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简介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7093417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简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1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简介 1.基层多功能流动文化服务站的开发与应用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简称赣南,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07万人,分别占江西省的1/4和1/5,其中农村人口600多万人。如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特别是如何让偏远农村地区的农民朋友能够享受到基本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均衡性问题,是本课题探讨、研究的重点。多功能流动文化服务站合拢时,外形为一辆箱式货车,到达目的地后,通过具有创新、发明专利的机械伸展系统,可快速地将货车箱体伸展、扩大,形成一个宽敞、舒适、实用的封闭式文化娱乐场所,一辆车具有多辆相同长度大巴车的功能,

2、提高了文化服务站的服务效能,改善了服务站的服务环境,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方便地分隔成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卡拉OK、棋牌等)、艺术培训室、电子游戏室等,还能进行数字电影放映及小型歌舞演出,一车多用;流动服务车通过巡回、流动,在每个村庄驻停数日提供服务,从而实现常态、全天候、多功能的流动文化服务。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社区居民公共文化消费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为例“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是“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环节。文化部在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中也作出了“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战略部署。本课题通过

3、对社区居民公共文化消费行为的研究,分析社区居民公共文化消费模式,明确社区居民公共文化消费需求的特点与影响因素,通过制定相应对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理论和文化消费行为理论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全体公民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是否有效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决定该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因此该课题通过对社区居民公共文化消费模式的研究,确立社区居民公共文化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能够为相关政府部门、管理机构制订相应策略提供新思路、新视角。

4、该课题属于交叉性学科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拘泥于单一学科的视角,提升了该课题研究成果的现实解释力与预测力。该课题将采用适合于文化消费行为研究的科学方法,用实证方法对社区居民公共文化消费模式的形成与引导进行科学诠释,以期初步建立符合我国本土特色的社区居民公共文化消费行为理论。3.数字图书馆云平台建设及其在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云计算作为21世纪初新信息技术浪潮的标志性产物,已经开始对信息产业产生重大影响。正如IT界每一项新信息技术的出现都能引起图书馆界的极大关注并推动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升级一样,云计算在图书馆界的应用,也必将给图书馆带来全新的变化。因此,数字图书馆在经历了互联网时代、Web时

5、代、网格时代、Web 2.0时代后,正在悄然走进云计算时代,虚拟化将成为数字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本课题将结合云计算架构中虚拟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的特点,研究数字图书馆云平台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框架。通过研究数字图书馆云平台中每个层次的具体技术实现有效推动和促进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的目的。同时,通过研究公共图书馆统一认证方法和资源云服务体系,结合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业务实践和国家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内容,形成数字图书馆框架下全国公共图书馆统一认证与资源云服务模式,建立起公共图书馆统一认证与资源云服务试验平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实现利用云计算有效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简化基础设施

6、的管理与维护,以更低的基础设施消耗来建设更多的数字资源、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将数字图书馆云平台研究成果应用到数字文化建设中,可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古籍纸张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系统研究纸质古籍文献的无损检测技术一直是国内外图书保存和保护机构普遍关注的课题,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的相关机构就已经着手研究纸质文献的微损及无损检测技术,其手段主要有光谱分析和挥发物的色谱分析两大类。本课题研究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和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低成本地对固态、液态、粉末状的有机物样品的各种性质进行检测,目前已在食

7、品、制药、烟草、造纸、石油化工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十一五”期间由科技部组织的近红外光谱在制浆造纸领域的相关应用研究为纸张性质的无损检测技术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也为古籍纸张的保护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项目主要研究构建古籍纸张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系统,它包括古籍纸张各项理化性质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构建和模型相关性验证两部分内容。首先我们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籍纸张及修复用纸建立样品库,用国标规定的方法测定其理化参数,之后采用近红外光谱仪扫描纸张样品获得近红外光谱谱图,利用建模软件建立其相关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模型整合为古籍纸张理化性质无损检测系统。通过建立

8、该系统,在以后的古籍纸张检测中仅仅对纸张进行一次近红外谱图扫描,就能够获取古籍纸张大部分理化性质的数据,既保护了古籍的完整性,不对古籍造成任何损坏,还能够快速获得古籍保存保护状态相关的一系列理化性质的参数,这些参数不仅对于古籍的保存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对于古籍的鉴定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借鉴。此外,本项目的研究对于今后古籍保护和鉴定工作的科学化、数据定量化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推广也有着积极意义。5.缩微文献长期保存保护研究“缩微文献长期保存保护研究”课题,要解决文献缩微技术发展对缩微品本身的保存机理和环境影响,以及数字信息转模拟信息的应用标准。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缩微胶片的保存和保护,二是数

9、字存档技术应用研究。第一部分:研究醋酸综合征对涤纶胶片长期保存的影响,并研制一款可自动调节的“酸性气体检测及控制装置”。研究醋酸综合征对涤纶胶片长期保存的影响,找出长期保存胶片的更好方法,对于全国图书馆缩微品的存放和保存保护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国家文献资源总库的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气体检测装置灵敏度不高、不具备自动控制调节功能。气体酸性检测只能靠人工闻嗅,还没有成熟的气体检测及控制装置。因此,实现库房内酸性气体的科学检测及通风装置的自动调节势在必行。这项技术的研制成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缩微品国家母片库母片的长期保存提供技术上的保证。第二部分:数字存档技术应用研究。数字

10、存档技术也称为异质备份技术,是利用缩微摄影技术将数字信息转存到缩微胶片上,将缩微影像长期保存的优点与数字信息方便利用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它是目前确保数字化文献信息安全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单位都已开展数字存档工作,将数字化的文档等转到缩微胶片上进行长期保存,但都没有出台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也没有出台可指导实际工作的规范的工作流程。因此,尽快开展这项科研项目,可以争取率先制订出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有使用价值的标准和工作流程规范,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将其转化为正式的国家标准,最后,积极推动其成为国际标准。6.少数民族语言数字资源建设与检索平台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自

11、新疆改革开放以来,丰富的民族文化得到多种形式的传承,从过去主要依靠书籍转变为书籍、报刊、音像制品和数字资源等多种形式并重。在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读者倾向于从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因此图书馆越来越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而当前,国内外多语种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多针对大语种的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类的资源库较为匮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的“少数民族语言数字资源建设与检索平台”课题将填补图书馆界在少数民族语言数字资源研究方面的空白。该项目将通过浏览器模式来实现少数民族文献出版物的在线检索和阅读,资源采集以及平台搭建采用图片格式和国际化的编码标准,对形成的多文种出版物资源进行数字化阅读与检索,能够实现民族文字数

12、字资源在多种操作系统下的正确显示。“少数民族语言数字资源建设与检索平台”是一个带有创新性的信息文化传承平台。民文数据库的建设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基础上,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共享与处理技术,使少数民族文字的优秀资源在弘扬和维护民族精神过程中,能够起到推动新疆各民族进步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7.玉树地震灾区藏文文献遗产整理保护研究本研究在田野调查和系统梳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从事以下工作:第一,首次系统梳理和总结了玉树藏族自治州以往的藏文文献遗产整理研究状况,弥补了以往没有“汇石刻文献、口传文献、纸质文献、唐卡文献于一体”的缺陷。第二,全面而科学地评估玉树地震

13、中文献遗产受灾和文献传承人伤亡的情况,高度评价了各级党政机构在文献遗产的搜救保护、调查规划和整理研究三个方面所作的贡献,为制止谣言传播、树立新风正气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实据。第三,为在玉树历史上为藏族传统文化作出重要贡献的百位学者的个人文集编目著录,进而详述每位学者的生平列传和文集整理出版的学术动态。同时,对藏传佛教四大流派及其分支在该区域传播的历史渊源和现状做了全新的梳理,特别是对噶玛噶举派的分支索芒噶举与尼多噶举两派的发展演变研究更具特色,可以说弥补了该领域的学术空白。第四,科学分析了玉树文献遗产的特点和文献遗产受灾的实情,提供了九大文献保护任务和整理措施,为有关部门在玉树灾后实施文献遗产

14、整理保护工作,乃至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民委等八部委联合实施的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了具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措施建议。第五,通过古籍整理和调研双轨共进,该成果不但成为彰显“基础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成为便于文献检索的工具书,还将成为具有新的理论参照价值和拓展学术视野意义的成果,远远突破了长期只整理编目、没有理论研究的单一局面。涉足藏传佛教文献遗产的整理研究工作,将有助于修复灾区人民的心灵创伤,使之走出阴影,重建和谐玉树,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亦十分明显。8.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及其建设研究目前,由于国家信用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信用“基本法”,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各部门、各行业各自为

15、政,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协调,这使得信用信息分布在各个部门和行业,资源不能共享。我国尚未有一部关于艺术品市场的征信管理法规,缺乏对艺术品市场主体各环节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发布和使用的具体法律规范性操作流程,缺乏对艺术品市场征信行业统一的、具体的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没有明确的部门来统一管理全国艺术品市场的征信业务,监管部门的责任、义务与监管方式、监管内容等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该课题在研究中国艺术品市场信息化与征信体系建设问题、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主体、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系统、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建设、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政策、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体系对策等方面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我国艺术品市

16、场征信体系的架构,规划解决艺术品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守信者获得回报、失信者付出成本,保证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公平和效率。通过一系列惩戒措施的实施,达到彰显诚信、惩戒失信、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从而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9.基于微机械传感器的人体动作信息捕捉技术开发及系统研制在三维动画的制作中,我们需要根据脚本的要求为三维模型定义运动,如使用传统的运动控制技术,这将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工作,也是动画片生产中制约效率提高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内外业界开始了应用于动画制作的运动捕捉技术的研究,已研制成功各类应用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动画片的生产中,使本来需要数月来完成的工作在应用运动捕捉技术之后只需要短短数日即可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三维动画产品的创作效率。应该说运动捕捉技术的应用是动画片制作技术的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云计算/并行计算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