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88005454 上传时间:2021-07-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选)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选)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选)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选)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与学的互动与交流 数学组:晏巧菊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能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平等,教与学和谐统一;体现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流、互动过程。真正的上好每一堂数学课,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充分动手操作、思考探索、合作交流中思考数学、理解数学。 关键词:师生互动 生生交流 活动体验 案例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平台;数学教学课堂也不只是传播知识的场所

2、,更应成为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沃土.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中,课程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新理念下的新型教育模式,依赖于教师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这一点出发,我不断努力做到把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依据这一原则旋转第一课时进行了如下设计: 做一做 (一): 1、用一张半透明的薄纸覆盖在画有任意aob的纸上, 2、在薄纸上画出

3、与aob重合的一个三角形, 3、用一枚图钉钉在点o处固定,将薄纸绕着图钉(即点o)旋转任意角度, 4、将薄纸上的三角形旋转到了新的位置后,标上对应点。 探索发现问题: 一、点a、b、c三点哪些是运动的。运动的点所走过的路线是直线还是曲线。 二、填空: 1.点b的对应点是点。 2.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3.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4.a的对应角是。 5.b的对应角是。 6.旋转中心是点。 7.旋转的角度是。 三、若旋转中心是不在图形上的一点,图形又该如何旋转哪。 1、把薄纸上的aob绕着任意点p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的新的三角形aob。 2、请你测量出线段pa、pa、pb、pb、po、po

4、长度并找出它们的关系发现: 1、a、o、b三点在旋转过程中所走过的路线都是一段圆弧 2、pa=pa、pb=pb、po=po 上的规律相比较,旋转的决定因素有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数学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让学生在充分动手操作、思考探索、合作交流中思考数学、理解数学。因此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比较鲜活,教师注意与生活联系。 教师注意重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利用学生想看、想做、想知道的心理设计一个蕴含着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实践活动,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进入到这个问题中来,迅速成为整个认识活动的主体。 例如;上探究具体问题中的数

5、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一课,教师可先做折纸游戏。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1次,就变为2层纸;对折2次,则变为4层纸;教师向学生提问:对折3次呢。对折4次呢。对折n次呢。(变成2n层纸)接下来师生再回首“童年的儿歌”,朗诵: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 教师又向学生提问。4只青蛙呢。n只青蛙呢。(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 通过折纸游戏和儿歌朗诵,我们发现,在我们的身边,在生活中,原来有很多事情蕴含着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个时候,教师出示课题探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

6、关系和变化规律。 探究研讨,建立模型 得到不同的代数式。4+3(n-1)或n+n(n+1)或3n+1或4n-(n-1)最后验证:要摆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3100+1) 求解反思,拓展应用 数学观察课结束前,要有教师引导学生对已获得的认识加以引申推广,用以解释新的事物和现象,不断发现新问题的过程。 上述数学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有效地指导学生认真探索,并对探究所得加以科学整理。“探究”线索观察、比较、猜想(用语言描述规律)、建模(用代数式、等式描述规律)、验证(取特殊值代入运算验证规律)。从而使他们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识得到形成。 .案例1:进

7、行四边形的教学时,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和四边形,先说出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顶点、边、内角等概念,然后与三角形类比,说出什么样的图形叫四边形。四边形的顶点。四边形的边。四边形的内角。怎样表记一个四边形。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围绕上面内容,进行讨论。运用类比的方法给四边形下定义,教师到小组里参加讨论,倾听学生的意见和争论,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有困难的少数学生指导他们看书来寻求解答;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代表逐一回答上述问题。在对上述问题的共同探究中,比对三角形与四形的定义去发现两个概念在类比中的不同点,提出为什么在四边形的定义中,为什么必须加上“在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而在三角形的定义中却没有。

8、引导同桌的同学一道用四枝笔在课桌面上搭一个四边形,在老师的演示下让学生模仿搭出空间四边形使学生感受到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不一定是平面图形。进而说明,为了排除空间四边形的情形,必须在定义中加“在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使学生印象深刻。再是对比四边形的表示法与三角形表示法的不同之处:三角形的表示法有符号,且顶点字母没有顺序,而四边形的表示法没有符号,而且要按顶点的顺序来表示。 案例2对一道课堂练习题的讨论 问题。以ab20mm,bc30mm,cd18mm,da21mm为边,画四边形abcd.和同学们比较一下,大家画出的四边形形状一样吗。如果使abc60,再画这个四边形,大家

9、画的形状一样吗。 超过180。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画好图后,四人一组进行比较并回答,各人所画的四边形的形状相同吗。为什么。若选定b60,则角b的两边ba20,bc30,则abc可画,又ab21,cd18,则abc可画,从而四边形abcd可画。最后师生共同画出这个四边形。接着要求学生按题目要求,使b60各边长不变,重画一个四边形abcd,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并回答:这次各人所画的四边形的形状相同吗。为什么呢。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白:当四边形的四边长固定时不能确定四边形的形状,这是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所决定的。当这个四边形中只要有一个角的大小固定了,因这个角的两边是固定的,所以这个角所对的对角线长也就确定了,这

10、时四边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同学们画的四边形的形状就都相同了。 以上的互动互助,协同合作,将师生共融到教学场景中去,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学习积极性都很高,都乐于参加到这样的活动中去,课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大家都学得十分轻松而愉快,不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而且在交互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学会了信息搜集,认真倾听,交流讨论,彼此评价等合作技能,也使大面积提高班级数学成绩提供了可能。 的探究能力,提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际问题,造成学生的心理紧张,激发他们努力解决问题的愿望。第三,师生共同参与到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去,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学生与老师共同协作去展开问题和解决问题。第四,在合作学习中,要充

11、分体现民主和谐的师生气氛,要求师生平等,共同参与数学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整个活动过程要呈现出一种共同协作探讨的氛围。第五,合作学习活动的评价要以学生活动中的资料和事实为依据,使学生共同反思,得出实际问题确切的结论。 应当看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一个积极的过程,要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张扬;要培养出一个好学生,我们就要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通过批判性思维,发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为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提供机会,让他们能独立思考,懂得怎样去寻找新的资料,经常问个为什么,让课堂教育贴近生活,接近社会,直接参

12、与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体会感受到课堂的开放性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在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老师设问一般不宜提出太多的内容,而是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相互讨论,查阅资料,收集信息,使用现代科教等手段去主动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多元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开放的、主动的、活跃的和群组式的,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独立性,教师总是给每个同学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欢乐、激奋和成功。对于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不厌其烦的给予指导,并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

13、的主体,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实践中去,学生的作业,而是要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或者根据自己的要求来进行编写,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发挥想象能力,创造性地去完成作业。 在今后的教学中,为了能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平等,教与学和谐统一;体现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流、互动过程。真正的上好每一堂数学课,我力求做到: 读懂课本,了解学生。 理解教材内容,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的任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把握教学的起点和发展的线索。 全面准确地进行教学目标定位。 关注教学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以及可行性、阶段性,对教学进行正确的定

14、向。 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学生的“学”上。 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和过程;提供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自觉转换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正确处理教学内部的一些基本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以“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 内容与目标的关系。依据目标和学生实际来选取和组织教学内容,内容与目标保持一致性和可行性。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整体把握局部,通过建立局部之间的自然、有效联系形成整体结构。 活动与接受的关系。适当选用,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没有独立思考,合作就会流于形式;没有合作交流,独立思考难于深化和完善。 数学“好课”的一个公式: 数学“

15、好课”“数学化”教学高超的教学技艺 参考文献 1韩双莹.浅谈“参与式教学”在新课改中的应用j.当代素质教育,2021,(5)2黄佑生.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j.湖南教育,2021,(1)3苏洪雨.中学课堂中数学交流j.数学通报,2021,(7) 第二篇:谈语文课的交流与互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注入交流与互动学习的时代活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了乐趣。如何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交流与互动的机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生本互动,主动探索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