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民生活能源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7093338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区农民生活能源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区农民生活能源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区农民生活能源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区农民生活能源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区农民生活能源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区农民生活能源问题与对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山区农民生活能源问题与对策 山区能源问题事关当地农民生活改善和首都生态建设大局。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北京市山区能源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但是,由于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活用能方式粗放、用能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长期存在,影响了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的有效实现,制约了山区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必须尽快研究解决山区农民生活能源问题。一 山区农民生活能源消费基本情况和特点北京市山区行政区划面积1.05万平方公里1,涉及7个区县、82个乡镇、1643个村,共有46.1万户、147.6万人。2008年,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248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554

2、元。近年来,随着山区农村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农民生活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一)山区农村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生活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从能源消费总量看,2008年全市农村能源消费为595万吨标准煤,其中山区农村消费400万吨标准煤,比2006年增长18.3%;三年平均增长8.8%,高于全市平均增速近2个百分点。山区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市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也不断扩大,从2006年的65%增长到2008年的67.2%,提高了2.2个百分点。从生活能源消费量来看,2008年,山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量为345万吨标煤,比2006年增长了22.8%,年平均增长10.8%;

3、占山区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06年的83.1%上升到2008年的86.3%,增幅略高于全市农村平均水平。|Excel下载表1 20062008年全市农村及山区农村能源消费量(二)山区农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优质能源消费不断增长从生活能源构成看,2006年山区农民生活能源主要是以烧煤和柴为主,消费总量分别占35%和39.7%,电、液化气、新能源和其他能源分别占12.5%、6%、0.3%和6.5%。到2008年,这一结构变化为以煤、柴和电三者为主,所占比重分别为42%、22.3%和23.2%,液化气、新能源和其他能源占比分别为7.5%、3.8%和1.2%。从中可以看到,薪柴秸秆等燃料使用量

4、呈显著下降趋势,煤炭消费增速逐年放缓,电、新能源等优质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大,且增幅逐年加大(见表2和图1)。|Excel下载表2 20062008年山区农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图1 20062008年山区农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从生活能源消费用途来看,山区农民生活用能主要用于做饭、取暖,2008年占比分别达到30%和68%。其中,做饭用能比2007年增长17.3%;取暖用能由于基数偏大,增幅略低,增长了6.4%。此外,2008年洗澡用能使用量为0.3万吨标煤(仅占总量的2%),虽然占比很小,但增幅最快,比2007年增长了20%。(三)能源消费支出大幅增长,占收入的比重不断提升20062008年,山区

5、农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额从4.69亿元增加到6.9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1.5%。其中,生活用煤支出总额从3.1亿元增加至4.5亿元;用电支出总额从0.54亿元增加至1.24亿元。山区农户平均生活能源支出从2006年的1017.4元增加到2008年的1501.1元,增长47.5%。以三口之家为例计算,农户年平均生活能源消费支出占户均纯收入的比例从4.6%增加到5.4%,农民用于生活能源的消费支出比例逐年提升。(四)能源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山区新能源推广运用取得初步成效近年来,北京市山区能源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山区乡镇全部完成了三期电网改造,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启动实施,“送气下乡”、“送煤下乡”等

6、能源安居工程开始试点并逐步推开,山区农民用能环境得到优化,用能终端档次逐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特别是2006年以来,大力实施“三起来”工程,加快了山区农村新能源建设步伐。截至2008年底,“亮起来”工程累计在山区安装太阳能路灯4.8万盏,有10万农户受益。“暖起来”工程累计在山区建设节能卫生吊炕18.36万铺,山区农户冬季室温提高了35摄氏度;改造既有民居1230户,新建节能民居2800户,使冬季室温提高了36摄氏度,取暖成本降低50%;建成97座太阳能公共浴室,解决了3万多户农民的四季洗澡问题。“循环起来”工程累计在山区建成生物质气化站50处、大中型沼气站28处、户用沼气400

7、余户,推广生物质炉1万余台,3.8万农户的炊事用能基本得到解决。“三起来”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山区农民的人居环境,促进了山区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态涵养发展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据测算,三年来,“三起来”工程共为山区农民节电1752万度、节煤16.25万吨,节约支出达到1.46亿元;共减排二氧化碳近45万吨,减排硫氧化物、氮氧化物6700余吨。表3 20062008年山区“三起来”工程量及主要成效二 山区农民生活能源消费和能源设施建设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北京市山区能源建设统筹规划不够,各区县及镇村发展不平衡,新能源建设存在诸

8、多困难,替代能源推广步伐较为缓慢。特别是山区农民收入水平低,能源支出负担重,煤矿关停地区农民生活用能问题突出,影响了当地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一)山区农民收入水平低,生活能源消费负担较重2008年,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248元,比全市低1500元,比平原地区低3000多元。山区低收入村有257个,占山区村总数的16%,低收入户达13万户,占全市低收入户的65.7%,占全部山区农户的28%。山区农户每年冬季取暖用煤35吨,按普通块煤800元/吨计算,开支24004000元,占农户收入的9%12%;做饭平均每年使用液化气3罐,按每罐85元计算,开支255元,再加上用电等其他能源消费,生活能源支

9、出占农户收入的15%以上。按低收入户户均收入8859元计算,生活能源消费支出占农户收入的31%。以房山区佛子庄乡为例,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76元,人均生活消费3408元,每户生活能源消费3063元,占农户收入的21%,占生活消费支出的30%。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3511元,按同等生活能源消费需求计算,低收入户生活能源支出占农户收入的29%,占生活消费支出的47.6%。(二)用煤依赖短期难以改变,煤矿关停地区农民生活用能问题日益突出煤矿关停主要涉及房山和门头沟15个乡镇,15.9万人。该地区对煤炭的依赖短期内难以改变,抽样调查显示,门头沟、房山地区2008年人均用煤量分别为505公斤、50

10、2公斤,远高于其他山区县。煤矿关停地区一方面禁止采煤,一方面用煤依赖,当地农民把有煤不让采形容为“守着馒头讨饭吃”。煤矿关闭后的短短几年,由于存煤已经消耗殆尽,农民只能以市场价格买煤,用煤支出大幅增加。门头沟区调查显示,煤矿关停后,每个农户一年买煤支出增加近2000元。另外,由于煤矿关停地区卖煤点很少,交通运输不便,农民买煤困难,不得不租车到较远的地方买煤,各项成本加大。(三)山区生活能源利用方式落后,传统能源比重过大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山区生活能源利用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煤炭和薪柴等传统能源使用比例过高。目前,煤炭的使用比例为42%、薪柴秸秆占22.3%,新能源使用比例仅占3.8%。此外,农民使

11、用原煤较为普遍,清洁型煤使用少;薪柴秸秆用量多,80%左右的山区农户做饭使用薪柴秸秆,山区农民一年生活消耗薪柴秸秆大约155万吨。能源利用方式落后还体现在农民用能方式粗放,薪柴秸秆基本都是简单直接燃烧,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据测算,1吨标准煤将产生2.6吨二氧化碳。按照2008年山区农民生活耗煤203万吨计算,排放二氧化碳531.8万吨。为降低能源支出,农民折枝砍树、私挖盗采的现象时有发生,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加大了基层管理难度。(四)山区能源设施建设统筹规划不够,区县镇村发展不平衡山区能源建设缺少总体规划,在管理机制、资金投入和建设布局等方面统筹不够。能源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间缺乏协调配

12、合,各自根据自身工作重点推广项目,补贴标准不一致,补贴比例高的项目容易推广,补贴比例较低的项目推广较难。能源建设采取市区镇村四级财政投入的方式,有些项目市级财政投入80%,区县自筹20%,财政收入薄弱的区县,建设相对不足。有些能源项目在各区县建设很不平衡。就“两气”工程来看,山区县共建沼气和秸秆气站78处,其中仅房山区和延庆县建设36处,占总数的46%,而昌平、怀柔、平谷等地相对较少,门头沟沼气和秸秆气化站仅建有两座。同时,有的区县平原地带和山区地带建设项目也不平衡。例如,怀柔区11座气站,仅平原地区的杨宋镇建有6座,山区一共才5座,而深山区只有1座。能源建设不平衡还体现在各种建设项目向重点镇

13、和试点村集中较多,能源供给极为缺乏的偏远村镇建设项目严重不足。(五)新能源建设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山区替代能源推广亟待加快步伐当前,新能源建设在后期管护、设施运营和技术应用等方面问题突出,制约了新能源的进一步推广。工程建设和设施设备投入由各级财政保障,但是后期管护缺少市级统筹,各区县根据自身实际自筹解决导致管护水平不统一,甚至有些新能源设施管护不到位,运行使用难以为继。基层普遍反映,太阳能路灯蓄电池更换成本高,支付压力大。特别是随着时间延长和太阳能路灯进一步推广,更换费用压力会越来越大。比如太阳能公共浴室,每年仅清洁、消毒和维护费用就要1万多元。以上这些开支都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后期管护费用面临

14、很大的资金缺口。同时,部分新能源设施运营艰难,特别是沼气和秸秆气化站运营亏损较为严重。为了鼓励农民使用清洁能源,村集体补贴气站以低廉价格供气,沼气每立方补贴1.5元,秸秆气每立方补贴0.3元,全市95%以上的气站运营亏损。气站运营亏损给村集体带来很大负担,尤其是山区偏远农村,村集体没有财力补贴,影响了气站的正常运转。另外,新能源生产应用技术还不够成熟,综合利用水平和使用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例如,生物质能产生大量焦油,容易堵塞管道,导致出气量小,影响使用效果;生物质压块热值低,持续燃烧时间短,大约两个小时就要添一次料,使用较不方便,以致有的农民闲置不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产品开发程度还不够,

15、综合利用技术需要提高,应用范围要进一步拓宽,尤其是冬季取暖用能技术还要不断提升。三 对解决山区农民生活能源问题的对策建议当前,清洁、高效已经成为能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解决山区农民生活能源问题,必须在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民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着力改变传统的用能方式,着力优化山区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利用与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农民生活改善等目标的和谐统一,形成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一)山区能源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1.山区能源建设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农民生活用能和优化山区能源结构为目标,大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利用新能源,建立山区能源发展的长效机制,逐

16、步形成以电力、清洁煤、燃气为主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有力补充,多元互补的山区能源利用体系,实现“炊事燃气化、采暖多元化、洗澡光热化”,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利用水平,努力推动生态涵养发展区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2.山区能源建设的基本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把能源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统筹城乡能源发展,完善山区能源供应体系,不断缩小山区与平原能源供应和消费水平的差距,加快推进能源配置均等化,逐步实现能源供给的城乡一体化。根据山区群众的生活需求,突出重点、有所侧重、急事先办,优先解决冬季取暖和炊事用能问题。多措并举,综合解决。解决山区能源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多种方式、多能互补。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条件和特点,综合采用清洁煤、电力、液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云计算/并行计算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