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二“稳态与调节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04

上传人:Lesl****ang 文档编号:188433786 上传时间:2021-07-30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6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二“稳态与调节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04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二“稳态与调节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04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二“稳态与调节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04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二“稳态与调节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04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二“稳态与调节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04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二“稳态与调节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0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检测十二“稳态与调节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04(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检测(十二)“稳态与调节类”综合大题课后强训卷 A卷 1(2018成都模拟 )如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 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 (ACh)作用于 A(受体兼 Na 通道) , 通道打开, Na 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 B(另一受体 ) 时,C(Ca 2通道) 打开,肌质 网中 Ca 2释放,引起肌肉收缩。分析回答: (1) 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_(结构) 组成部分,骨骼肌细胞 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_ 。 (2) 轴突末梢释放 ACh方式是 _,Na 由通道进入细胞内, 其运输方式 是_ 。 (3) 在 神 经 骨 骼 肌 接 头 处

2、, 兴 奋 的 传 递 是 单 向 的 , 这 是 因 为 _ _。 (4) 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 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推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_ 症状。 (5) 细胞外 Ca 2对 Na存在“膜屏障作用” ( 即 Ca2在膜上形成屏障,使 Na 内流减少 )。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_症状。 解析: (1)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属于效应器。静息时,细胞膜对 K 通透性增大, K 外流,出现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时,由于膜对 Na 通透性增大, Na内流,出现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 突触小

3、泡释放乙酰胆碱 (ACh)的方式是胞吐。 Na 进入细 胞内是顺浓度梯度,所以Na 由通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3) 在神经 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是因为乙酰胆碱(ACh)只存在于轴突末梢 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轴突末端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 神经骨骼肌接头上 存在分解 ACh的胆碱酯酶, ACh发挥作用后会被胆碱酯酶分解,有机磷农药对胆 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抑制 ACh分解,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因此有机 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肌肉持续收缩。(5) 血钙含量偏高, Ca 2在膜上形成屏障, 使 Na 内流减少,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出现肌无力症状。 答案

4、: (1) 效应器正电位变为负电位(2) 胞吐协助扩散(3) 乙酰胆碱 (ACh)只存在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轴突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 肌肉持续收缩(5) 肌无力 2. 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 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 枢” ,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 “奖赏”的神经递质。 如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 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对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 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_ 内,当多巴胺释放 后,可与神经元 A上的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 多巴胺释放后

5、,在释放它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 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 ( 冰毒的主要成分 ) 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 使突触间隙中 的多巴胺 _(填“增加”或“减少” ) ;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 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 _(填“增强”或“减弱” ) ,造成毒品依赖,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 _ 功能。 (3) 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 时, 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 - 氨基丁酸,-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使 Cl _,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 _ ,多巴胺的释放量 _。抑制

6、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 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 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 _ , “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 解析: (1) 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 放到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2) 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 运蛋白, 该蛋白如果和甲基苯丙胺 ( 冰毒的主要成分 ) 结合, 会阻碍多巴胺的回收, 因此突触间隙的多巴胺会增多, 长期使用冰毒, 会使神经元 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 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多巴胺与突触 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3)

7、抑制性神经元的突触前膜 可以释放 - 氨基丁酸, - 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能够促进Cl 内 流,从而使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电位增强,不能产生兴奋; 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 由于不能产生兴奋, 因此多巴胺的释放受到抑制,释放量减少; 抑制性神经元细 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 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 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 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多巴胺释放量增加。 答案: (1) 突触小泡受体(2) 增加减弱信息交流 (3) 内流受到抑制减少多巴胺释放量增加 3骨骼肌牵张反射是人体最重要的反射之一,如图所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 位于梭内肌纤维,效应器位于梭外肌纤维(ACh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

8、) 。请回答 下列问题: (1) 刺激梭内肌纤维感受器所产生的能够传导的兴奋称为_ 。 (2) 在体内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_ 。刺激 - 传出纤维,则电流表的指针 _(填 “偏转 1 次”“偏转 2 次” 或 “不偏转”) 。 (3) 当神经冲动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时,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换 是_ ;ACh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 膜上_通道开放。 (4)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_ 。某人 使用一种止痛药 (该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后, 检测发现突触间隙中神经 递质的量不变,则该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_。 解析:(1) 感受器所产生的能够传导

9、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2) 神经冲动在动 物体内的传导是单向的, 总是由胞体传向轴突末梢。 刺激 - 传出纤维, 电流表 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原因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3) 当神经冲动引 起神经递质释放时,突触前膜实现了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ACh与突触后膜 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因此这种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上 的 Na 通道开放。 (4)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 坏。根据题干可知,使用该止痛药后,神经递质的量不变,说明该止痛药与突触 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从而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阻 断神经冲动传递至大脑皮层

10、。 答案: (1) 神经冲动(2) 轴突末梢不偏转(3) 电信号化学信号Na (4) 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该止痛药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阻止神经递质与 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4如图为正常人体局部组织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 中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与 细 胞 内 液 渗 透 压 基 本 相 等 有 利 于 _ 。 (2) 若图中物质 X是能降低血糖的激素,细胞B是肝细胞。当人体血糖升高 时物质 X调节细胞 B降低血糖的途径是 _ ; 某糖 尿病患者出现物质X 含量低、血糖高的症状,经分析发现其是由体内_ 细胞产生的抗体破坏细胞A所致。 (3) 若图中细胞 B 是

11、甲状腺细胞,物质Y 是甲状腺激素,则图中物质X 是 _(填激素名称 ) 。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量时会抑制细 胞 A 分泌物质X,进而让甲状腺激素含量保持稳定,这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 _ 机制。 解析: (1) 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与细胞内液渗透压基本相等有利于维持细胞 的正常形态。 (2) 能降低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后促进肝细 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进而降低血糖。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3) 垂体 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并促进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 激素增加到一定量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保持 稳定,这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

12、( 负) 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1) 维持体内细胞形态稳定(2) 促进肝细胞摄取、 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浆(3) 促甲状腺激素( 负) 反馈调节 5 (2019 届高三太原质检 ) 下丘脑与人体内许多生理活动的调节密切相关。 图中甲、乙、丙表示下丘脑的某些区域,A、B、C表示不同的调节途径。请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人在炎热环境中, 汗腺分泌活动增强, 这是下丘脑通过 _(填图中 字 母 )途 径 调 节 的 。 请 写 出 该 调 节 过 程 的 反 射 弧 : _。 (2) 当人饮水不足时,会导致_ 升高,位于下丘脑 _(填 “甲” “乙”或 “丙”) 区域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进而

13、促进 _ 激素释放,该激素的生理作用是 _。 (3)C 途径可代表 _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该激素在人体内 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是因为 _。 解析: (1) 炎热环境下汗腺分泌活动增强,该过程的主要调节方式为神经调 节,其基本方式为反射, 通过 A途径引发的汗腺分泌活动的具体过程为:温觉感 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2) 饮水不足会导致 机体缺水,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这种信号传递到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 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通过垂体释放, 该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肾小管和集合 管,促进二者对水的重吸收,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3) 甲状腺激素 (性激素、肾 上腺皮质

14、激素 ) 存在分级调节的过程,各种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极低,需源源不 断地产生,是因为激素一旦与靶器官( 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立即被灭活。 答案: (1)A 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 腺(2) 细胞外液渗透压乙抗利尿提高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 进水的重吸收(3) 甲状腺 ( 若答“性”或“肾上腺皮质”也可) 激素一经靶细 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6褪黑激素是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其合成受光周期的制约,该激 素对动物有抑制性成熟、 抑制生殖器官发育的作用。 松果体细胞交替性地分泌褪 黑激素和 5- 羟色胺,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分泌5- 羟色胺,夜晚分泌褪

15、黑 激素。如图是褪黑激素在养鸭场提高母鸭产蛋量的应用。请回答: (1) 在视网膜感受外界光的变化到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的反射弧中,松果体 属于_。在该反射弧中, _ 含有的突触最多。 (2) 推测褪黑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是_(填“促进”或“抑 制”) 。 (3) 若 要 促 进 母 鸭 性 成 熟 ,提 高 鸭 场的 产 蛋 量, 需 要 采 取 的 措 施 是 _ _。 (4) 在动物实验的研究中表明,褪黑激素具有提高哺乳动物体内免疫细胞数 量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褪黑激素可以抗肿瘤是因为其能增强免疫 系统的防卫、 _ 功能。 解析: (1) 在视网膜感受外界光的变化到松果体分

16、泌褪黑激素的反射弧中, 松果体为效应器。在反射弧中神经中枢含有的突触最多。(2) 据题干信息可知, 褪黑激素对动物有抑制性成熟、 抑制生殖器官发育的作用, 因此推测其对下丘脑 和垂体的作用是抑制。 (3) 据题干信息可知,黑暗条件下褪黑激素的分泌增多, 抑制母鸭性成熟, 因此要提高鸭场的产蛋量, 需人工延长对母鸭的光照时间,从 而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促进卵巢的发育。(4) 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 功能。 答案: (1) 效应器神经中枢(2) 抑制(3) 对母鸭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抑 制褪黑激素的产生,从而促进卵巢的发育(4) 监控和清除 7血糖浓度保持动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胰岛素作 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 胰岛素属于一种信息分子, 除激素外,人体内还有 _(举一例 ) 也为信息分子; 胰岛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_。 (2) 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 血液中胰岛分泌的 _(写激素名称 ) 含量增多,它与胰岛素相互_,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3) 人体感染某病毒时,胰岛B细胞会被自身的免疫细胞破坏,引起型糖 尿病,在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