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88012235 上传时间:2021-07-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选)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选)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选)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选)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杨体军、李晓婧、于洪、王威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校占有和使用的、在法律上已经被确认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产的总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合理有效地配置校内资源,加速资金周转,少花钱、多办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从宏观上讲是合理有效地使用国家资源配置,为国家教育事业服务;从微观上讲就是对高校国有资产的科学运营与合理使用。目前,高校资产管理比较薄弱,问题较为突出。我们在对某高校预算资产财务检查发现,该校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达49,203万元。因此,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2、济的今天,加强和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对于防止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高校国有资产的合理有效使用,提高国有资产使用中的经济效益,加快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有关资料显示:高校国有资产目前是“迅猛增长(全国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与悄悄流失(全国每年有上亿元的资产流失)”并存。前者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后者,因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管理体制不顺、措施不力、产权意识淡薄等原因所致。分析目前现状,高校资产管理问题及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经营管理意识淡薄,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的资产一般由国

3、家拨款或划拨形成,在使用中不计提折旧,也不计算盈亏,使得资产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资产管理没有保值增值的意识,更没有形成相应的保值增值管理制度。资产管理“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没有形成资产配置、使用、调剂的管理机制,资产无法发挥最大效用。此外,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更多地注重社会效益,无形资产管理及科研成果转化一直未得到充分重视,长期被私人或企业占用。许多原创型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施,只能束之高阁,科技成果未能很好的转化。 (二)职能分散,管理不到位。 目前,高校国有资产三权分离,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是各高校,管理权分散于学校的不同部门,高校的资产管理尚未形成一个

4、产权明析、责任明确的运行机制。随着高校资产规模的日益扩大、构成日益复杂,及多头管理标准不同、方法不一,往往使国有资产使用者难以适从,国有资产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被严重削弱,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同时,个别高校长期以来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重购建,轻管理,资产管理严重缺位。有的学校财务部门甚至没有设置负责资产核算和管理的科室,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长期不对账,致使资产核算与管理脱节,实物与价值脱节。 (三)资产账实、账账不符问题突出。 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职责不清,内控制度不健全,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问题较为突出。如某高校在合校时,固定资产不按评估价后的资产进行登记

5、、核算,账外资产达25,961万元;对外投资长期不入账,账外长期投资11,093万元;此外,房屋建筑物财务账面价值与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的实物价值严重不符,财务少计17,800万元。究其原因,除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核算不规范外,在制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目前,高校财务制度与资产管理制度,在固定资产分类上不统一。按高校财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分为6类,而按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的固定资产分为16类。这样,高校资产的财务核算与实物管理就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分类体系,给固定资产日常核算、管理,尤其是统计、对账工作带来了困难。这不仅容易造成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与实物管理的脱节,也给国有资产流失埋

6、下了隐患。 (四)内控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 高校资产管理,长期以来比较薄弱,制度建设比较滞后。目前,部分高校的资产出租出借、处置,没有严格规范的内控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资产出租出借,仍是谁使用谁有权出租出借,出租出借收入也就由谁使用,对资产出租出借手续是否完善,收入是否合理没有实施监督,收多收少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不计收入;资产处置,基本上是资产使用部门提出资产报废申请后,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便予以处置,不经校领导审批、不经评估,也不报财务部门备案,且资产处置收入不及时上缴财务部门,上缴时缴多缴少财务部门无法确认,只能是管理部门缴多少是多少,随意性也很大。 (五)核算不规范,资产及其

7、效益反映不真实。 一是已投入使用的资产不及时结转或不完全结转固定资产,在“在建工程”和“其他应收款”长期挂账。究其原因,其一是部分项目没有经过批准,没有项目建设计划,手续不健全,无法结转资产入账;其二是项目建设过程中超计划、超预算,致使部分资产不能入账;其三是由于核算不规范,部分费用没有进行合理的摊销,形成挂账。 二是资产出租出借收入不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在其下属企业和后勤管理部门核算,这是高校目前国有资产使用中比较普遍的问题。长期以来,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已形成功能齐全的“小社会”,后勤机构庞大。就某大学来看,工勤人员达2,927人,占其在职教职工的24.84%。在国家有限投入的情况下,为支付

8、庞大后勤人员的支出,资产经营收入则是其重要来源,“以收养人”也成为高校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 (六)国有资产不确权,难保安全完整。 国有资产确权,是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进行强强联合,实现双赢目标的前提。国有资产涉及权属问题的主要是房屋建筑物、土地。由于历史上高校用地多为政府划拨,管理比较松散,产权意识也比较淡薄等原因,高校部分资产没有确权;另外,有的项目建设手续不全、资金来源不合理等原因,也使这部分资产不能及时确权。经调查,某高校近70%的房屋建筑屋没有明确产权。这不仅难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而且将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目前,高校资产确权问题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大,对

9、此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加以解决。 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对策 (一)建立“大资产”管理体制。 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处”,横向上把学校全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资产等各种形态的资产(除流动资产由财务处管理外),纵向上把从资产的形成(如购置、验收)到使用过程中的调剂,再到最后的处置的各个管理阶段及各个环节,统一由国有资产管理处一家管理,改变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甚至仅固定资产就由几个职能部门管理)的现状。建立资产的产权产籍管理(如购置、配置、处置、帐务、契证等)和具体使用管理(如不涉及产权的内部调配、维护维修等)两权分离的管理机制(如同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和“出纳”),规范两权管理流程,强化两权的相

10、互监督与制约,以有效防止资产流失。 (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措施。 高等学校既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又要结合学校实际,建立本校可操作和可具体实施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做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高效管理,以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具体可建立如下一系列制度:资产的购置(包括论证制度和采购制度)和验收制度、财产保存管理制度(包括赔偿制度等)、使用和维护制度(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度)、出让管理制度(包括资产调拨制度、财产出租转让制度、资产评估制度等)、报废报批制度、统计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等。 (三)改革和完善高校的资产管理和核

11、算制度。 一是统一固定资产的分类,完善固定资产考核指标体系。一方面,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应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分类统一,这样有利于进行资产管理,便于统计和账目核对;另一方面,应抓紧制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各高校还可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校可操作和可具体实施的内部固定资产考核指标体系。二是明确固定资产的合理确认标准。修订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应从效用、使用期限、单位价值等方面来界定固定资产,相应提高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三是推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对高校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其性质、类别及使用情况,按期采用适当的折旧计算方法计提折旧。图书是特殊的固定资产,一般不会贬值,相反往往还会随着时间的

12、推移发生增值,故不用计提折旧,但要定期进行清理。 (四)建立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联动机制。 完善双向管理流程,对从资产的形成(如购置、验收)到资产使用中的调剂,再到最后处置的各个环节,在资产“存在”期间的形态、位置、数量、质量、价值等的各种变化,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都应从物到账、从账到物、从账到账适时保持动态一致。 (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定期对账和动态监控功能。 虽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分分别建立了资产管理系统,但还没有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要建立学校“国有资产综合管理平台”,将各部门的信息数据进行对接,从解决办公自动化入手,逐步实现国有资产管理集成化、数字化、信息化。 (

13、六)树立“运作”资产的管理观念。 建立在运作中使资产保值、增值(如对闲置资产的及时调剂、变卖等处置)的观念。把经营资产的理念,融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当中,推动资产管理制度创新,逐步建立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和效益评价机制,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当前,要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就必须付诸实施,有的放矢,要进一步核准资产数据、规范资产账目、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手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调剂、共享、转换等手段,解决资产配置失衡、使用效率低下、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等问题;通过规范资产出租、出借、变卖、转换等行为,规范事业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过程中的核算标准和操作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资产完好率、利用率和收益率,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挥最大效益。 第 8 页 共 8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