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葳** 文档编号:187744471 上传时间:2021-07-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北省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北省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北省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北省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題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俭”作为一个道德伦理范畴,产生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尽管各家各派学术见解不同,治国方略各异,但在财货的消费方面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传统俭德的崇尚。和其他道德范畴一样,俭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自商初到春秋,经过八九百年的岁月,崇尚“俭”德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春秋战国时的儒、

2、墨、道、法诸家,在不同程度上都主张尚俭。孔子对于“礼”是非常重视的,但他认为“与其奢也,宁俭”。老子说他有三宝,其中之一即为“俭”;认为“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去奢”“去泰”就是要俭。墨子认为“俭节则昌,淫俠则亡”,儒家搞的礼、乐那一套都不合俭的要求。法家对于俭德也是提倡的,管子中多处强调应当去奢、节俭,“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上述引证足以表明,尚俭作为一种美德在先秦已传遍华夏大地。尚俭作为一种美德,自公元前十六、十五世纪流传至今而不衰,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经济价值,还因为它包含着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历史上虽然没有人从教育学的角度明确指出这一点,没有人明确详细地论述“俭”的教育

3、功能,但人们从经验中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俭”是教育子女的一种手段。几千年来,有见识的长辈总是教育其子女要节俭。这些长辈从经验中看到,富家人的子弟,只有尚俭才能成才,家道才能不衰。一味娇惯孩子,只能使其成为败家子。穷苦人家迫于生计,不得不节俭。这种俭虽然是被迫的,但它同样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不论是富有之家,还是贫穷之家,只要是有见识的,总是要以“俭”治家的。如果仅是为了节用而不是为了育人,那么“俭”德是难以流传几千年的。明确指出“俭”有教育人的作用、把“俭”用于育人的,是诸葛亮。他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是通过

4、节制物欲使其内心宁静来培养其品德的,一个人对于物质享乐如果不能有节制,就不可能纯洁其志向;内心总有强烈的物欲干扰,就不可能有远大的志向。他提出的“俭以养德”的命题,把尚俭的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伊尹、周公、孔子、老子、墨子等提出了尚俭的思想,在他们的倡导下,“俭”这一美德被人们接受,但是“俭”与“德”之间的关系没有被明确掲示出来。可以说前人只认识到“俭”本身是美德,而没有发现“俭”有更多的教育功能,伊尹、周公倡“俭”是为了维护政权统治,孔子倡“俭”是为了维护礼、不违礼,老子倡“俭”是为了实现“道”,墨子倡“俭”是为了节用。只有诸葛亮不仅把“俭”视为美德,还明确把“俭”视为一种教育手段,认为

5、实行节俭是为了涵养道德。这就把“俭”的价值,从“俭”是美德提升到了“俭”是美德之母的高度。“俭”与德育、“俭”与人生的追求、“俭”与人的精神生活之间的联连,被注意到了。自此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自觉不自觉地把“俭”与培养人的品德相连,有人讲“俭以养性”,有人讲“俭以养廉”,历史上众多的家训中几乎都有倡“俭”的内容。节俭在客观上成了一种普遍的育人的手段,因为人们明白:一家之中只要厉行节俭,子孙即使成不了大器,也不至于成为敗家子。(摘编自任怀国说“俭”)材料二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占主流地位的学术观点和社会舆论都认为节俭是美德,奢侈不可取。“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6、”节俭不仅对个人身心健康有益,而且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至关系国家兴亡,正所谓“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崇俭抑奢”,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时代新风,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人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和作用,真正认识奢侈消费的危害。第二,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在消费过程中都应做到节能、节水、节材,反对铺张浪费,反对汚染环境。第三,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节俭是针对奢侈消费而言的。崇俭抑奢绝不是否定正常消费、为节俭而节俭,而是提倡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

7、消费。要在反对铺张浪费的同时,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进而以科学消費、文明消费、理性消费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第四,提高消费者素质。在不断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开展必要的消费教育和培训,引导消费者进行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自觉提高消费的文化含量,排斥奢侈消费和炫耀消费。(摘编自尹世杰崇俭抑奢的当代意义)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受儒家思想影响,春秋战国时墨、道、法诸家都主张节俭,尚俭作为一种美德在先秦已传遍华夏大地。B. 直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明确认识到“俭”的育人作用,并且把“俭”用于育人之

8、后,“俭”才起到了教育人的作用。C. 把“俭”视为一种教育手段,不仅体现出“俭,是美德”,更是将“俭”提升到了美德之母的高度。D. 崇俭抑奢是一种为了节俭而节俭的消费观,与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思想相契合。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伊尹、周公、孔子、老子、墨子都认识到“俭”是美德,但他们提出尚俭的目的各不相同。B. 富家人教育子女要节俭是为了家道不衰,而穷苦人家的子女的节俭是被迫的,是为了节用而节俭,难以起到教育的作用。C. 自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命题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自觉不自觉地把“俭”与培养人的品德相连。D. 要形成“

9、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新风尚,需从价值导向、消费模式、消费水平和质量等多个方面着手。3.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提倡“俭”德的育人功能的一项是( )A.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B.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C.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D.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资治通鉴)4. 请简要归纳两则材料阐述的侧重点。5. 材料一的论证有何特点?请从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上加以分析。【答案】1. C 2. B 3. D 4. 材料一侧重阐述“俭”德的传承发展过程,材料二侧重于阐述当今社会如何形成崇俭抑奢的时代新风。 5. 论证思路:先提

10、出“俭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的观点,然后从“社会思潮”和“育人功能”两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观点。论证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引证法,以大量的名言警句对观点加以论证。【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受儒家思想影响”说法错误,由原文“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尽管各家各派学术见解不同,治国方略各异,但在财货的消费方面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传统俭德的崇尚”可知,原文只是说“在财货的消费方面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传统俭德的崇尚”,并没有说“受儒家思想影响”。B.“直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明确认识到俭的育人作用,俭才起到了教育人的作用”说法不当,由原文“历

11、史上虽然没有人从教育学的角度明确指出这一点,没有人明确详细地论述俭的教育功能,但人们从经验中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俭是教育子女的一种手段”可知,“俭”的育人作用不是诸葛亮明确指出后才有的。D.“崇俭抑奢是一种为了节俭而节俭的消费观”说法错误,由原文“崇俭抑奢绝不是否定正常消费、为节俭而节俭,而是提倡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理性消费”可知,原文说的是“崇俭抑奢绝不是为节俭而节俭”。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能力。B.“难以起到教育的作用”说法错误,由原文“这些长辈从经验中看到,富家人的子弟,只有尚俭才能成才,家道才能不衰。一味娇惯孩子,只能使其成为败家子。穷苦人家迫于生计,不得不节俭。

12、这种俭虽然是被迫的,但它同样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可知,原文说的是这种俭虽然是被迫的,但它同样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A.“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的意思是:奢侈败家,不可收拾;勤俭度日,永享平安,奢遭凶,俭得吉,这将很快显现出来。体现了提倡“俭”德的育人功能。B.“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意思是:历观前代王朝和古老的家风,往往勤俭节约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意味着失败。体现了提倡“俭”德的育人功能。C.“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的意思是: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体现了提倡“俭”德的育人功能。D.

1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意思:对于自然界的物产资源,要有限度地索取,有节制地使用。这里强调的“俭”德是对财物的节俭,而不是从“俭”德的育人功能出发的。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材料一第一段讲了“俭”作为一个道德伦理范畴,产生于西周;第二自然段讲了自商初到春秋,经过八九百年的岁月,崇尚“俭”德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第三、四自然段讲了尚俭作为一种美德,自公元前十六、十五世纪流传至今而不衰,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经济价值,还因为它包含着多方面的教育功能。由此可知,材料一侧重阐述“俭”德的传承发展过程。材料二开篇讲了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占主

14、流地位的学术观点和社会舆论都认为节俭是美德,奢侈不可取。接下来讲要形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时代新风,应当从几个方面着手。所以材料二侧重于阐述当今社会如何形成崇俭抑奢的时代新风。【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本题要求从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上加以分析。论证思路:由材料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可知,文章先提出“俭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的观点;然后由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自商初到春秋,经过八九百年的岁月,崇尚俭德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可知,文章从“社会思潮”方面论证这一观点;由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尚俭作为一种美德,自公元前十六、十五世纪

15、流传至今而不衰,不仅仅是因为它有经济价值,还因为它包含着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可知,文章又从“育人功能”这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观点。由原文“老子说他有三宝,墨子认为俭节则昌,淫俠则亡,管子中多处强调应当去奢、节俭,上述引证足以表明,尚俭作为一种美德在先秦已传遍华夏大地”和“是诸葛亮。他在写给儿子信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在论证过程中,引用了老子、墨子、诸葛亮和管子中的话,作者主要运用了引证法,以大量的名言警句对观点加以论证。(二)现代文阅读U(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祖巷(节选)王剑冰进了村子就看到了高高的牌楼,上面写着“珠巩古巷”,吾家故乡我先见到了家乡的花,艳红艳红的,一问,洛神花。守着花的女子说,这种花富含氨基酸,剥开花瓣泡水,对人好着呢。八百多年的驷马桥卧在彩虹里,桥下一道水,流得更久。石雕门楼框着悠长的古巷,巷道铺着石子,凸凹的感觉,透进脚心。雨和尘沙,会顺着凹痕滑走,滑走的,还有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的时光。明清时期的老宅子,有些挺立着,有些歪了肩角。灰薄的瓦,干打垒的墙,墙上刷的白灰,掉了一半的皮。一口“九龙井,依然清澈甘冽,酿出的酒、沏出的茶都味道醇厚,制出的豆腐也嫩滑爽口。慢慢地发现,这些拥挤的房屋都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不唯是生活功能,还有团结功能。瞧,屋头大都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