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的艺术形象分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8540799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Q的艺术形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阿Q的艺术形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阿Q的艺术形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阿Q的艺术形象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Q的艺术形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Q的艺术形象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阿Q的艺术形象分析 摘要:在鲁迅先生创作的诸多作品中,阿Q这个艺术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国文学史上,阿Q是一个不朽的典型,他的形象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常态,体现了封建文化背景下中国国民的性格弱点,也体现了鲁迅先生的创作情感,有着巨大的思想价值。本文先分析阿Q的艺术形象,接着分析造成阿Q艺术形象的根源,意在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关键词:阿Q;艺术形象;鲁迅一、前言鲁迅是我国著名作家,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人物形象,比如阿Q、闰土等,人们经常将这两个人物形象规划为一类,把他们看作是落后的农民代表,集中体现了鲁迅对他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阿Q的精神胜利法至今都有

2、着一定的影响,全面分析阿Q的艺术形象,可以看出鲁迅的创作情感。二、阿Q艺术形象的分析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其中的阿Q形象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讨论,直至今日,阿Q这个艺术形象都深深刻在人们的脑海中,阿Q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阿Q艺术形象体现在以下几点:(一)阿Q的地位十分低下在阿Q正传中,阿Q是一个贫苦而未觉悟的农民的形象。他的社会阶级地位是农村无产阶级雇农。阿Q这个人的姓、名、籍贯都无从知晓,可见其社会地位之低下,因为我国农村非常重视姓氏宗族,如果姓氏宗族势单力薄,往往受到别人的欺负。阿Q没有姓,没有名,也不知到他的籍贯,那么他就是无依无靠的,他的悲惨处境不言自明。他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最低

3、层,遭受着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和奴役。他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只身一人住在并不比监牢“更高明”的土谷祠里;既没有独立生活的依凭,又没有固定的职业,只是靠给人家打短工以苟延残喘。更严重的是因为“吴妈事件”人们都不要他做工,使他生计断绝,被迫离开未庄。在小说中,可以看出阿Q的家境非常困难,穷的只剩下一条裤子,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也没有职业,只给别人做一些散工,割麦就割麦,撑船就撑船。如果工作时间长一点,那么他可以临时住在雇主家里,但是工作一结束,就必须搬走。可以看出,阿Q是一个一无所有,专门靠出卖劳动力生存的下层农民。这是产生其艺术形象的基础,也是他产生精神胜利法的基本前提。(二)阿Q的性格

4、比较懦弱,愚昧阿Q作为一个“毕生受着压边,很多痛苦”的劳动农民,他具有劳动者的质朴,能劳动的品质,还有同他被剥削被压迫的级级地位相联系的、对统治阶级的本能的对立意识和自发的革命要求。不过鲁迅之于阿Q,并没有着重于表现他作为劳动农民的某些可贵的品质,而是强烈地突出了阿Q的缺点主要是他的思想上的落后和麻木状态。虽然阿Q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穷得只剩下一条裤子,但是他却盲目相信“革命”并向往“革命”,但是他的目的是想飞黄腾达,实现“老子天下第一”的愿望,他希望得到足够的元宝、洋钱,甚至还想入非非,想让秀才娘子、假洋鬼子的老婆、吴妈等各种女人围绕在在他左右。这充分说明了阿Q的愚昧无知。与此同时,阿Q是非

5、常懦弱的,他受到别人的欺负,虽然比较恼恨,但是不敢反抗,他受了委屈后,又希望能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那就产生了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他不敢向外界报复,但又想要自我排解,而这排解的唯一方法就是对现实闭上眼睛,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直至最后忘掉不好的事情,这样重新获得高兴,可以看出,阿Q艺术形象是愚昧,懦弱的,贯穿他生命的始终,他的身上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奴性,他遭受了别人的欺负后,不敢反抗,甚至不敢正视被压迫的事实,有一种奴性存在。(三)自欺自慰是阿Q形象的基本特点阿Q性格突出之点是所谓“精神胜利法”。两章“优胜记略”集中地描写了阿Q这种性格特征。阿Q的现实处境十分悲惨,他自己也是不满的,但他不能正

6、视它,往往以一种虚妄的臆想来自欺欺人,如完全无视现实的自尊自负、自轻自贱,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建忘,向弱者泄恨等种种转败为胜的“巧法”等等,以此使他的精神世界“常处优胜”。在别人遭受欺负产生恼恨情绪时,应该是孕育着一种反抗心态的,想反抗,必须具备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将这种恼恨情绪慢慢转变为憎恨和报复,但是阿Q却将这股恼恨转变为自我欺骗的动力,所以他不敢向现实世界反抗,他无缘无故挨了别人的打,但是他却想就是“儿子打老子”;别人借乱抢走了他赌赢的钱,但是他却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就好像在打了别人一样,他就算受了再厉害的侮辱,他都能通过类似的方法使自己变得高兴起来,这就是彻头彻尾的精神胜利法,所以自欺自慰是阿

7、Q艺术形象的基本特点。三、鲁迅创作阿Q艺术形象的缘由在阿Q形象塑造上,鲜明地表现了鲁迅的革命观点和热烈的爱憎。鲁迅以一个革命民主主义的鲜明立场,无情的揭露了封建主义的罪恶统治,深刻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软弱妥协,同时,也对由于封建主义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的人民群众的落后意识,予以凝结着血和泪的批判。鲁迅清醒地看到,统治阶级的压迫、奴役、思想毒害,严重地妨碍着劳动人民的解放斗争。革命作家对有害人民的事物,决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顾。清除劳动人民所受封建主义思想影响,启发劳动人民思想觉悟的努力,正是鲁迅一向企图以文艺改造人民精神的革命动机的具体实践。这种对人民落后方面的批判,决不是一般地所谓暴露人民。鲁迅

8、是以热爱人民的立场,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热烈态度进行批判的,批判是为了帮助人民前进,为了使被压迫人民觉醒起来,更好地进行打倒封建主义统治、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斗争。四、结论总之,在我国文学创作史上,阿Q的艺术形象是非常经典的,而“阿Q精神”实际上已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中华民族劣根性的象征。阿Q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前进的一种阻力。我们要从阿Q这个艺术形象上进行反思,要打破传统,不盲从、不守旧,这样才能获得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参考文献1陈义兴. 浅析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J. 文教资料, 2012, (013):10-12.2屈淑琼. 鲁迅经典文学阿Q正传中阿Q形象赏析J. 芒种, 2013(3):59-60.3周英歌. 阿Q正传中阿Q形象浅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 2016(8):42-42.4张立新. 论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2013(1):93-95.5邢雅范.袁丽梅.吴红英.荒诞世界的群丑图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人物形象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年02期.6王玲玲.喜剧中的悲剧鸡犬不宁中大红人物形象分析所折射出的悲喜文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