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行与重学问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7093289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尚德行与重学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尚德行与重学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尚德行与重学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尚德行与重学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尚德行与重学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尚德行与重学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尚德行与重学问 徐复观先生曾说“杨雄虽然从论语中提出颜渊的突出地位,但颜渊之所以为颜渊,他并没有真正了解”,并认为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1这就提出一个研究视角,即颜回之所以为颜回的问题,值得留意与研究。本文拟从德行与学问并重层面诠释颜回的生命特征,试图为“颜回何以为颜回”寻找答案。颜回是孔子最称许的弟子,是儒学初创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无论在生前还是身后,都受到人们的推重。在孔门求学时,颜回便被孔子赞为“贤哉”“好学”“不违仁”等;在死后,又被尊为“复圣”,名列七十二贤之首。论语中将颜回列入德行一科,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将颜回置于七十二贤之首。北宋周敦颐尝指点二程寻孔颜乐处,在宋明理学家中

2、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学界研究多侧重于肯定颜回的德行方面,突出其德行上的造诣。这种颜回形象的阐释显然是沿袭了传统的观念,仅从德行层面讲,传统上侧重于颜回德行的诠释也是不够充分、不够全面的;而仅从德行一方面入手很难真正解决颜回之所以为颜回的问题。有学人曾撰文提出,在论语里,颜回与子贡都接触到“性与天道”的问题,但为学之方和人生境界不同,颜回“尊德性”而子贡“道问学”。2事实上,颜回不仅在德行上成就卓越,在学问上亦不可等闲视之。作为儒学初创时期的重要代表,颜回不仅“尊德性”,而且“道问学”,成功实现了尚德行与重学问的统一。我们认为,这正是颜回之所以为颜回最为重要的原因。在尚德行方面,颜回达到庶几于

3、道的境界,坚守着穷不失义的原则,遵循了隆师亲友的路径;在重学问方面则呈现为既好学又审问的特征。这种既尚德行又重学问的特质,即后来儒家经典中庸所谓的“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一 修养德行、践行学问的行迹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亦记:“颜回,鲁人,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益亲。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这是我们了解颜回所依赖的最基本的资料。然而,对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等为代表的持颜回“少孔子三十岁”的观点,后世有学者提出质疑。清初

4、阎若璩四书释地又续断定“三十”下脱“七”字,认为颜回小孔子三十七岁。3清代毛奇龄论语稽求篇和崔适论语足征记通过考证提出,史记的“三十”应为“四十”之误,颜渊比孔子小四十岁。杨伯峻论语译注采此说。4无论是认为颜渊小孔子四十岁,还是小三十七岁,都与史记孔子家语的观点相矛盾。据钱穆先生考证,颜回实小孔子三十岁。5因此,本文仍然从史记等颜回小孔子三十岁的说法。关于颜回一生的事迹,后人所知寥寥,这是“文献不足故也”。笔者以杨伯峻论语译注作为依据进行统计,在论语中,涉及颜回的有八篇(为政篇、公冶长篇、雍也篇、述而篇、子罕篇、先进篇、颜渊篇、卫灵公篇),共计二十一章。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关于颜回的记载仅110

5、余字,基本材料如太史公所言“取论语弟子问”。即使再算上孔子家语等文献,关于颜回的切实可信的资料仍然是相当缺乏的。今以论语为主要依据,辅之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家语等,6对颜回一生行迹的关节点作一番概要梳理。这是我们阐释颜回尚德行与重学问必不可少的前提。第一,颜回家贫。论语雍也篇第十一章云:“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宋明理学家尤其重视此章,热衷于寻孔颜乐处。通过此章孔子对于颜回饮食、居所的大概描绘,我们便可以想见颜回的贫困状况。曾有学人撰文称,颜回“在陋巷”的原因不是穷,而是因为他的归隐思想,并认为颜回家没有人们认定的那么穷。7关于颜回的

6、归隐思想问题,姑且不论。笔者认为,颜回家贫,其“在陋巷”的原因应该是他的贫穷,乃生活中的无可奈何。这一点在论语中便可以找到充足的证据。论语先进篇第十九章云:“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空”为空匮之意,“屡空”就是常常贫穷的意思。何晏论语集解与刘宝楠论语正义皆持此说,杨伯峻论语译注亦采此说。论语先进篇第八章载“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的事情也能说明颜回家贫。第二,颜回是孔子最赞赏的弟子。颜回不只是受学于孔子,而且在孔门学得颇有成绩,最受孔子称许。不仅颜回曾从学于孔子,其父亲颜路亦曾从学于孔子,乃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路者,颜回父。父子

7、尝各异时事孔子。”父子皆受学于孔子在当时并不是仅此一例,曾参父子也是如此。颜回于孔门学习之时,不仅受到孔子的高度赞赏,而且很受同门的推重。如孔子赞其“贤哉”“三月不违仁”等,针对颜回早逝,孔子感叹“天丧予”;同门子贡认为其“闻一知十”,编纂论语的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将颜回列入德行科,这些都足以说明颜回受学于孔子时便取得不俗的成绩,广受推崇。第三,颜回随孔子周游列国。论语先进篇第二十三章载:“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孔子周游列国,颜回曾经陪同。当在匡地遇到困难时,孔子道:“我以为你是死了。”颜渊道:“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师徒之间和睦亲切之情跃然纸上。关于孔

8、子“畏于匡”一事,据钱穆先生考,孔子过匡,其时当鲁定公十三年冬,或十四年之春。8由论语此章记载可知,颜回曾随孔子出游列国,并且孔子还有其他弟子随从。我们还可以得知,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是充满危险的,这无疑磨炼了孔子及其弟子。第四,颜回短命早逝。颜回在孔门学习颇有成绩,又随孔子周游列国,然而“不幸短命死矣”。论语中有两次记载孔子说颜回“不幸短命死矣”,分别在论语雍也篇和论语先进篇。又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载:“(颜回)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据宋立林颜氏之儒考述考证,家语此处的“三十一早死”当为“四十一岁”之误。9颜回虽然在德行与学问上成就

9、卓越,却短命早逝。第五,颜氏后学颇有影响。颜回虽短命早逝,然其德行与学问对当时及后世颇有影响,乃至其后学在儒家中形成“颜氏之儒”一派。韩非子显学开篇即云:“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由韩非此文可知,儒学作为显学之一,自孔子死后,分为八派。学术界一般认为韩非所说的“颜氏之儒”是指宗师颜回的儒家一派。亦有学者指此处的“颜氏”非颜回而是他人,然这类说法颇难使人信服。笔者赞成“颜氏之儒”是指以颜回为宗师的儒家一派,并进一步推测,颜氏后学在战国时期是很有影响

10、的,否则难成一派。综括颜回生平行迹,生命短暂,但安贫乐道,无论居陋巷箪食瓢饮,还是周游列国困厄陈蔡,他都尊崇老师的学问品格,坚持仁德修习,友善同门,增进学问。虽然独以德行称誉于师友,其实他的生命历程中始终贯彻着尚德行与重学问的精神,这一点因其德行太突出及早逝的原因被遮掩了。二 颜回之尚德行对于颜回德行的研究,学者们十分重视,着墨颇多。论语先进篇第三章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孔子家语弟子解亦称“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因颜回被列入德行科,后世在阐释颜回形象时,主要论其德行,涉及多个层面。从整体来看,对于颜回德行的阐述仍

11、有待深入探讨,进一步补充完善。我们认为,颜回的德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庶几于道的境界,穷不失义的原则,隆师亲友的路径。首先,颜回达到庶几于道的境界。孔子家语颜回记载孔子对颜回说:“人莫不知此道之美,而莫之御也,莫之为也。何居为闻者,盍日思也夫。”孔子与颜回讨论其道,感慨时人多不能以正确的姿态对待其道,又罕能行道,这大概由于颜回是孔门弟子中最能体会、最接近夫子之道的人。明代大儒王阳明甚至直言“见圣道之全者惟颜子”(传习录)。孔子称“回也其庶乎,屡空”。对此,刘宝楠论语正义注曰:言回庶几圣道,虽数空匮而乐在其中。这个注释是很中肯的。此处的“圣道”应当是指孔子之道。“庶几圣道”也就是说颜回十分接

12、近孔子之道。那么孔子之道又是什么呢?劳思光在其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一卷中指出,孔子论道,大抵即以仁为主。10沈顺福教授亦认为,儒家之道的内涵还是比较清晰的。它的基本内涵,和道家相似,指正确的原理或基本方法。在儒家看来,这个正确之道便是仁义之道。11显然,孔子之道主要是指其核心思想仁道。因而我们可以明白地提出,颜回是十分接近孔子仁道的。只有充分明白这一点,我们才能更为深入地理解孔子为何单单赞颜回“贤哉”“三月不违仁”。颜回庶几于道的境界在其生活中最生动的显现便是孔子所谓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宋明理学家们所追寻的“孔颜乐处”,或许也可以认为是庶几于道所呈现出的境界。关

13、于颜回庶几于道的境界,我们还可以从颜回的志向与行为上略见一斑。论语公冶长篇第二十六章载:“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在与师友讨论个人志向的时候,与子路的志向有所不同,颜回说自己的志向是“无伐善,无施劳”,即不夸耀自己的善行和功劳。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我们可以通过孔子家语弟子行中子贡对颜回的评价来了解其行为。子贡说“夫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子贡的评价应当是较为客观的,因为他对于颜回的这种评价与孔子有近似之处,我们

14、知道孔子也称赞颜回“好学”“不贰过”等。颜回“无伐善,无施劳”的志向理想,“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的行为实践,乃是仁者所应有的境界,皆可以视为庶几于道境界的另一番表达。颜回之所以能达到庶几于道的境界,一方面与他独特的人生行迹和孜孜不倦地求学经历有关;另方面则是因为孔子的谆谆教诲,悉心培养,即西汉扬雄所谓“孔子铸颜渊矣”(法言学行)。其次,颜回持守穷不失义的原则。前文已经论述,颜回家贫,并且随孔子周游列国不见用于诸侯。身处穷顿,尽管生活中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竹筐饭,一瓢水,颜回仍然能够不改其乐,此乃真贤者气象。这种气象与颜回持守穷不失义的原则紧密相连。论语述而篇第十一章载:“子谓颜

15、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孔子颜渊志向相投,坚守道义,受任用,便积极从事;不被任用,就藏起来。事实上,孔子一生多数时间不被任用,栖栖遑遑,颜回更是如此,即如荀子大略所谓“仲尼颜渊知而穷于世”。因而师徒二人只能力行克己复礼,修养德性,持守不失义的底线。孔子家语颜回记载颜回对子贡说:“吾闻诸夫子:身不用礼,而望礼于人,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乱也。夫子之言,不可不思也。”论语中也记载孔子教诲颜回视听言动要合乎礼。由此可见孔子对于行礼修德的重视,还可知颜回积极践行老师重礼重德的理念。积极从事礼义,注重修德实际上就是颜回坚守穷不失义的具体表现。颜回不只是不失义,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即孔子所谓“不违仁”。论语雍也篇第七章记载孔子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颜回持守穷不失义的原则,又不满足于此,更努力追求庶几于道的境界,这是孔门强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修养工夫的真切实践。再次,颜回遵循隆师亲友的路径以求仁德。就其隆师的方面看,受学于孔门,颜渊特别推崇其师孔子。这点在论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云计算/并行计算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