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一)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87489845 上传时间:2021-07-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12机制1w姓名:谷阳正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城乡在就业、创业、入学、生活等方面的差异,农村青壮年等人都到城市打拼生活,不少老人都留守在家。据调查显示农村老人赡养问题不容乐观。 老年人口作为社会存在的一项价值主体,一直扮演着权威和被尊重的社会角色。对老年人的敬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涵。而在现代经济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老年人的赡养的美德正被人们目不暇接的现代观念无情的吞噬着,老年人正成为被边缘化的一族。 农村赡养问题不容忽视 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发展。而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

2、存条件的各项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面临这些情况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目前,我镇农村养老还是沿用一贯的家庭养老模式:大多数依赖自己的儿女。老人们的要求非常低,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儿女们的常回家看看就够了,但这样的生活都不能被满足。调查情况看来,我镇一些老人生活艰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子女间非常攀比。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赡养老人的责任现象比较严重。如钦工镇士銮村73岁的陈某有三个儿子,现都已成家独自生活,老人则住在原先未拆的旧房里。原先三兄弟商量好没加拿出一定的粮食赡养老人,可后来老二以父亲在老三结

3、婚时话的钱比他的多为由拒绝赡养老人,老三媳妇则以结婚时老人怠慢了娘家人为由业不尽赡养义务。老大开始还按时给老人生活费和粮食,后见两弟弟不尽义务,业停止供应。 2、养老体制的不健全。“养儿防老”的的观念在我镇已经根深蒂固了,人们的传统习惯是老人任靠子女抚养,他们年轻是为子女上学、结婚耗尽了全部积蓄,有的甚至把住房业全部让给了子女。由于农村养老制度的不健全,老人大多没有经济来源,年老时在经济上就完全受制于子女,这就使得很多自己尤其是儿媳视赡养老人为负担,老人在家里经常受气。 3、少数子女道德沦丧。在农村有些子女不仅不善待老人还虐待老人,有的子女不体谅老人反而使老人饱受委屈,同时,很多老人收到了虐待

4、也往往采取迁就忍让的态度,这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 4、非法迷信步入误区。由于受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有些人把养儿防老片面理解成在老人去世后有人送葬,吹吹打打风光一番,以为这就是孝顺,造成薄养老人,厚葬成风。 农村养老问题严重干扰了农村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安宁与秩序,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正视这一问题。 我镇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 在现代化与市场化的过程中,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许多挑战,具体表现在: 1、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功能弱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分离,子女对老年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有调查表明,38的独生子女父母

5、最担心的是孩子发生意外事故或者生病,90%的独生子女父母认为“只生一个孩子对父母未来的生活和养老不利”。他们担心唯一的孩子因工作或者其他的原因离家远去后,自己生活没有依靠。家庭的小型化,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着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 2、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 随着经济发展的提速,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农村的青年涌入市区工作。迫于岗位竞争压力,使他们武侠顾及在农村的父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向子女倾斜,造成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生活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6、 3、平均寿命延长、自理能力下降 传统的养儿防老习惯使得老人并不具备维持生计的充分收入,他们属于最为脆弱、不受注意和得不到保护的群体。在经济调整时期,老年人尤其面临着风险。在我镇这种情况更为突出。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不断延长,根据淮安市人口资料(2021年5月)与现在人口状况对比,高龄老人成倍增加,年龄增长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一切必将加重家庭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 现实各种因素的结合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和慰藉也不像过去传统模式下那么密

7、集和经常了。随着家庭人口外流,子女在外地学习或工作,两代人只好分居两地。而由于经济市场化所带来的“孝”文化的衰落以及老人自身经济能力的弱小,决定了农村养老质量的下降。 逐渐兴起的多元化农村养老模式 当前,我市农村的养老方式已逐渐摆脱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一个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农村养老格局正在形成。许多新的养老方式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认真分析比较研究不同的养老方式,寻求一种适合我市农村实际的养老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1、家庭养老 这是当前我市乃至全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

8、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我市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目前农村老人中只有6.2%的“五保”老人才能获得集 体养老,其余93.8%的农村老人的养老方式完全是家庭赡养。但这种模式存在的很多问题也值得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2、集体养老 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养老院和五保制度。近年来,为满足老年人供养和护理的需求,我市建成了一所规模大、档次高、环境优的综合性老年公寓,曾被省厅命名为“江苏省示范性养老机构”。同时,五保老人供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6个镇的敬老院全部达到省标

9、,设施完备,有3家被评为省文明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5%。 、养老保险 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在我市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全市有12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但由于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行还需要一个过程。 、储蓄养老 我们在农村调查时发现,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我市农村仍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农民对养儿防老已产生疑虑,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手头有钱,才掌握养老的主动权,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年老之用。但低利率、高膨胀以及高额的医疗费,

10、使得储蓄养老已无太大价值。 5、居家养老 去年,我们分别对红专、英雄、广宁、文化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调查,调查总人数745人,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占3.9%,独居老人占16.7%,无养老保障占20%,长期患病占0.7%,需要服务的占调查总人数的3%。为此,根据老人健康程度和需求的不同,为其提供不同的社会服务的方式:对健康老人提供交通和伴陪、老年食堂、法律服务等;这些服务为老人安全和健康地独立在家居住提供了尽可能满足需求的帮助和相应的保证。 今后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选择 当前我市农村养老依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尽管有了许多体制和模式上的创新,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11、今后,我们还应该从以下角度入手,加强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 1、通过宣传教育,浓厚尊老的社会氛围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和范畴。几千年来,孔孟首倡的孝道,历经朝代更迭而日臻完善,成为维护家庭养老的重要根基。改革开放后,一些人极端利已主义思想膨胀,不仅不履行对父母、对老人应尽的义务,反而刁难甚至虐待老人,败坏了社会风气,也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通过多种宣传工具,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做好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工作,仍有其现实意义。通过这种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尊老敬老养老是宪法规定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老人不仅是家庭奠基人,为社会创造过财富,年老

12、后理应受到尊敬和照顾,不尊重甚至虐待老人于法于理于情皆不容。并通过社会舆论约束,从道义和制度上规范人们的尊老敬老行为,改变过去片面的女儿不养老和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观念,使老人时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颐养天年。、建好农村老年协会,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农村老年协会,是党委、政府联系广大农村老年人的桥梁和纽带。由于其成员直接来自农村老年群体,因此,他们最了解老年人,最关心老年人。目前,我市6镇(区)均设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各社区村都有老年协会,全市各级老年协会注重抓好自身的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功能明显增强。为了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我市建立健全了符合本市实际的激励机制

13、,并在全市开展创建敬老模范村、敬老模范社区活动。特别是我市依靠基层老年组织,启动了家庭赡养责任书工程,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证明,农村老年协会不仅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情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提高农村养老质量,也有利于各种邻里互助活动的开展,从而形成人人关心老年人、人人帮助老年人的良好社会环境。 3、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强化社会的保障职能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形势越来越严峻,仅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是难以支撑的,完全依靠集体养老也是不现实的。只有逐步建立起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负担、农民自我储蓄积累式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才能够有效地缓解白发浪潮的冲击。目前在我市施行的农村

14、基本养老。在资金的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国家给予适当扶持补助;在保险形式上,可以实行农村务农、务工、经商等各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一体化,凡属农村人口,年满18周岁,男不满60岁,女不满55周岁的农民均可投保。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保基金的效益,以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日趋完善,并和家庭赡养相结合,共同促进农村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4、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家庭养老仍是我市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方式。我们依托农村社区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立了家政服务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将一些原来由家庭承担的事务性工作纳入服务范围,八桥镇和英雄、广宁等社区利用 党员、老年协会班子成员及邻里

15、,采用结对的方式,给高龄老人、残疾老人、空巢老人等予以生活照料、清理卫生等服务,为居家养老服务作了有益的探索。 总而言之,养老问题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问题,因为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目前,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建设,逐步构建了公办、民办、居家“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一是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服务。二是稳步发展民办养老服务。三是发展居家养老。面对社会老龄化,我市的农村养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正确解决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才能让大多数的人生活安康,才能全力助推“双提升”。 第 9 页 共 9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