓励教师和学生协同开展立体化的学习评价,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数据全面化以及评价目标个性化。多元评价即在过程性评价和主体性评价的经纬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增长和在学习中贡献程度的高低。(一)过程性评

15、价创客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注重将创意转化为创造完整链条的过程性。学生面对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态度、方法、效果都需要不断评估,因此创客教育需要用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权重的量化与质化的双重评价法,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态度和能力的发展。(二)主体性评价主体性评价以激励为主,先由学生自评、小组评定然后由创客导师评价。自评是内省过程,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作品的完善。小组评定可实现互助互学,易于挖掘学生点滴成长,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创客导师评价兼顾高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和社会外显的质量特征,用“倒逼”法使创客与社会需求相匹配。这种模式让评价不再是教育终结环节,而是发现问

16、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五、结语创客教育在国内仍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关创客教育实践与路径方面的研究还属凤毛麟角。创客教育将淡化教师的传统角色、突出导师的“创新”性引导;教学过程基于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被动为主动”;知识来源由“灌输式”变为“由师向生”;学习评价由单一性转为多元化,充分体现学习资源集成化、学习结果多元化、学习方式具身化。本研究对高校的创客教育进行了一定创新性的探索,为高校进一步开展创客教育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和方向。参考文献1李凌,王颉.“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4-9-23.2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3张磊.互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