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浅谈东汉说唱俑艺术价值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88005487 上传时间:2021-07-28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4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浅谈东汉说唱俑艺术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精选)浅谈东汉说唱俑艺术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精选)浅谈东汉说唱俑艺术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精选)浅谈东汉说唱俑艺术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精选)浅谈东汉说唱俑艺术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浅谈东汉说唱俑艺术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浅谈东汉说唱俑艺术价值(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东汉说唱俑艺术价值 【摘要】 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这些各个朝代流传下来的陶瓷器从技艺、造型、颜色花纹等方面记录着当时的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人名高超的技艺水平和审美认识。其中汉代巴蜀地区的说唱俑,是陶塑艺术中极具神韵,造诣极高的作品。【关键词】 陶瓷说唱俑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作为中国代称的陶瓷艺术绚烂多彩,有原始文明中稚拙的陶罐生活器具、有雄浑壮观的秦始皇兵马俑、也有汉代令人称羡的马踏飞燕以及远传海内外的唐三彩陶器等等。其中让人倍感亲切和喜爱的是东汉的说唱俑。在它古拙自然的形态下记载着当时人们生活的点滴,谱写的是中华灿烂的历史文明及其光辉的艺术

2、价值。 “俑”出现源于奴隶制的废除,以及秦汉时期的“视死如生”的观念的产生。“以俑代人”在秦朝就有了出名的秦始皇兵马俑。汉代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加之朝廷政策以“举孝廉”来选拔官员,厚葬之风十分盛行。当时“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厚葬为德,薄终为鄙。”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陶俑制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杰出的泥塑艺人。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下,舞乐俑、兵士俑、仪仗俑以及各种生产和生活模型等等,一件又一件艺术珍品被创造出来,而说唱俑正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作品。说唱俑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一、古拙壮丽的浪漫主义美 “中国的传统造型艺术,往往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美、意象美。这种追求来自于中国根深蒂固的

3、本土文化。如老子的大象无形,庄子的以天合天及孔子的礼乐不在钟鼓玉帛等。”从早期原始文化中的人形和兽形陶塑中自然稚拙的抽象模拟,到以粗线条捏塑人物形体动势的汉俑,到昭示着时代活力的唐三彩俑,陶瓷雕塑都表现出中国艺术游走于具象与抽象之间“度”的把握上。 汉代说唱俑等陶器在中国陶器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创作手法上讲,秦朝时期的陶器主要以雄伟壮阔,写实逼真为主要特征。汉代说唱俑等陶器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夸张写意之美。如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击鼓说唱俑(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俑通高55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俑身上原有彩绘,现已脱落。陶俑蹲坐在地面上,右腿扬起,左臂下挟有

4、一圆形扁鼓,右手执鼓槌作敲击状。俑人嘴部张开,开怀大笑,额头数纹显露,仿佛正进行到说唱表演中的精彩之处。整个人物形态夸张变形,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当时的表情,极富张力和感染力,另人仿佛身临其境,忍俊不禁。可见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及强大的造型能力。显现了汉代艺术所特有的活泼生动。说唱俑人物表情生动,但形体刻画比较粗线条,人体比例也没有精雕细琢,正是这种反差更加强调了人物的神态。就像品一幅画一样,我们不必在乎作者的技法,刀工,色彩等的运用,而在乎艺术的灵魂和生命神韵。这种重点刻画人物的表情,其他部位模糊的写意手法与追求“神似而形不似”的中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

5、如“马踏飞燕”,即使在静态里,也仍然使人可以感受到内在的“气势”;在“荆轲刺秦王”里,夸张的弯腰动作,线条过长过硬的衣袖“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它由于不以自身形象为自足目的,显得开放而不封闭;由于不拘泥于严谨的造型,使得那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主义。 说唱俑的这种写意手法给后来的唐三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唐三彩陶器造型多样,色彩灿烂丰富,极具大唐盛世的丰富浓烈,是古代陶瓷雕塑发展的另一个高峰。这时期的创作者们在造型技艺日趋成熟的条件下,更加注重对人物神韵及“一肇一足”的表现和心物交融的刻画上在这一

6、时期的创作中“气韵生动”被当作造型艺术的第一原则。 写意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观,是中国艺术理念的精髓所在。古拙写意的东汉俑代表了中国雕塑史的高峰,然而中国雕塑写意之风在汉代达到鼎盛后却式微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工艺美术被认为是雕虫小技,工匠艺人地位低下,这是阻碍其发展的原因之一;佛教的传入与兴起,佛像程式化造型也是制约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原因;而近现代西方写实雕塑、抽象雕塑等的冲击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二、造型丰富,取材贴近生活,富有情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四川多处发掘东汉“说唱俑”十多尊。这十多尊“说唱俑”不仅分布广,而且质量高,它们神态各异、妙趣横生,个个

7、都是艺术精品。说唱俑从技艺角度来讲其实并不是很高超,甚至稚拙,那它为什么能取得这么高的艺术成就呢。除了写意生动之外,主要是因为它取材与百姓,另人们看来倍感亲切。其实艺术也有雅俗之分,俗也有俗的美。正是作者这样的别具匠心,取材喜感而独特,使说唱俑深得人们的喜爱。“阳春白雪”可使人得高雅之美,“下里巴人”却是真实的生活之趣。 三、民间艺术研究价值 说唱俑对于研究古代“俳优”和话本小说等民间艺术有重要价值。说唱俑是一种古代滑稽戏的俳优造型,二者之间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两汉时期,说唱表演已在民间十分盛行。当时人们将说唱艺人称为“俳优”。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俳优侏儒,倡乐狎玩者也”。俳优在表演艺术

8、方面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在语言方面,俳优具有诙谐风趣、引人发笑的艺术特点。在表演形式方面,俳优往往具有善于模仿、扮演各种人物的特点。他们的表演形式是谈笑,或击鼓歌唱,表演特征是诙谐幽默、滑稽逗乐,类似今天的相声、滑稽戏。出土说唱俑造型夸张,赤膊大腹、挤眉弄眼,有幸晓峰的敲击小鼓,有的手拍大腹,神情憨态可掬,却又透着灵性的笑容,讨人喜欢惹人爱。汉代社会流行的“事死如事生”观念,使得官僚贵族们在死后也念念不忘将这些艺人的形象制成陶俑,让他们陪伴在自己身边,仍然像生前一样替自己排闷解忧。 我国说唱艺术的萌芽状态以说唱俑为典型形象,它的发生从一开始就具有娱乐的功能,这是有别于音乐舞蹈源于祭祀仪式的。四

9、川出土汉代说唱俑,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早期说唱艺人的造型,或称为说唱艺术的鼻祖。 说唱俑当中有一种叫做说书俑。他们衣着整齐,跽座端庄,小鼓放在面前,一手握槌击鼓,一手拍击鼓面,扬着头,张着嘴,边说边唱,生动地演示了汉代说唱艺人的风貌。墨子中有两句话“能说书者说书,能谈辩者谈辩”,这是见于史书记载最早的“说书”,它的含义和后世的说书不同。春秋战国时期“书”专指四书五经中的尚书,说书的人原指在帝王府中讲解经书的人;后来才把在民间说唱故事的艺人称作说书人。汉代出土的这些说书俑数量较多,应该是民间说书者的造型了。 秦汉时,中国话本小说还未正式出现,而说话艺术已经职业化了。汉代俳优侏儒的表演对后来的中国小

10、说的兴起应该有过启蒙作用。 【结语】 东汉说唱俑是我国古代陶器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有独特的造型和稚拙而粗犷的美,深受人们喜爱,是属于人民自己的艺术。对后世的陶器及其他工艺品的制造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应予以重视保护,更要学习传统艺术的美。 【参考文献】 幸晓峰乐俑风姿文史杂志2021年第六期朱卉东汉“说唱俑”创作方法传统与创新 刘芬试论四川汉代说唱俑及其史料价值音乐探索2021年3月涂师平中国滑稽戏鼻祖东汉击鼓说唱俑鉴赏秦斐中国古代陶瓷雕塑的写意之美周忠耀盛唐气象下的唐三彩造型艺术欣赏 王晓时气势与古拙之美赏析“说唱俑”感悟汉代艺术高峰浅析汉代陶俑的造型特点及影响论坛陶瓷 第二篇:第三章说唱音乐艺术

11、第三章说唱音乐艺术 说唱也叫曲艺,是一种糅合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用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的艺术形式。 我国有说唱曲种341个。 说唱的故事脚本(民间称为“话本”)是我国民间的口头文学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说唱的历史 说唱的别称“曲艺“一词最早见于西汉编订的礼记“文王世子”篇。 (一)萌芽与孕育 我国说唱的远祖一般被认为是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成相”乃先秦的民间说唱歌谣形式,“相”是一种击节的乐器。荀子-成相篇是我国说唱艺术的鼻祖。 汉代可能是说唱技艺开始萌发的阶段。宫廷的优人有“小说”“杂说”的表演形式,对后世曲艺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长篇叙事歌(木兰词、孔雀东南飞)进一步延

12、续了汉代的说唱艺术形式。至唐代,“说话”“变文”等说唱形式的出现预示着成熟的说唱技艺即将登场。唐代的说唱艺术日趋完善独立,且具有了职业化的表演特点,这为成熟的说唱艺术的最终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宋代的市民文化与说唱的正式形成 我国的成熟说唱形式是在宋代大量涌现的。这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宋代许多大城市都出现了专门供市民娱乐的艺术表演场所瓦舍、勾栏。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曾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市民在街边观赏说唱的图景。 宋代的说唱品种多样,有。“陶真”“涯词”“鼓子词”“小唱”“货郎儿”“诸宫调”。 影响较大的是“鼓子词”“陶真”“诸宫调”。 “鼓子词”形成于北宋,赵令畤的元微之

13、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是目前唯一能确定的宋代鼓子词作品。 “陶真”形成于南宋,最初用鼓伴奏,明代以后改用琵琶伴奏,可能是后世南方弹词类说唱曲种的鼻祖。 “诸宫调”形成于北宋,是宋代说唱中音乐结构最为复杂的品种,由勾栏艺人孔三传首创。目前保留的一套金章宗时期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的全部唱词,共用了14个宫调,444个曲牌。从诸宫调来看,北宋的说唱音乐已经发展得比较复杂了 (三)流变和发展 明、清两朝是说唱音乐中的一个大发展时期,宋、金时代的一些说唱技艺不断流变发展,衍生出风格各异的曲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弹词、鼓词和牌子曲。 二、说唱的艺术形式 (一)汉族说唱音乐曲种及其分类 按艺术风格的不同,把说唱曲

14、种分为: 评话、快板、相声、鼓曲。 1.评话、快板、相声只说不唱。 2.鼓曲说唱相间,或只唱不说, 鼓曲类所包含的曲种数量是汉族说唱中所占比重最多的。 按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风格的不同,把说唱音乐部分分为: 弹词类、鼓词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渔鼓道情类、走唱类。 弹词类: 1.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江浙一带,弹词为“弹唱词话”的简称。 2.弹词大多用三弦、琵琶、月琴等弹拨乐器作为伴奏 3.代表曲种: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四明南词、绍兴平湖调4.演出形式以一人至数人不等5.体裁有长篇、中篇、短篇和开篇6.文词大多为七字的齐言句式 7.唱腔吸收了南方各地的民歌小曲,音乐风格细腻、抒情。

15、鼓词类: 1.包含了流行在我国北方各地的大鼓书曲种 2.以大鼓为重要伴奏乐器,用犁铧片或拍板控制节奏,伴奏乐器还有四胡、三弦。 3.代表曲种。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唐山大鼓、乐亭大鼓、东北大鼓、西河大鼓。 4.文词多用七字或十字的齐言句式 5.体裁。早期为长篇,说唱相间,近代改为短篇,只唱不说,或以唱为主,说白为辅。 牌子曲类: 1.由于使用曲牌连缀的音乐结构形式来讲唱故事得名(也可单支曲牌反复演唱) 2.代表曲种: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天津时调、福建南音、河南大调3.音乐性强,风格抒情、细腻 琴书类: 1.因伴奏乐器使用扬琴而得名,起源可以追溯到金元清曲 2.代表曲种。山东琴书、北京琴书、四川扬琴、常德丝弦。 3.琴书类有共同历史渊源,曲牌比较接近,有【杨调】 、【梳妆台】 、【凤阳歌】 、【四平调】 4.音乐结构多朝板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