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8542422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效课堂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效课堂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改革的探索与实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效课堂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王庆随(山东省烟台市第十四中学,山东烟台264002)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山东省烟台市第十四中学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牛鼻子,通过借鉴名校课改经验,并结合学校实际,实施了“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改革背景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发展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方面,学校要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在适应的过程中找准学校发展的突破口,树立自己的特色,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竞争力。从学生的角度看,新课改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转变,一直是被动接受,课前不会预习,课上不会参与,课后疲于应付作业,学习效益低下,成了接受性学习的牺牲品。这不符合

2、新课改的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烟台十四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为核心,开始了艰难的教改之路。二、“个性化学习”课改模式“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基本模式:“三制、四段、五步”。三制,即导师制,教师变讲师为导师;班组制,变班级管理为班级和单元组管理;学分制,变学生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为与平日上课过程中的学分评价相结合。四段,即“课前预习、上课展示、教师点拨、及时巩固”。五步,即“温故知新复习检测”、“激情导入目标解读”、“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拓展训练”、“巩固检测布置作业”。该模式以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多元评价”等

3、基本理念为支撑,以实现“课堂活起来、师生动起来、教学实起来、质量高起来”为目标,是基于课堂教学、学生管理、评价监测等方面而建立的较为系统、科学的教学及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将传统的教学过程分为预习、展示、点拨、巩固四个部分,关注传统教学与新教学模式的差异,关注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之间的差异,突出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三、改革成效课改以来,传统满堂灌的陈旧模式已经基本不存在了,过去课堂中的厌学和沉闷已逐渐被燃烧的激情和热烈的气氛所取代,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兴趣、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学校曾对学生作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出人意料:82.5%的学生认为课堂上的

4、参与度大大提高,83.3%的学生认为课改后的课堂效率提高了,89.3%学生认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下复习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升,85.8%的学生认为在班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升,88.9%的学生认为通过教改的锻炼,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比以前更加自信。这在改革之前是不可能的。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不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目标从“一维”转为“三维”。学生不但学会了学习,还变得更加自信和快乐,这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现在,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漂亮的墙报,有独具特色的班名、班徽、班训、班级口号,班中每一个小组都有非常个性化的组名、组标、组训

5、,班级文化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四、对改革的思考推行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老师、学生、家长、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赢得他们的认同与支持,同时还需要对教改本身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一是对教改模式有一个正确认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同一学科不同章节的难度也有不同,实际操作时不能千篇一律,所以我们坚持“不唯模式,唯高效”的原则,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掌握。为了降低难度,确保实效,我们先从新授课开始改,逐渐扩大到所有课型。二是教师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应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教师需要进行学习培训,需要编制导学案,班主任还需要完成小组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工作量很大。为了让老师尽快适应教改,学校主要做了三项工作:听课指导,定期组织教改经验交流,开设教改研讨课和示范课。在教改初期,教改领导小组共听课400 多节,人均50 节;几乎每周都安排了教改经验交流,既有骨干教师经验交流,又有班主任经验交流,还有年轻教师经验交流,便于不同层次老师相互学习借鉴;组织骨干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开设100 余节研讨课和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教改经验。三是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在教改框架搭起来之后,还需要不断深化和改进。如导学案质量需要提高,教师要有一个合理的角色定位,班组管理存在不少问题,还需规范和细化,等等。-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