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异质发展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8540798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异质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异质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异质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异质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异质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异质发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异质发展 寇 瑶(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摘要:卢卡奇物化理论是在马克思商品拜物教及韦伯合理化思想的双重视域下形成。这一理论尽管开启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的逻辑转向,但由于受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响,实质上并未突破传统西方哲学同一性理论的窠臼。法兰克福学派领军人物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是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异质发展,其不仅把后者的理论批判对象从生产领域扩大至整个文化领域,更重要的是对其理论基础即同一性原则进行了颠覆和瓦解,从而建构了非同一性哲学。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家族相似性”,却又存在着实质性差别。关键词

2、:卢卡奇;物化;阿多诺;文化工业B505:(4)71906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时至今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经济一体化席卷全球,世界各地的民族国家正越来越深的被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我们人类所遭遇的普遍异化状态,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消解,反而越来越深,人不仅丧失了对物化和异化的批判和否定维度,而且形成了认同现存统治秩序的物化意识,这成为困扰当代人的重要的生存境遇。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对于解决我们的生存困境仍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一、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物化理论,物化理论是在黑格尔式的马克思解

3、读和韦伯的双重逻辑下建构的,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及韦伯合理性思想的拼接。但又受黑格尔同一性哲学思想的影响,试图用总体性辩证法解决物化时又陷入西方传统同一性理论的窠臼。卢卡奇在撰写历史与阶级意识时,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还未曾出版。所以卢卡奇并没有看到马克思关于异化理论的详细论述,而是借助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及政治经济学批判等著作中的思想来阐述他的物化理论,这也是卢卡奇的天才之处!表面上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承袭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但仔细分析,真正影响他的却是经席美尔中介了的韦伯的合理性思想。韦伯把理性分为工具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马克思所谈的具有伦理意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异化在他的“价值

4、中立”中被作为主体的目的合理性“祛魅”了。目的合理性关注生产过程中人本身的价值,追求人的精神价值的实现,而工具合理性只关注生产和社会运行的客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精神性的价值是不重要的,甚至是有害的,所以人必须被看成是纯客观的要素以便像其他客体那样便于计算性和操作,当然韦伯所描述的这一现象也是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所必须的。对于这两种理性,韦伯通过“价值中立”的原则将目的合理性悬置起来,只关注生产过程中对象化的工具合理性。因此,马克思所谈的伦理意义上的异化理论在他那里不存在。卢卡奇套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资本主义可计算性的量化过程所导致的主体与客体的异化进行批判时,他的批判逻辑其实来自于韦

5、伯。卢卡奇所描述的物化不是19世纪马克思面对的商品经济交换过程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物化,而是20世纪韦伯所描述的从泰勒制以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量化的可计算性和可操作性事实。所以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中存在双重逻辑,即表面意义上的马克思生产关系领域中的物化和深层意义上的韦伯生产力(技术)领域的物化。卢卡奇正是把这两种理论拼接起来阐述他的物化理论。他首先论述了物化现象出现的历史境遇。“一个商品形式占支配地位,对所有生活形式都有决定性影响的社会和一个商品形式只是短暂出现的社会之间的区别是一种质的区别。”1卢卡奇认为原始社会就有商品现象,但是这种形式在社会中不占主导地位,它只是个别的、局部的、短暂的社

6、会现象。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形式,在社会中占支配地位,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按照自己的形象来改造这些方面。商品把人们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物的性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人创造的物非但不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反而还压迫人,于是导致了人对物的崇拜。也就是说当商品形式成为整个社会的真正统治形式,只是到了这个时候,物化现象才产生。据此卢卡奇对物化进行了规定,“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1物化包括两个方面,“在客观方面是产生出一个由现成的物以及物与物之间关系构成的世界(即商

7、品及其在市场上的运动的世界)。”1即在客观方面物化产生一个物的世界,这也是他所说的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中的“第二自然”界。虽然人们能够认识它的运行规律,但却无法改变它。 “在主观方面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地方人的活动同人本身相对立地被客体化,变成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服从社会的自然规律的异于人的客观性,它正如变为商品的任何消费品一样,必然不依赖于人而进行自己的运动。”1即在主观方面人被物化为一种客体,失去主体性,沦为物。卢卡奇只看到商品拜物教的观念,对马克思物化理论的理解处于表层,因此,卢卡奇从对马克思物化理论的援引转向了完全异质的韦伯的合理性思想。“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在这里起作用的原则:根据计算、

8、即可计算性来加以调节的合理化的原则。”1马克思对物化的分析是从生产关系入手,而韦伯则是从生产力入手,这是两种完全异质的物化理论,卢卡奇颠倒了韦伯的合理性思想并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拼接在一起,形成他自己独特的物化批判理论。他结合新时代的物化现象,提出几种物化的表现形式。其一,表现在客体方面。“劳动过程的可计算性要求破坏产品本身的有机的、合理的,始终由质所决定的统一。”1同传统的劳动经验不同,在传统劳动中,由于分工不发达,科学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在生产中,整个产品的生产是有机统一的,还没有被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部分。而到了彻底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科技的进步,分工越来越细,统一的劳动过程被分成若干个部

9、门,“这种分工破坏了任何一个有机统一的劳动过程和生活过程,把它分解成它的各种组成部分,以便让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特别适合于这些组成部分的专家,以最合理的方式来完成这些合理的和人为分离开的局部职能。”1局部职能的合理化和孤立化的结果是每一部分的职能都是独立的,并且这种倾向随着分工越来越细而不断得到加强。因此整个生产过程就失去了统一性和整体性,物化成各个组成部分。其二,表现在主体方面。主体在劳动过程中不再表现为主人,而是作为一个机械部件被整合到某一机械系统中去。一方面,工人的人格同他的劳动力相对立而被客体化,并成为一种日常的现实,人格在这里只能看到自己的存在被孤立化为一个个分子,加到异己的系统中,对此

10、却不能加以改变。另一方面,“生产的机械化也把他们变成一些孤立的原子,他们不再直接有机地通过他们的劳动成果属于一个整体,相反,他们的联系越来越仅仅由他们所结合进去的机械过程的抽象规律来中介。”1生产的整体过程被机械地分割成各个部分,相应的人也被分割成孤立的原子,失去了整体性,成为一种碎片化的存在。其三,表现在法律制度、国家的管理等方面。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也是建立在合理性的可计算的基础上,据此卢卡奇引用了韦伯的论述来说明法律的物化。“法官像在具有合理法律的官僚国家中那样或多或少是一架法律条款自动机,人们在这架机器上面投进去案卷,再放入必要的费用,它从下吐出或多或少具有令入信服理由的判决:因

11、此,法官行使职责至少大体上是可以计算出来的。”1建立在合理性和可计算性基础上的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被普遍化,从生产结构中产生了物化结构,物化结构侵入到人的心灵及伦理领域,最终导致了物化意识的产生。物化意识的普遍产生,遮蔽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使无产阶级对现存社会失去了批判和超越的向度,认可和服从现存社会。卢卡奇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试图恢复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权威,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的原则,却最终又背离了马克思的立场,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生产力(科学技术),转移了批判的对象,从而消解了革命的可能性,使马克思理论的逻辑陷于崩溃。如何消除物化?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建立在生产领域的对象化之上,只要人类生产持

12、续下去,物化也会继续存在,不可消除,所以卢卡奇不是诉诸无产阶级革命,而是诉诸唤醒无产阶级意识,以此来消除异化。为了抵抗物化及物化意识,卢卡奇引用了“总体性”辩证法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物化的方法论基础。他将总体性辩证法看成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以反对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运用,树立了马克思主义总体性辩证法的权威。但这一概念背离了马克思的观点,直接来自黑格尔。黑格尔把绝对理念看成是至高无上的总体,这一总体既是实体又是主体,是二者的同一,绝对理念由于自身的能动性不断的外化和对象化,外部的世界是绝对理念对象化的结果,它最终又推动着这些异己的存在走向总体,终结于总体。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提出是出于构建无产

13、阶级革命理论的需要。总体首先是一种具体的总体,它优于部分,部分不能脱离总体,只有和总体联系起来才有意义。卢卡奇批判了实证主义看不到部分与总体之间的关系,把部分看成是可以脱离总体而存在的孤立的、静止的东西。用这种方法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就看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而这一方法源于资本主义的物化意识。其次,总体是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卢卡奇认为西方哲学自笛卡尔以来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主客体分裂、理论与实践脱离,只是黑格尔才从历史的过程性角度解决主客体及理论与实践的分裂问题,但黑格尔又把主体理解为精神主体,把历史的发展归结于绝对精神,因此,不可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他认为只有马克思总体性辩证法才能解

14、决上述问题,因为主体不再是绝对精神,而是集体主体,即无产阶级,客体不再是与主体无关的纯粹客体,而是主体的实践活动。虽然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物化的世界里被沦为孤立的原子、商品实体,但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对总体性的认识改变这一现状,只有坚持总体性,无产阶级才能冲破物化意识,形成无产阶级意识,实现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取得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有能力从自己的生活基础出发,在自己身上找到同一的主体-客体,卢卡奇认为现实的总体取决于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无产阶级就是这样的总体,既是历史中的主体,又是历史中的客体,所以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意味着对社会革命的客体意识的觉醒。卢卡奇总体性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应对原

15、子化个人的存在,构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强调无产阶级的主体性,但深受黑格尔的影响,把总体看成是包容主体和客体、主客体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总体被赋予过高的功能,在逻辑上先于主客体,先于各个部分,总体被抽象化了,卢卡奇把主体与客体重新统一于抽象的总体,最终又陷入乌托邦式的同一性理论的窠臼。相对于超越传统体系哲学的马克思是一种理论上的倒退。多年后卢卡奇在反思总体性理论时,强调它是用黑格尔的精神进行的,它的最终哲学基础是在历史过程中自我实现的同一的主体客体。“总体性”被阿多诺看成是资产阶级虚假的意识形态遭到激烈的批判。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在黑格式的马克思解读和韦伯的双重逻辑下形成的,虽然偏离了马克思的立场,

16、但却天才般的开辟了生产技术层面上的工具理性批判,开启了后来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的逻辑,但是法兰克福学派在承袭卢卡奇工具理性批判的主题时,也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哲学基础即同一性原则进行了颠覆和瓦解,导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向“异质”性转变的源头。二、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理论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是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异质发展,卢卡奇对物化的批判主要限在生产领域,而阿多诺则沿着卢卡奇的思路,把批判的对象从生产领域扩大至整个文化领域,从整体上对科学技术及科学主义的文化意义进行根本性的反思。揭示技术合理性的消极作用及其带来的文化危机。物化逻辑对工业社会的支配从生产已延伸到文化和思想领域,比起卢卡奇专门研究的生产过程的物化具有更为强大的支配力。更重要的是阿多诺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哲学基础即同一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