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表扬的7条原则与技巧

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4.58KB
约31页
文档ID:187541342
表扬的7条原则与技巧_第1页
1/3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表扬的7条原则与技巧 既然,认可和赞赏这么重要,为什么不去认可或赞赏自己的员工呢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不知道如何去认可和赞赏自己的员工 美国著名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权威斯蒂芬p.罗宾斯在其《金融时报》最佳畅销书《管人的真理》中介绍说,有1500位来自不同岗位的人接受了一项调查,旨在发现什么是最有力的职场激励因素,他们的反馈是,认可、认可,还是认可 另一项研究发现,员工认为管理者对他们工作佳绩表达的谢意是各类激励因素中最重要的但遗憾的是,58%的研究对象说他们的头儿从来没有说过一个谢字 世界顶级激励专家艾德里安高斯蒂克和切斯特埃尔顿在其《纽约时报》畅销书《胡萝卜原则——比薪酬更有效的激励方法》中介绍说,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做过一次调查,在“影响员工敬业度的因素”这个问题上,大家都把“赞赏”排在了工资的前面但他们的调查还发现,有高达74%的领导者不去赞赏自己的员工 既然,认可和赞赏这么重要,为什么不去认可或赞赏自己的员工呢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不知道如何去认可和赞赏自己的员工 这里,根据我的学习和经验,提出以下7条有关表扬的原则与技巧。

1.要表扬,就不要有批评你想要表扬一位员工,就不要含有批评的味道,也不要说“但是”一类的话又表扬又批评,对方只会记住“批评”不会记住“表扬”,不会达到“表扬”的目的 实际上,表扬就是一种“给予”,既然是给予,就要热情洋溢,理直气壮,不要吞吞吐吐,缩手缩脚,好像这样做有什么“舍不得”,或者对方“不应得”似的,让人心里不痛快,不敞亮 2.公开表扬,宜对事不对人 是不是要公开表扬,这要分情况分场合,不能一概而论有时你表扬了一个人,却打击了一大片,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也不会觉得受到表扬是一件多么光彩的事,表扬反而起到了消极的影响 公开表扬应多注重团体的价值和行为,以提升团体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团队而不是个人始终应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和方向所以,公开表扬要讲究技巧,以表扬事来表扬人,以表扬团队来表扬个人 3.如果公开表扬一个人,不妨先私下进行 并不是说公开表扬就一定要对事不对人,实际上,如果一个人的贡献和业绩非常突出,公开表扬也是必须的,旨在树立一个典型,倡导一种精神,宣扬一种价值 这种情况下,最好先私下单独与对方谈一次,甚至可以提前做一些“铺垫”,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共识,再进行公开表扬。

这会让对方感觉老板是真心信任自己,增加表扬的“隆重”与“惊喜”感,让表扬更加出彩 4.私下表扬,宜对人不对事 如果你觉得个别人表现突出,让你很欣赏,但又不宜公开进行,那么可以私下进行,把对方叫到身边“说道说道”特别是对自己的亲信或身边人不易过多地公开表扬,这反而容易“孤立”你的亲信和身边人 私下表扬更多的是传递一种赞许和信任你很优秀(因为你行,所以你做事也行)因此,私下表扬着重于个人的成长,你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向对方提出进一步的期望和目标 5.下属的人在哪,你的表扬就在哪 走出你的办公室,随时随地进行表扬这与我们上面说的公开表扬不是一回事,这更像是“见面打招呼”让表扬更加亲切、及时和具体,也更加有感染力 不要总是端着架子,扳着面孔,经常下去走一走,哪里有辛苦劳作的下属,就到哪里去,哪怕是一声问候也是莫大的激励比如拍拍下属的肩,对下属的一些值得鼓励的行为和表现给予当面的赞许,也可以问候一下下属的家庭和生活情况等 6.下属的心在哪,你的表扬就飞向哪 表扬的最高境界就是随心所欲,不是想怎样就怎样,而是要用你的心去追随下属的心,让表扬随着下属的“心”飞扬,让下属的心为你动起来。

好的表扬一定能够说到对方心里去,知道对方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比如,当下属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时,可以把他带到老板面前“夸夸他”,这样会更加激励他的上进心;当你的下属远离家乡,或者很少回家的时候,就向他的父母或家人“说说他”,这样更容易打动对方,安心工作 7.表扬作为手段,需要很好的谋划 实际上,表扬是无式可循的,你可以公开,也可以私下;你可以表扬团队,也可以表扬个人这需要你因人因事因时,依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需要很好地设计一下,让你的表扬更加有效果 每个人的性格、需要,以及文化、背景都不一样,这就需要区别对待,不能一视同仁比如,当你的某个下属是一个刺头时,可以先挫挫他的锐气,再找机会表扬他;当你的某个下属总是得不到表扬时,可以有意识地给他一些表现的机会,让他也“冒冒头” 而且,依据所表扬的“事件”“行为”等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同时,表扬还可以结合一些“小礼物”来进行,比如一张纸条、一束花,甚至一个电影票、一顿饭等 总之,不要把表扬简单化,也不要把表扬复杂化,但一定要更加人性化,还要符合组织价值和道德的追求 第二篇:奖励表扬学生的原则奖励和表扬学生的十一条原则 济济一堂的教室里,一位青年女教师的公开课正在进行。

老师的脸上充满着甜甜的笑容,每一个学生一旦正确地回答了问题,她都热情洋溢地表扬:“啊,真聪明非常了不起怎么这样能干,真是个好孩子旁边许多听课的同行、领导和专家也都笑盈盈地点头赞许 下课后开始评课大家认为这位教师的课十分成功,说了许多赞美的话,还特别赞赏她很会通过表扬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时,一位专家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发现这位老位老师在表扬学生的语言策略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是吗所有在场的人脸上都露出了困惑的神情 奖励、表扬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都属于“正强化”过去所有的教育学、心理学著作都认为“正强化”能鼓励学生加强他们的良好行为在学校里,也许奖励的手段还不算多,但表扬学生一般是教师的拿手好戏 在有关表扬的心理学研究中,以经典的“赫洛克实验”最为著名 赫洛克(hurlock.e.b)曾经以106名四五年级学生为被试对象,要他们练习难度相等的加法5天,每天15分钟他把被试对象分为受表扬、受忽视、受训斥和实验4个组,每天做完加法作业后分别施以表扬、训斥、忽视等不同的刺激,结果发现受表扬组的成绩提高最为明显 绝大部分教师肯定也认为奖励、表扬是师生沟通中几乎战无不胜的“法宝”。

只要奖励、表扬学生,效果总不会错很少有人想到这些“正强化”的手段还会有什么副作用 最近的一些心理学研究发现,虽然奖励、表扬总体上能够激励学生,但做法上却大有文章如果不注意讲究原则和策略,不但效果不好,还可能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这里,把有关教师奖励、表扬学生时所需注意的原则和策略总结出十一条,可以称为十一条“军规” 一、期望与效价原则 国外的许多学校现在已经把企业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些方法运用到了学生管理中,而且确实行之有效 例如,美国的一个学校在褒奖学生时,根据管理心理学中“期望与效价”理论(人做某事的积极性等于成功概率和价值判断的乘积),采用了发“代币券”的形式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得到持久强化如果学生有某种良好行为被教师表扬,他可以得到一张价值若干元的代币券,并可用它在学校的小卖部换取同样价值的小商品 如果学生当时不去兑换,并继续保持他的这种良好行为一段时间,或又有新的良好行为被表扬,就可以到教师那里换取一张面值更大的代币券如果学生仍不兑换此券,并继续保持良好行为一段更长的时间,教师的处理方式则仍根据以上原则类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绝大多数被表扬的学生都选择了持券待“兑”的方式,眼光“短视”的学生确实并不多见,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二、奖励内部动机为主原则 此原则来源于心理学中著名的“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在实验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 1西效应 根据德西效应,教师在奖励和表扬学生时,要运用“奖励内部动机为主”原理,使学生更关注自己的成长平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一旦发现学生的良好行为并给予褒奖时,要注意引导他们朝自我成长的方向发展,而不要引导他们仅仅去谋取一些物质上的“蝇头小利” 例如,对表现好的学生,如果有体育才能,可以推荐他们参加球队;如果有文艺才能,可以推荐他们参加乐队、合唱团、舞蹈团,或为他们举办演出等;如果在写作、发明创造等方面有成果,可以为他们举办成果的公开展示等 三、延后褒奖原则 西方人称此原则为“老祖母的原则”先好好吃完晚餐,然后才可以吃甜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旦驱使你去做某件事的诱因消失之后,即使有再好的意向也难以实现因此,教师要设计好让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的诱因和方法,使学生先全力以赴地做好一些他们该做的,然而又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最后才能得到表扬或奖励。

把对学生有吸引力的目标分解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种,让他们明确地朝着这些目标去努力,是激励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 要让学生记住,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或者,太早得到的葡萄一定不够甜 四、表扬重点是行为而不是人格原则 心理学家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和学生交往时经常就一些小事任意涉及他们的人格,就会使学生认为自身的价值必须依附在他人给予的赞同、不满等评价上,影响他们整个身心的发展 请比较下面的实例: 正例: 这篇作文的水平很高,它对中学生的心理有深刻的描绘 最近你的作业做得很认真,字迹也端正了我会在学生联系册上告诉你的家长 反例: 老师觉得你很了不起,文章写得这么棒 最近我认为你变成了个好孩子 同样,在课堂上面对着全班学生时,老师不应该对一些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随便说:“很棒因为其他未能回答出问题的学生一听后很可能会感到自己“很差、很笨” 这时一般的口语策略通常是不错、正确、答对了”等中性反应,这些反应没有附带对学生人格的评价,教师可以放心使用 五、不能太廉价或过度原则 教师太廉价或过度的奖励和表扬经常会起反作用,这是因为: ①会使学生觉得老师不是真心的,而只是一种惯用的手段。

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一种刺激持续时间太长,人们就会因为“适应”的缘故而变得不再敏感因此,教师虽然说不上必须“借褒如金”,但也应该适当注意奖励和表扬的“发行量”,从而保证你说话的“含金量” ②如果老师对学生的一些好行为感到太惊讶,学生会理解为反面的不良行为也不会很严重,而且这类行为很快就会发生 试看这样的表扬: 谢小强今天非常好,20分钟里都没说过一句废话 那么,30分钟后,可能有很多同学开始说废话 ③心理学认为,老师大多赞美他所期望的行为,则隐含着他原来正期望着相反的行为可能会发生特别是一些正处于逆反心理状态较严重的年龄阶段的学生,经常会想找个借口与老师“对着干” 六、不随便比较学生原则 教师要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来健康发展并且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优点而不能动辄就把学生互相比较人比人,比死人”,什么事都让学生互相比较,是很一种拙劣的教育手段在奖励和表扬学生时也同样必须遵循这个原则 遗憾的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却是类似下面这样的情景:美术课上,颇感失望的教师“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