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对节能政策的响应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7093401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企业对节能政策的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工业企业对节能政策的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工业企业对节能政策的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工业企业对节能政策的响应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业企业对节能政策的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企业对节能政策的响应(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工业企业对节能政策的响应 节能是一项私益性与公益性兼具的工作。由于节能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完全一致,因此具有私益性。这意味着即便政府不对企业下达节能目标,企业也有动力开展节能行动。近年来,能源价格的上涨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成本压力,如化工、水泥、电力等高耗能企业的能源成本占其总成本的70%以上,促使企业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挖掘节能潜力。而由于工业企业的节能工作直接影响中国的低碳事业发展,因此又带有公益性质。本章以位于S省J市的HT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T电厂”)为例,辅之以其他工业企业的调研资料,分析“十一五”以来工业企业采取的主要节能措施、节

2、能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十二五”时期工业企业面临的新的节能挑战。由于案例中涉及企业具体数据,为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本报告特意隐去具体的企业名称及其所在地信息,所引数据均保持实际情况。一 工业节能总体表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节能在中国的能源战略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十一五”时期至今,伴随节能目标责任制这一新的节能政策执行机制的建立,中国政府的节能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进展不仅体现在企业节能行动的加强上,也体现在政府在节能领域的大量投资以及各项政府创新上(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2013a)。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出口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国扭转了“十五”时期单位GDP能源强度

3、不降反升的趋势,在“十一五”实现了单位GDP能源强度19.1%的下降幅度。进入“十二五”时期,尽管节能技术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如期完成,但受高耗能行业产能扩张、经济增速放缓、技术节能潜力收窄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我国工业能耗年增速与工业能耗弹性系数均有所反弹,工业节能工作总体并未达到预期(见图8-1)。2011年,国家制定了单位GDP能耗下降3.5%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的节能目标,但实际完成情况仅为2.01%和3.49%(见图8-2)。2012年后,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提高。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工业部门节能5%的目标。2012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

4、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47%,下降幅度已经超过了2011年的降幅(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b)。图8-1 20062011年工业能耗年增速和工业能耗弹性系数图8-2 20062011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和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一)节能技术应用“十一五”以来,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钢铁、建材、石油石化及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先进节能技术或工艺普及率大大提升(见表8-1)。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明显下降,虽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但差距逐年缩小(见表8-2)。千家企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已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国宏美亚(北京)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促进中心,2012。据初步统

5、计,千家企业单位氧化铝综合能耗、乙烯生产综合能耗、烧碱生产综合能耗等指标下降了30%以上,单位原油加工综合能耗、电解铝综合能耗、水泥综合能耗等指标下降了10%以上,供电煤耗下降了近10%,部分企业的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新华社,2011)。“十二五”的开局两年,重点统计企业吨钢、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氨、烧碱、纯碱、水泥、孰料、氧化铝、电解铝、铜冶炼等综合能耗持续下降,然而,大部分产品单位能耗下降趋势明显减弱(见图8-3)。由于并未出现巨大的技术革新,仅依靠原有技术和工艺难以持续大幅提升产品能效,未来挖掘节能空间的成本也将不断提高。而在部分行业,产品生产受气候条件影响,少数产品单位能耗甚至出现

6、波动,如电石综合能耗2011年比上年提高1.05%,铅冶炼综合能耗比上年提高近6%国宏美亚(北京)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促进中心,2013。表8-1 重点行业先进节能技术或工艺的节能效果与普及率表8-2 高耗能产品能耗国际比较(20052012年)图8-3 20052012年主要工业产品单位产品能耗(二)淘汰落后产能工业部门节能除了依靠技术进步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靠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国家以目标责任制的方式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的执行力度,并通过规制、激励等政策来保障其实施。以财政激励为例,“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对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补贴共计219.1亿元,各地方政府累计投入112.44亿元(清

7、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2012a;戴彦德、熊华文、焦健,2012)。在各类政策措施的保障下,我国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淘汰目标,12个行业均超额完成任务。“十二五”期间,国家提高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以2011年为例,共淘汰了18个行业2225家企业的落后产能,其中有17个行业节能目标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形成了约0.1亿吨标准煤的节能量。这一政策在2012年和2013年继续得到执行(见表8-3)。2012年淘汰落后产能名单中2761家单位的落后产能基本关停,从各省份的考核情况来看,多数省份已经基本完成淘汰指标。然而,由于大量淘汰产能被“以小换大”,部分高耗能行业产能的迅速扩

8、张使得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作用表现得不甚明显,甚至抵消了技术进步带来的部分节能效果。以钢铁行业为例,20062012年,全国累计减少粗钢产能7600万吨,但新增的粗钢产能却达到了4.4亿吨(张国栋,2013)。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2012年底国内钢铁实际综合产能约9.76亿吨计,按统计粗钢产量7.31亿吨计,产能利用率仅为74.9%(经济参考报,2013)。表8-3 不同行业节能目标和完成量(20112013年)(三)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根据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各地在“十一五”期间“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基础上开展了“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9、,计划实现2.5亿吨标准煤的节能量。“万家企业”主要是指年综合能耗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以及有关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17000家重点用能单位。万家企业的用能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其中工业企业数量占万家企业总数的91.1%。2012年12月2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万家企业考核情况,20112012年万家企业累计实现节能量1.7亿吨标准煤,完成“十二五”节能量目标的69%,但未完成比例高达9.5%,而“十一五”时期“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未完成比例仅为1.7%(见图8-4)。尽管大部分万家企业的节能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但企业之间完成情况差异较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由

10、于节能工作基础薄弱,仍面临较大的节能挑战。图8-4 2012年万家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二 企业的节能措施工业企业采取的节能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节能管理等。根据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20122013年在山东省10余家工业企业调研的结果,以及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2012年在福建省漳州市对322家企业节能机制的调研发现,几乎不同类型的企业都认为节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以及淘汰落后产能是最有效的节能措施(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2014;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2012b,2013c)。案例中的HT电厂凭借这两种节能措施以及节能管理制度的改进,顺利完

11、成了“十一五”时期“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所规定的节能目标。HT电厂始建于1958年,是S省第一座高温高压火力发电厂,也是J市电压支撑点和最大的热源厂,供热面积占J市集中采暖面积的30%左右。HT电厂先后经过六期工程扩建和增容改造,达到七炉八机,总装机容量102.5万千瓦。2005年,HT电厂综合能源消耗量达到131万吨标准煤,因此被列入“千家企业”名单(“十二五”时期被列入“万家企业”名单)。2006年,S省人民政府与HT电厂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规定HT电厂在“十一五”期间完成节能量15.71万吨标准煤(按单位能耗计算);2007年比2005年节约6.28万吨标准煤,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在200

12、7年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十一五”末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十一五”初期,HT电厂设备大多是同类型早期或试验产品(见表8-4),尤其是装机容量小于50MW的14号机组(装机容量分别为25MW、35MW、35MW和50MW),投产年代久远,设计、制造水平低,加之早期运行中设备超出力情况严重,机组的性能指标较差。虽然经历过数次节能降耗的改造提高了机组效率,但相对于近几年设计成熟的产品,效率仍然较低。2005年,HT电厂供电煤耗385gce/kWh,仅略低于S省限额标准(390gce/kWh),高于全国6000kW以上机组平均水平(370gce/kWh)(见图8-5),其中14号机组供电煤耗高达456.2

13、5gce/kWh,远高于300MW机组煤耗水平。2005年厂平均用电率为6.78%,基本与全国6000kW以上火电生产厂用电率持平,其中14号机组用电率高达12.07%(见图8-6)。表8-4 HT电厂发电机组一览图8-5 HT电厂供电煤耗(2005年)图8-6 HT电厂用电率(2005年)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后,HT电厂首先进行了节能管理制度改革,成立以厂长担任组长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企业节能工作,并推动工作落实。设立了节能、统计、燃料管理、分析等能源管理岗位,聘任生产厂长为能源管理负责人,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并提供工作保障。按照“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要求,HT电厂建立起节能目标责

14、任制,将节能目标分解到车间、班组和岗位,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定期对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落实节能考核奖惩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员工业绩考核范围,根据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落实奖惩措施。根据能源管理体系要求(DB37/T10132009),HT电厂于2010年建立体系文件,通过管理体系评价,按照体系文件要求实际运行,形成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效果明显。HT电厂组织员工参加能源管理师培训考试,截至2013年8月,已有10余人取得节能主管部门认可的能源管理师资格。尽管HT电厂加强了节能管理并进行了小型的技术改造,由于受煤炭资源制约,机组负荷率逐年下降,利用小时又不断减少,发电结构不合理,造成20

15、07年全厂煤耗升高,没有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按单位能耗计算,仅比2005年的综合能源消耗量节约2.62万吨标准煤,没有完成6.28万吨标准煤的年度节能目标。不仅职工的收入受到很大影响,而且由于执行节能目标“一票否决”制,HT电厂厂长被取消了五一劳动奖状和奖章的候选资格,对全厂触动很大。2007年之后,HT电厂依靠“上大压小”和对老机组进行供热改造打了一场节能翻身仗。2003年,HT电厂借J市东部新城区建设之契机,提出建设“上大压小”城市供热工程,计划建设两台350MW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替代原有的能耗水平较高的16号机组(见表8-5)。按照国家“上大压小”的政策要求,HT电厂于2007年11月提

16、前关停14号机组,节能效果明显。2008年,厂供电煤耗从2007年的379.35gce/kWh下降到351.24gce/kWh,顺利完成2008年的节能目标。HT电厂还先后于2007年和2008年对8号机组(330MW)和7号机组(330MW)进行供热改造。2010年4月,HT电厂关停56号机组(2110MW),“十一五”期间,小机组总关停容量达36.5万千瓦。2011年,910号2350MW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正式投产。表8-5 HT电厂“上大压小”城市供热工程通过“上大压小”与供热改造,HT电厂的能效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已达到全国同类机组中的先进水平。厂供电煤耗由2005年的385gce/kWh下降至2012年的311.23gce/k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云计算/并行计算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