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一)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88148667 上传时间:2021-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乡镇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乡镇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乡镇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乡镇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二一五年工作总结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县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文化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面向基层,贴近群众,服务百姓,认真履行公共服务、繁荣文化、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使各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开拓了文化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扎实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 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在县委督导组的指导下我局及时召开动员会议,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县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围绕活动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进行周密部署,为活动整体有序开展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通过活动促进作风

2、的转变和环境的改善,扎实推进了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二、狠抓落实,巩固公共文化服务成果 1、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异彩丰呈,制定了元宵节系列文艺活动有关文化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启动了“文化下乡”、“文化惠民”工程,保障了送戏、送图书、送电影等“送文化下乡”活动成效,并制定下发县文化惠民演出政府给予补贴的实施方案、文化局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送戏下乡”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惠民文件,完成送电影下乡3048场,下乡演出342场,送书下乡1000余册。 2、文化场所设施不断完善,继续巩固李元镇、郭道镇和王陶乡的文化成果,重点加

3、强王和镇、景凤乡文化站硬件设施配套,并对各乡镇选取的优秀文化活动室给予重点建设;其次为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为156个基层文化活动室安装专线宽带,确保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畅通,实现优秀文化信息的共建共享。另外,我们为我县8个乡镇(李元镇、灵空山镇、王和镇、聪子峪乡、王陶乡、韩洪乡、赤石桥乡、景凤乡、)配备国家援建乡镇全民健身广场健身器材共计8套(136件),现已全部安装完毕。 3、继续推进“两馆一站”建设,县“两馆一站”继续坚持免费开放,县“文化中心(文化馆、影剧院)”项目自开工以来,该建设项目已完成施工产值3600万元。工程已进入到内部装修、功能完善配套阶段。 4、“户户通”工程

4、建设有序推进,为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目标,年初与市局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开展县广播电视卫星户户通建设工程业务培训,组织安装队逐户安装,现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598套,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向市局申请下拨850套“户户通”设备,以满足群众需求。 5、文化队伍推陈出新,按照省、市要求,我局继续巩固“三区”人才建设成果,从社会公开招募了一批热爱文化事业、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青年文化工作志愿者,并于2021年8月12日在河西政府办公区开展县基层文化队伍三区人才之源服务业务技能培训,志愿者现已全部到岗工作,为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5、为基层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完善监管,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 面对量多面广的文化市场和日益繁重的行业监督任务,我们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1、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对文化、进行梳理,编制行政权力清单、行政责任清单、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廉政风险防控图,加快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科学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协调机制,并对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类许可项目行政许可项目进行年度审核、年检、换证工作,共涉及83个经营业主:其中网吧年检17家;图书、音像单位13家;ktv有8家;印刷企业2家;打字复印单位37家;文艺演出团体6家。 2、制

6、定了网格化管理制度,年初与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开展了“净网”、“秋风”、“清源”、“护苗”、“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并在中高考期间对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进行了大检查,日常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060人次,检查经营单位470家次,有力保障了文化市场规范安全。 3、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城中村”小棋牌室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教育,形成了广大群众自觉抵制赌博违法犯罪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加快培育文化产业主体,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完成了“秧歌”由省级项目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同时,通过每年举办春节文化活动,秧歌比赛、秧歌进

7、校园、免费秧歌培训、“非遗”培训等活动,活跃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扩大“非遗”文化品牌影响力。 2、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对各类物质和非物质的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普查、建档、展示、利用等。提高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加大对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类项目的保护力度。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扶持培育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加大对秧歌、石雕、木雕、剪纸、九曲黄河阵等的保护力度。 分页阅读第1页:乡镇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第2页: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 五、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 1、严格政治纪律。加强党的政治纪律教育,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

8、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对那些“懒政”、“怠政”行为,坚决予以纠正,把党员干部的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政治立场作为日常管理监督干部的重要内容,使党的政治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2、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三严三实”要求,始终保持反“四风”高压态势,强化正风肃纪,坚持对踩“红线”、闯“雷区”的零容忍。 3、加强日常监督。支部领导班子带头引领干部自觉规范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行为,切实运用好谈心谈话、提醒谈话等日常管理监督干部手段,强化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 二一六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党的

9、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长远,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在全县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战略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全市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特色文化建设,为推动文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总体目标 按照文化惠民的原则,构建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文化艺术产品更加丰富,广播电视实力显著增强,新闻出版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文物保护与利

10、用成果突出,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实现文化事业和产业跨越发展。 三、工作重点 1、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保障民众公共文化权益。继续提升农家书屋全覆盖、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图书馆推广、电子阅览室建设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2、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提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质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文化下乡”等重点工程,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重点抓好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并以戏剧剧本孵化计划为依托,不断繁荣文艺创作。 3、继续大力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加快“文化中

11、心(文化馆、影剧院)”建设项目进度,争取于2021年完工;加大对各文化站、文化活动室的扶持力度,重点加强赤石桥乡文化站硬件设施,扶持秧歌花鼓、卡桩和舞狮等特色文化。 4、全面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争取将“秧歌”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开展“乡村文化记忆工程”为依托,将对各类物质和非物质的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普查、建档、展示和利用。加大对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类项目的保护力度,加强传承人才培养,着力培育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同时将以文化遗产日、传统节日等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展示活动。 5、打造群众性文化品牌,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供演出平台,支持受众广泛、形式多样的各类演艺活动,

12、扶持更多有影响的演艺团队,将各文化广场打造成为群众文化品牌的展示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题公园。 6、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加强广播影视行业的行政管理和社会监管,大力提升电影放映工作整体水平;科学管理,探索推进文化产权、版权、人才、技术、信息等市场平台建设,巩固党政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不断提升农家书屋建设水平;深入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吧、娱乐场所等文化市场相关事项的审批和管理,探索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和网上审批工作。 分页阅读第1页:乡镇文化局年度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第2页: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 第 7 页 共 7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