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家讲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解读(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家汇报人:Z J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提升工程2.0解读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充分激发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的关键举 措。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已初 步显现,但与新时代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数字教育资源开发 与服务能力不虽,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教育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具备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信息 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高端研究与实践人才依然短缺。 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 式变革、体系重构,需要针对问题举起新旗帜、提出新目标、运 用新手段、制定新举措。 工程1.0工程
2、2.0 成果层层: 在个人与组织绩 效方面所产生变 化 行为层为层 : 在实际 工作环境中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层习层 : 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收获 反应层应层 : 对学习条件的反应和满意度 1.0:关注个人能力 2.0:关注学以致用 和学校发展 工程1.0 VS 工程2.0 工程2.0工程1.0 2.0的目标是什么? 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 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 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其中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 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
3、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 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 新发展。 以校为本 困惑 为什么在培训班表现优秀的学员,回去 以后学生并没有发生变化? 10:27:24 2013RFS支行的培训 支行销售队伍: 1.销售入门 2.销售导入 3.对比销售技巧 4.“零缺陷”备忘录 5.再创销售辉煌 支行经理主管层: 1.学习积极的进攻性战略思考 2.支行特色服务促动师技能 3.制定支行的战略销售与服务计划 4.运用教练技术辅导分支员工 支行高级管理层: 1.高效的支行运营 2.支行特色服务促动师技能 3.服务型领导团队 4.教练辅导分支员工 支行的全员培训: 1.理解当前的绩效水
4、平,制定集体的销售 与服务目标,然后全力以赴达成目标 支行的销售与服务目标 销售与服务的理念 柜员、迎宾等前台服务人员: 微笑服务、激励型领导 愿景驱动的校本研修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理念 学校的信息化 教育发展愿景 学校管理团队培训 形成信息化教育教 学规划 形成校本研修计划 形成校本应用考核 办法 教研组长校本研讨 形成教研组能力提 升方向 学习相应的要求与 标准 制定研修计划 教师研修与实践 确定能力提升目标 学习相关的课程 开展实践研学 基于课堂 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 基于任务 的学习 开发校本课程 开发学案 完成课题 出标准化测试 题 共同完成PPT 听评课 焦点评课 一课三磨 同
5、课异构 示范教学 学习课 程 录播课程 直播课程 现场报 告 工作坊 其他 阅读图书 本体知识测评 让我们听听米芾三日的故事 米芾三日胜三年米芾三日胜三年米芾三日胜三年 校本教研方法之一:焦点评课 每个教师与教研组一起,找准自己的练 功点(一至两个环节)。 在本学期的每次课中,都重点关注这一 至两个环节,并告知评课者 评课者也重点针对这 一至两个环节提 出建设性的意见。 应用驱动 思考:721法则 10:27:24 美国创新领导力中心的研究成果 721法则 10%:正式学习 结构性、按计划开展 20%:教练辅导 其他人,交流对话、社交 网络 70%:非正式学习 体验与实践,有挑战性的 工作 J
6、UST IN CASEJUST IN TIME 以先进技术类课程为例 学时驱动 VS应用驱动 学时驱动 关注学分 课程与作业可能没有关系 缺乏动力 最多达到“学习层”的水平 第一步 学习 课程 第二步 提交 作业 第三步 获得 学分 应用驱动 关注真实场景中的任务 课程与任务密切相关 有学习动力 可以达到“应用层”的水平 第一步 应用 任务 第二步 学习 课程 第三步 完成 任务 精准测评 工程1.0工程2.0 成果层: 在个人与组织绩效方面所产生变化 行为层: 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层: 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收获 反应层: 对学习条件的反应和满意度 培训后问卷 学习后作业、
7、考试 ? ? 1. 学校自主空间变大,管理的抓手是什么? 2. 学校发展目标及路径差异明显,如何引导? 3. 教师的实践应用如何检验? 4. 如何实现精准测评? 以校为本 基于课堂 应用驱动 注重创新 要点与挑战 校本应用如何考核校本应用如何考核 ? 精准测评 两个师傅教“轻功” 师傅1 师傅2 成果评估方法微能力测评 微能力测评:支持教师“做中学”,教师可以通过提交相应的实 践证据,证明自己具有某种微能力。 微能力测评点 维度 信息技术应用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学情分析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教学设计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3演示文稿设
8、计与制作 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学法指导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B7家校交流与合作 B8公平管理技术资源 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C4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 表达 C5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学业评价 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 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9、B10档案袋评价 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C7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教师可以用教学教学 实践成果作为证据,申请 认证他们已经掌握或发展 的能力。 提交材料形式 课程计划 学生反思 课堂录像 学生作品 课堂观察记录 教学反思 教学资源或工具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实践 问题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了解哪些学情? 呈现学情分析结果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能力 描述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分析学情,从而 从多个方面分析学情,包括学生经验、知识储备 、学习能 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等 精准确定教学的适切目标 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提供科学依据 为教学中动态调 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
10、供参考 实践 任务 1. 学情分析方案:提交一份针对某一教学主题的学情分析方案, 包括学情分析目的、内容(教学主题、教学对象、教学重点、学 习难点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2. 学情分析报报告:提交一份针对上述方案的学情分析报告解读 视频,说明分析对象、工具应用过程与方法、结果呈现与分析 等报告主要内容,视频时间 不超过5分钟。 微能力测评测评 指南的基本结结构和内容 微能力测评测评 的特点 面向实践能力导向精准测评关注差异 分解为若干项具 体、明确且相对独立 的微能力,促进教师 准确理解、精准提升 和快速发展。 区分环境与教学 应用情境,满足教师 个体和学校个性化发 展需求。 以采集和提交
11、教 学实践证据的方式, 推动教师基于课堂教 学开展自主学习、实 践应用和自我反思。 在真实情境中观 测教师知识、技能应 用情况以及态度表现 ,重在提升和发展教 师的实践能力。 能力测评测评 的过过程 选择 学习 实践收集&提交 分享 选择:基于实践需求与专业发展需求选择确定需要 参与的微认证。 学习:学习研究认证说明,明确能力的具体要求, 根据个人需要选择正式或非正式学习形式,如学习 课程、参与培训、请教同事、自主阅读等。 实践:基于工作场景进行开展实践。 收集&提交:在工作实践中采集证据材料,证据材 料形式可能包括设计方案、实践成果、交流互动情 景录像、申请者反思、用户反馈等,并通过平台提
12、交审核。 分享:通过认证之后将获得相应能力的数字徽章, 同时可在朋友圈中分享认证成果。 对标各要素 以校为本:学校选择领力点范围 基于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实践来收集证据 应用驱动:教师为通过微能力测评来学习 精准测评:30个微能力点 注重创新: Z J 校本应用考核的机制 省市统筹抽测 县区为主评估学校“整校推进绩效” 校级测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信息化能力测评应用于整校推进 第一步 学校明确环 境与现状 第二步 学校确定愿 景和目标 第三步 学校确定微 能力选择范 围和要求 第四步 教师选择参 加 Z J A学校普通高中 A学校:普通高中,每个学科教研 组的师资水平差参不齐,计划用 翻转课
13、堂的方式来提升学校在知 识传授方面的教育水准,提高整 体的教学成效,增强学习的针对 性。 计划采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A学校普通高中 愿景:让孩子们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资 源。 绩效目标: 全部学科使用可以支持“先学后教”的全套 信息化平台(至少包括知识预学习、试题网 上评测、学习结果分析等功能)。 高三年级核心学科的教师可以采用“先学后 教”模式以学定教,开展有效教学。 全校30%的教师可以开发面向重难点的学案 和微课资源。 学校升学率有显著提高。 Z J A学校普通高中-微能力点范围 高三核心学科教师和骨干教师其他教师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B2 微课程设计与练习 A13 数据可视化
14、呈现与解读 C3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B2 微课程设计与练习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应用驱动”的学习 理解 要求 开展实践、参加教研、 收集证据 直播 答疑 个别 辅导 提交 分享 能力 测评 网络 课程 选择 能力 点 实践学时 培训学时 建议为学校设置套餐 发力学校 关键人群 做中学 发展测 评 精准测 评 机制 破解 范式 变化 重点 突破 评估 变革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落实了以校为本的学习 使大规模个性化的能力提升 成为可能 促进了培训范式的转变 成果层: 在个人与组织绩效方面所产生变化 行为层: 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层: 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收获 反应层: 对学习条件的反应和满意度 谢谢 Z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