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圈构建路径研究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87189610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圈构建路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圈构建路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圈构建路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圈构建路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圈构建路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圈构建路径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圈构建路径研究 徐维莉曹建斌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局部,对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开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现状的调研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校企共建社团视角,围绕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圈的根本结构和构建路径展开研究,以期为相关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改革提供帮助。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共建社团;“双创教育生态圈;构建路径20211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1.1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现状通过对江苏、山东、内蒙古等地区局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大局部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双创教育课

2、程,但在师资队伍、教学形式、授课内容、课程与专业的融合程度及实践训练载体上存在较大差异。师资队伍方面,“双创课程多由专业教师、辅导员或行政人员兼任,局部高职院校聘请企业人员以“入校宣传、讲座的形式展开“双创教育,但专职从事“双创课程教学研究工作的教师占比缺乏40%。课程设置及教学形式上,87%的受访院校开设有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有3873%的学校作为必修课,4560%的学校作为选修课;877%的受访院校定期组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但经常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仅为2277%。教学形式多以开设讲座、成功人士案例分享、课堂就业指导的方式展开,调研显示,有47%的受访院校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

3、双创课程。课程教学内容方面,高职院校多倾向于对“创新创业竞赛的指导,其中,8015%的受访学生更乐于接受和加强创业根底知识和创业实务方面的学习,8861%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有必要,473%的受访学生有创业方案。实践形式方面,学生最希望的创业实践形式分别是到企业实习占7498%、参加学生创业社团占6275%、创业孵化实践占5071%。1.2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2.1对“双创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理念更新不及时“双创教育是我国在进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根据社会经济开展和学生个体的实际需要提出的教育新模式。2021年?教育部關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

4、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213号中明确指出:“双创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开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双创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更侧重于对学生创业根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培养。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还处于探索和初级阶段,对“双创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思维模式还处于“开设几门创新创业课程“简单技能和经营知识的介绍等层面。因而,许多高职院校出现了“双创教育与专业开展、企业需求无法有效融合的局面,学生也仅仅是了解创新创业的根本含义而已。1.2.2专业“双创师资力量缺乏,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一支具备扎实理论根底和丰富实践经验

5、的师资团队,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双创教师团队都由校内“兼职教师担任,在“双创教学与实践指导体系上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体系上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根底等相关课程,但是与学生所学专业融合程度不高,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创业导师库建设也不到位,在培养形式、层次、方向等方面存在单一、初级、培养方向不明确等问题,不能满足对学生持续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局部高职院校还存在“生搬硬套本科院校和兴旺国家创业模式的问题,外乡化“双创教育缺失,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1.2.3“双创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尚未形成良性“双创培育生态为积极响应国家“群众创

6、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局部高职院校建立了专门的“双创实训平台,“双创中心、孵化基地或双创空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多数大学生“双创实训基地存在配套不完善、经费更不上、政策不灵活等问题,使得某些创新创业工程存在“中途夭折“进行不下去等问题。此外,调研发现,64%的受访高职院校存在“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问题,导致某些创新工程并无实际市场、工程转化率低等问题。由此可见,“双创教育的开展还需要良好的培育生态,需要集聚“政-行-企-校多方资源力量,实施联合共建、资源与效益共享。总之,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和时代开展的需要,承当着培养创新型、高级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如何解决高职院校“双创教

7、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开展阻碍,是当前高职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事情,而基于“校企共建社团视角,打造“双创教育生态圈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2“校企共建社团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圈的根本结构“社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以“校企共建社团形式将企业行业在技术、技能、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优势引入校园,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素养、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也是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双创能力的又一创新形式。“双创教育生态圈涉及的资源要素较多,其根本结构如图1所示。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基于“校企共建社团的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圈构成,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核心圈层、内圈

8、层和外圈层。围绕着核心主体“学生与师资,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共建社团包括“双创训练社团、“双创实验社团、“双创孵化社团等,加强各参与主体或构建要素之间在参与程度、参与方式、育人成效等方面的联系。实践中,高职院校需要以先进的“双创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学校、企业、政府、行业、社会等多方资源的整合,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气氛;并可以专业社团的形式,结合专业知识以“导学做行的方式贯穿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进而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实现“双创教育生态圈的良性循环。3“校企共建社团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生态圈的构建路径1树立“协同+共建+共享的教育生态理念

9、,通过校企共建社团加强“雙创教育生态圈各主体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生物体系类似,从教育生态学观点出发,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是一个包含多要素、多层次、多阶段的复杂生态系统工程。建设“双创教育生态圈首先需要理解并明确“协同+共建+共享的合作育人理念,并依据区域产业开展现状和产业及就业政策指引,调整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实践形式,做到与时俱进,协同开展。其次,建设“双创教育生态圈,重在集合各方资源优势,实现协同融合。就产业创新开展生态而言,校企共建社团应以促进“技术研发产业变革经济开展社会进步教育改革技术创新生态链的形成为目标,采用“校校联合“校企合作“政、行、企、校联合等形式共建、共享“双创教育资源,协同开发

10、“双创赛事工程,组建“产教联盟,共建“双创产业园、创新工程孵化基地等。在运行模式上通过建设横向联合社团,扩大社团影响力,带来“资源集聚优势;同时通过纵向社团联盟,将“产业集聚“资源集聚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从而符合“双创教育实践中“理论创新实践验证实验优化创业孵化的规律。2协同共建“双创育人团队,完善“双创教育教学体系。师资作为“双创教育生态圈的核心主体之一,直接关系到“双创教育的实施效果。传统的创业教育中,由于师资力量比拟缺乏,因此往往只注重企业经营的流程化管理、产品效劳的研发、创新意识与创业技能的培养等“碎片化教育。而从“校企共建社团视角共建“双创教育生态圈,可以引入、集聚更多的专业师资力量,

11、分阶段细分到对应的“双创训练社团、“双创实验社团、“双创孵化社团等部门,形成递进式、合力育人机制。实践中,“双创教育教学体系建设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双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通过将“双创理论与根本技能教育以分类社团的形式补充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助于依据学生的个性化开展特点,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形成创新思维模式,建立起基于专业社团的“产业协同+双创教育+定向孵化+政策指引+社会效劳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全面开展。江苏地区局部高职院校已尝试围绕“校企共建专业社团思路开发了相应的“双创通识课程、“双创专业课程、“双创实训与实践课程、“双创拓展课程等课程教学资源。3

12、以校企共建社团为载体,开发更多“双创实践形式,搭建“双创成果转化平台,打造良性“双创教育生态圈。以校企共建社团为载体,引入企业管理机制,通过共建、共享“双创实验室、研究院、俱乐部等形式,让受教育者体验“研究实验验证的过程,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运营模式下树立“双创意识,感受创新过程。同时,以校企共建社团为载体,更有利于集中“政、行、企、校的专业人才与资源,通过共建、打造特色产业创客工厂、众创空间、“双创孵化园等,形成特色产业创新链。此外,可以依托专业社团或社团联盟联合举办创客沙龙、“双创竞赛,通过集聚“双创教育生态圈中各方资源,搭建“双创成果转化平台,为学生的“双创构思提供一个专业的展示平台,让学

13、生深刻地认识到创新创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也为“双创转化为生产力奠定实践根底,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善、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参考文献【1】徐维莉,葛鑫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构建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83-86.【2】张盼盼.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及策略J.科教导刊,2021,6:181-182.【3】庞晓琛,郭红.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苏南地区高职教育生态圈现状分析J.科技风,2021,6:58-59.【4】陈谷平.基于“教育生态圈互利共生的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1,6:46-51.【5】沈宏格.校企共建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1,10:13-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