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风景名胜导游词3篇范文 哈尔滨的成长历史是极其特殊的,它与我国其他内地城市不同,可以说它是一座以铁路而兴的城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哈尔滨风景名胜导游词,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 哈尔滨导游词篇一 欢迎各位游客来到冰城夏都哈尔滨! 哈尔滨,坐落于中国东北部,东经5度42分到130度10分,北纬44度04分到46度40分!横跨松花江两岸,处于东北亚的中心位置!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也是黑龙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辖8区10县,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人口1063.5万!哈尔滨是中国省会城市中面积最大的,同时也是我国主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 哈尔滨市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金元文化发祥地和满族的肇兴之地大约在4万年前,这里就有人居住,被称为肃慎人之后,经过多次演变,在唐朝是称为女真人公元10xx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灭辽和北宋后,在这里建立了区域性政权,金,国号大金,定都会宁,也就是今天的哈尔滨阿城,时称为金上京会宁府!金王朝在这片土地上历经四代皇帝之后迁都到燕京!金朝之后,元,明,清三个王朝均在黑龙江地区设置管辖1620xx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
1636年改国号为清,族名满洲1644年入关之后哈尔滨地区归属清王朝阿勒楚喀副都统管辖,恢复古地名,汉语俗称"哈拉宾",后称为"哈尔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俄政府胁迫清政府签署《中俄密约》从而攫取了在东北修筑铁路的权利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哈尔滨开埠通商,30多个国家的十几万侨民开始涌入哈尔滨,开办各种贸易公司,有19个国家在此设立了领事馆,哈尔滨成为20世纪初中国东北最大的国际商铺!那时的哈尔滨拥有了中国第一家电影院,第一家的音乐学校,第一家啤酒厂等中国之最!那时的哈尔滨是由沙俄控制的!1920xx年哈尔滨行政管辖权被收回1931年,东北三省沦陷,哈尔滨被日本帝国主义所侵占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使全国解放最早的城市,也曾是共和国首都的备选城市! 哈尔滨街道的名字演变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如现在的中山路,沙俄时称为霍尔瓦特大街,日伪时期叫土肥原路,解放后才改为中山路!哈尔滨的城市布局主要是以河流和铁路作为依托进行规划的市区广场多,街道呈放射网状,没有南北的中轴线,更没有城墙以铁路为界,道西称为道里,道东称为道外!火车站难是一片岗地,称南岗!香坊是由于百年前有线香作坊而得名!平房区是在百年之前是满族聚居村屯而得名!新设的松北区是因位于松花江北岸,呼兰区因呼兰河!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确立了哈尔滨的历史文化地位,所以在1994年是哈尔滨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东北亚腹地的中心城市,哈尔滨是沟通东北亚,欧洲和太平洋的重要交通枢纽哈大,滨绥,滨州,滨北,拉宾等五条铁路在此并轨,并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公路呈辐射状通向国内各地在水路方面,哈尔滨水运航线遍布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连接,经水路联运可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太平国际机场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大型国际机场之一,年吞吐量达六百万人次,可办理110多个国家的客货联运业务!同时呢,哈尔滨工业基础雄厚,三大动力,十大军工都曾落户哈尔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哈尔滨现已形成机电工业为主体,汽车制造,医药,食品加工,化工产业为优势,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中,已成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龙头! 哈尔滨的建筑,想必大家早已耳闻!哈尔滨荟萃了文艺复兴前后的各类型建筑,犹如一座建筑博物馆,因此当年的俄国人称这里为东方的莫斯科,而法国人称这里为东方小巴黎!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中国的传统的古典建筑还可以饱览欧洲的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中主义,新艺术运动,巴洛克建筑艺术还可以看到中华巴洛克建筑群世界上三大宗教,基督教四大流派,哈尔滨一个不少。
在我国极为少见的犹太教堂,哈尔滨就有两座索菲亚大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新建的哈利路亚大教堂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基督教堂!来哈尔滨看建筑,就俩字形容,没错!上哪看呢,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 来哈尔滨,不看中央大街,不到松花江上的太阳岛就不能说真正来过哈尔滨松花江两岸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夏季这里,绿树成荫,一片田园风光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冰雪旅游是哈尔滨的强项,每年冬天都在松花江和太阳岛上举办国际冰雕,雪雕,冬泳比赛及各种冰雪游乐活动冰灯游园会是国家级的项目亚布力,二龙山滑雪更是滑雪发烧友的理想之地! 俗话说"要游好,先吃饱"哈尔滨有三大盖,大面包像锅盖,喝啤酒像灌溉,欧式红肠才叫盖!哈尔滨人还有个特点就是爱吃饺子,人们常说"站着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第三个特点呢就是爱吃凉,越冷越吃凉,想想大冬天那么冷,然后在外面还吃这冰棍,想想都冷!哈尔滨俄式西餐首推华梅西餐厅,它与北京马克西姆,上海红房子,天津起士林并称为中国四大西餐厅另外,老都一处三鲜水饺也是久负盛名! 不知不觉就到酒店了,好了,请大家拿好随身物品,随我下车! 哈尔滨导游词篇二 哈尔滨作为一个近代城市,其城市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相比,谈不上悠久。
但也就是这不算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哈尔滨所特有的文化,这文化已溶入了我们的血液,我们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受其影响哈尔滨只有1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上个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英、日、法、美、意等16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建有300多家国际商社,外国移民大量涌入,最多时达到17万人,而当时的哈尔滨仅有人口30多万,也就是说在两个人中就有一个外侨,哈尔滨一时间成为以沙俄统治为首的国际城市.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而告终失败的结果是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并赔偿白银2亿两,面对如此局面,清政府急于寻找一位"国际盟友"以联合抗日此时的哈尔滨只不过是在花江旁,由少数、艺人、农民组成的小鱼村他们捕鱼贡鲜、耕种土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不过以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改变了这个渔村今后的命运1896年,对我国东北地区凯觎已久的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和《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根据合同第六条规定,铁路所需土地由中方提供,至铁路全线建成时,俄方共占铁路用地1161平方公里,称为铁路附属地。
俄国在1898年将中东铁路工程局迁至哈尔滨,并把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中心1920xx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哈尔滨也成为沙俄控制下的"国中之国"日俄战争期间,哈尔滨成为俄国的后方基地俄战败将势力退出南满后更把哈尔滨作为其向中国经济掠夺的前沿二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本家、险家纷纷来哈投资、投机和淘金有16个国家在哈尔滨设事馆,20余个国家在此居住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火阻隔,哈尔滨经济得以几何级迅速发展,被称为"东方莫斯科"、"中国巴黎",哈尔滨成为外国、富商的乐园 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了哈尔滨,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哈尔滨人的境况是悲惨的,电视剧《"黑太阳731》就是历史再现当然,我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想必很多人都听过讲的《8"夜幕下的哈尔滨》吧,那里描写的就是哈尔滨人顽强与侵略者作斗争的故事《尚志》、《一曼》等电影、电视剧反映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写照 值得庆幸的是,作为在中国率先进入近代国际都市行列的哈尔滨,虽然从建市之初就一直在外国列强的控制之下,但她是回到人民手中的第一个大城市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在此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作为解放战争的后方,她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哈投巨资,将其建成了工业基地和科技城苏联援建的156大项目中有13项在这里,各种大学大所也纷纷落户哈尔滨,如赫赫有名的军工、哈工大、黑大、哈师大、哈医大、商大、东北林大、东北农大等,在哈尔滨的历史上出现了二次辉煌但在改革开放后,相对来讲,哈尔滨有些落后了,老工业基地、"国有大型企业在改革中船大掉头难,再加上政策倾向沿海地区,这些都使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只要耕耘就有收获,我可以高兴地告诉大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们又站起来了现在经过"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及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哈尔滨国有工业已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于两年前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的良好态势如大家熟知的哈药集团、、、三大动力厂等都实现了再次腾飞的目标权威人士判断新世纪里,哈尔滨将在中国率先进入现代化"漫漫,其兮,吾将上下求索",尽管前面的路很长,但我们充满了信心 今天的哈尔滨已不再是当年的渔村,她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总面积5.32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75平方公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城市人口近千万,其中市区人口三百多万,下辖8区11市县 关于"哈尔滨"的名称由来,众说不一。
一说古语"平地";一说"晒网场";一说真语"阿 勒锦",是"荣誉"、"声望"的意思 哈尔滨机场是中国东北北部最大的国际航空港,"哈尔滨火车站是中国东北北部铁路干线的枢纽,花江是中国内河通航的第三大河流,哈尔滨港是这条江上的最大中心港 哈尔滨的夏天气候宜人,绚丽多姿,别具魅力,是消夏避暑的理想地方美丽的花江宛如一条彩带,给城市增添了无限风光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引得中外著名艺术家纷纷前来献艺,使哈尔滨赢得了"北方音乐名城"的美誉 哈尔滨还是一座冰雪名城,每年举办的"f8"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艺术博览会"汇集了冰雪艺术精华,吸引了海内外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参加经济贸易交流 哈尔滨的城市建筑别具,蜚声中外,不仅有林林总总的欧式建筑,也有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近年来又建设了许多现代建筑,使这个城市呈现出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 我们马上就要到达中央大街了,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目的地,中央大街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们现在来到了哈尔滨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央大街步行街到哈尔滨,要逛中央大街步行街就像到北京一定要去王府井大街一样 现在我们就站在这条中央大街上,它北起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车行方石路宽10.8米,全街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其中保护性建筑13栋。
1997年6月1日正式开通步行街,全长860米 早在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名为"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当时: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街两旁的俄人铺子也多了起来,牌匾多用俄文,他们经营杂货、修表等,所以虽称"中国大街",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样 到了1920xx年,刚收回行政权利的中国地方政府,急于显示自己管辖的能力,决心更进一步整顿这条已声名远扬的大街,特地请著名的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花了整整3年时间,铺成了一条方石路,就是大家脚下踩着的这些方石头现在看起来,似乎再平常不过了,但在当时,运输业极不发达,这些由外兴安岭、张广才岭开凿运来的花岗岩的方石,每块成本约合一枚银元,在当时这一个银元,能买回40斤小米,那是一个成年人一个月的口粮啊这方石长18厘米,宽厘米,大街用方石约70多万块,全部耗银可买2800多万斤小米,是多少中国人的血汗啊!寸路寸金,古今中外,有多少如此昂贵的道路呀!故又称"黄金大道"难怪中央大街被人们称为"金子"铺成的路。
据专家测定:中央大街的方石路还能磨上一百年 其实方石路当年是哈尔滨的象征,1931年旅欧途径哈尔滨的著名诗人朱自清在其日记中写到:"石头路倒是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