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统计数据得出了当前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的现状,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四个主要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提高河南人均可支配收入四个主要对策关键词】河南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对策居民可支配收入这个指标可以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看一个居民、一个家庭有多大的购置力就要看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指标一般来说,该指标增长快,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快反之,那么说明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是下降的一、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0.03元,比上年增长9.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57:86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19.18jG,增长8.7%2021年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1个省份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210.03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位居第24位纵向比,河南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同比增长较快,说明河南近年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横向比,河南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和兴旺地区差距很大,即使和同处中部的其他省份相比,此指标排名垫底,位于倒数第一,甚至比局部西部省份低,说明河南的居民人均支配收入总体较低,需要大幅提高。
二、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的原因分析〔一〕城镇化水平很低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共同计算得出,一般情况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很多,这样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受全省城镇化水平影响很大,总体来说,城镇化水平高的地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也较高河南的城镇化水平很低,2021年只有50.16%,在中部六省排名倒数第一,造成的影响是,即使河南的城镇、农村人均收入都比山西高,但是由于城镇化水平比山西低很多,训算结果是全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山西低,此指标在中部排名倒数第一也在情理之中〔二〕河南贫困人口较多截至2021年6月,全省共有城市低保对象99.9万人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有8103个贫困村,农村贫困人口576万人贫困人口年收入是很低的,甚至许多贫困人口没有收入,靠低保生活,贫困人口数量多必然拉低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三〕河南产业结构不合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经济结构关系很密切现代生产方式的集中表达是生产分工的细化与深化,从而获得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并取得规模收益,其核心是劳动效率能得到持续有效的提升,意味着经济开展水平较高。
在中国,第三产业产生的效率和效益比第一产业高,总体来说,人们从事第三产业获取的收入比第一产业多目前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不太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相对兴旺地区过低,总体经济开展水平较低另一方面,在目前的中国,第一产业结构内部各产业的结构比重也会对农民收入造成很大影响如果粮食作物比重过高,那么收入较低河南省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受到各种限制,比方思想限制、技术水平限制、市场条件限制等,农业在结构布局中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表现最明显的地方是粮食作物占比重比较高河南省内,作为农业大市的信阳、驻马店、周口、商丘四市的第一产业比重相对省内其他地市来说过高,所以它们成为全省经济最落后的地区归纳起来,产业结构不合理導致经济开展水平低,经济开展水平低导致人均收入低〔四〕河南劳动力人口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教育提高收入的途径是通过传授知识、技能来提高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使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比那些受教育较少的劳动力创造更高的价值,从而获取更高的收入而河南劳动力人口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是导致河南居民人均收入较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提高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策〔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河南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快速推进,有利于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开展,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在保障就业的前提下,围绕加快提高人口城镇化率,各地政府要抓紧研究本地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制定实施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方法,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人口转移进城落户,加快形成以郑州为核心,广阔中小城市为支撑的中原城市群〔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开展第三产业〔效劳业〕是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1.大力开展第三产业〔效劳业〕从放松管制、降低门槛、加强效劳等方面着手,创新效劳模式,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市场秩序、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效劳业开展的市场环境积极支持群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本钱、便利化的综合效劳深化效劳业综合改革,在市场准入、对外开放和财税、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撑方面,大胆改革创新扩大效劳业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效劳业要加快培育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高端会展等生产性效劳业,改造提升商贸批发、商务效劳、旅游餐饮等传统效劳业2.调整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河南是产粮大省,一直以来,河南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平安的责任,所以河南调整一产结构的前提是稳定粮食作物的产量,但为了可以腾出空间开展经济作物和其他经济产业,河南要依靠科技要素提高粮食产量,具体做法是促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与应用,实现良种与良法的配套,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另外,要实现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水产业生产的协调开展,大力推动经济农产品产业开展,使农民腰包鼓起来〔三〕打好脱贫攻坚战,争取解决河南贫困问题各级政府要坚持问题导向,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把各部门各单位在脱贫攻坚中的职责落实到位,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帮助,真正形成脱贫攻坚的合力河南数量众多的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将极大的提高河南全体居民的人均收入,也可以让广阔人民群众都享受经济繁荣开展的成果〔四〕开展教育,提高河南人民受教育程度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和其收入密切相关要提高河南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必须大力开展教育,提高河南人展受教育程度,提升劳动者创造价值和获得收入的能力河南应大力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把开展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开展的重中之重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之举,推动我省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争取使广阔人民的教育程度和素质明显提高具体措施:1.普及根底教育优化城乡根底教育布局,统筹规划城乡根底教育开展,结合产业布局、新型城镇化、人口流动等因素,科学编制根底教育布局规划;加快推进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开展和城乡根本公共教育效劳均等化,争取2021年全省义务教育人学率到达100%;争取尽快普及高中教育。
2.加快开展职业教育一要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培养一定数量的中端技能人才二要引导和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求,自觉承担效劳经济开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责任三是要积极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将河南大批无技能的农民工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技工或蓝领工人,从而提高其收入3.着力开展河南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2-3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同时从省外甚至国外引进高水平大学在河南建立分校或研究院,多管齐下培养出更多高层次人才,使之成为高收入群体四、结论河南当前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全国来说是比较低的,处于中部最低水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城镇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贫困人口数量众多;人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找到症结所在,可以“对症下药〞,循因施策,具体对策主要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河南城镇化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好脱贫攻坚战,争取解决河南贫困问题;开展教育,提高河南人民受教育程度这几项措施是提高河南人均收入的着力点,也是必由之路,时间长,任务重,但假设落实到位,不仅有助于解决河南人均收入低的问题,还能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1】杨汶鑫,王小舟.中国国民的收入分布与教育收益率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1〔5〕:115-119.【2】吕连菊.中部地區农村教育与农民收入关系检验[J].科技经济导刊,2021〔35〕: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