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后世博的战略空间: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与引领上海城市功能提升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7093256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位后世博的战略空间: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与引领上海城市功能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定位后世博的战略空间: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与引领上海城市功能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定位后世博的战略空间: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与引领上海城市功能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定位后世博的战略空间: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与引领上海城市功能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定位后世博的战略空间: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与引领上海城市功能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位后世博的战略空间: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与引领上海城市功能提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定位后世博的战略空间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与引领上海城市功能提升 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说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对上海的城市转型是一种外部压力、是一个外部契机的话,那么,2010年上海世博会则是推动上海城市转型的一股强大的内在动力。世博会展和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对上海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功能升级,乃至推动上海跻身于世界城市之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做好世博园区后续开发这篇文章,开发好上海中心城区最后一块具有较大空间的核心区域,是事关上海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步骤。一 国外世博会园区后续开发的经验及其启示(一)国外世博会园区后续开发的经验1.紧密结合世博园区所在城市的整体

2、发展战略世博园区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世博会带来的大量土地资源以及物质和非物质财富,将对城市的中长期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为该市留下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西雅图乃至美国西北部地区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影响,有研究者认为,该次世博会是西北太平洋沿岸经济圈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的里程碑。因此,世博园区的后续发展,必须根据城市长期发展战略需求,制定具有宏观高度的定位原则,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发挥世博园区对城市发展的长远推动作用。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又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市在1990年获得举办权后,就将世博会作为提高城市与国家竞争力的机遇,进行新一轮的城市开发。他们认为,城市真

3、正的开发是在世博会之后,整个城市的发展要以世博会时的动力继续下去。2000年之后,汉诺威围绕世博展区进行扩建,每年都进行大量投资更新,改善服务设施,建立具有吸引力的商业建筑、公路网和运输通路,使自身保持了世界会展中心的领先地位。2.充分挖掘世博会品牌效应和原有会展、景观功能成功的世博会将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举办城市的内在特质和风采,成为城市乃至区域的重要品牌。世博会品牌作为历届世博会结束后留存下来的核心无形资源,已拥有150多年历史。与一般博览会(如商业博览会、教育博览会、成就博览会等)品牌相比,世博会品牌具有国际性、高端性、文化内涵丰富性的“三性”特征。在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中,充分利用这一高端品

4、牌,将之与城市内在特质相结合,将有力地推动城市影响力和整体经济环境的提升。同时,世博会的前期建设带来的大量知名会展建筑以及园区景观也完全有条件将成为城市的著名地标或精神象征。对这些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也将为世博会所在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动力。以1889年巴黎世博会为例,当年建造的埃菲尔铁塔,至今一直成为巴黎的象征与法国的骄傲,极大地提升了巴黎的国际知名度,仅每年的旅游收益就相当可观。在世博会上,艾菲尔铁塔便接待了200万游客。随后,充满魅力的埃菲尔铁塔顺理成章地成为巴黎的传世经典。100多年中,竟有两亿多人登塔一游。艾菲尔铁塔已成为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产业受益无穷。在众多学者眼

5、中,那届世博会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巴黎由此跃升为一座典型的世界级城市。3.重视前期规划和综合配套在世博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存在不少博览会园区因缺乏整体前期规划而导致最终在城市中消失的反面案例。在19世纪与20世纪初期的博览会中,由于开发商只关注无限制地扩大博览会规模,而不对园区的远期目标和周边设施进行综合考虑,博览会园址在会期结束后便逐渐消失。如伦敦、巴塞罗那、布鲁塞尔以及美国圣路易斯、芝加哥等多次博览会,园区没有任何程度的永久性,也没有构成城市拓展或改造的一部分。只有一些极少的象征性建筑或宫殿被保留下来,成为博物馆。其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都因火灾、维护费用等因素而消失,并未发挥后续利用的

6、作用。因此,对世博园区进行前瞻性、统一性、整体性、科学性的前期规划,对地区基础设施、环境品质、景观风貌和公共设施进行早期综合配套,显得尤为重要。4.重视世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互补、协调与匹配世博园区是为世博会而新建或改造的城市区域,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独立功能和地位,但这种独立性并不意味着园区与周围城区的分割。在世博会的历史上,许多城市在世博园区的后续利用方面都注重其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协调,防止“孤岛效应”的出现,带动城市区域整体发展。以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为例,该园区不仅充分利用了城市的原有设施,减少重复投资,而且还带动了周边传统上和中心的复兴,重振宾馆、餐饮等服务行业。对传统商业街整合提升,形成

7、了北美最具文化特色的盖斯镇、耶尔镇以及唐人区等几个商业中心。汉诺威世博园区借助世博会带来区位和环境条件的改善、以及知名度的提升,逐渐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吸引更多的机构和企业入驻,形成“地区优势中心”,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而汉诺威还有很多会展设施以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这些设施与世博园的会展设施共同提升了汉诺威作为世界会展名城的会展功能。日本1970年大阪世博园区发展为生态公园,主要集中发展休闲娱乐功能,但是园区所有的设施设计时没有考虑今后的市政规划,只是后来经过重新规划和布局才使园区外的配套环境也较为协调,由此,利用世博会机遇,不仅带动了世博园区以及紧邻周边地区的发展,而且大大加快了整个

8、关西地区一体化进程,并最终形成了著名的充满活力的关西城市群。5.把握后续开发节奏根据世博园区后续开发时间长的特征,重视开发的节奏,优先开发战略重要区域,根据变化形势动态调整开发重点和进程。由于世博园区的占地面积大,兴建建筑多,基础设施供应复杂,再加上世博园区在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上的重要性,决定了世博后续开发的长期性特征。在这一较长时段中,具体开发措施的调整与变化不可避免,这就使后续开发的节奏与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当避免“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防止初期开发规模过大的倾向,为后续调整留下空间。同时,开发的不同阶段应确定重点区域,强化特定的功能塑造,做到有的放矢。日本当初规划时确定,大阪世博会后建一

9、个郊外的新城。但是在世博会结束后,发现最初的规划设想由于种种原因并不切合实际,难以推进。于是,有关方面及时地调整了后续开发规划,最后以现在的公园取代了最初的郊外新城的规划方案。但里斯本在这方面就吸收了他国的教训,注重预留空间并实行总量控制、结构微调,以保障后续开发的灵活性。塞维利亚世博会园区规模较大,中间推进进程缓慢,后续发展经历了较长的时期,并且根据动态的变化的形势进行适当的调整。(二)对上海世博园区后续开发功能定位的启示1.要充分考虑上海未来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定位世界城市(全球城市)是全球城市化趋势以及全球城市网络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是具备在空间权力上超越国家范围、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支配

10、和控制作用的重要城市节点。上海是中国在未来阶段建设世界城市条件最成熟的城市,上海率先建成世界城市符合未来中国的战略核心利益。因此,世博园区的远期功能定位也必须基于这一宏观背景,并因应世界城市的发展特征进行相关规划。世界城市的类型及等级体系判定。世界城市根据功能担当上的完整性与侧重点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常见类型有全能型和有侧重的全能型,以及单一功能型。事实上,以单一功能见长的城市更适合称为国际大都市,而往往无法达到世界城市所需要的具备全球活动战略性控制节点的水平。全能型世界城市共同的特点是均为所在国的绝对全能中心,既是所在国的经济社会文化首位城市又是政治首都。比如东京、伦敦、巴黎,世界上80%

11、的“首都”皆是所在国的全能城市,但是并非所有的全能城市都有条件成为全能型世界城市。可以确认的是,功能担当的全能性,有利于塑造世界城市,但能否达成还取决于功能担当的能级。比如东京、伦敦、巴黎分别拥有本国500强企业总部的50%、60%和80%。还有一些世界城市可以归类为有侧重的相对全能型。此种类型的城市不多。原因在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功能之间,有着重要的协同集成效应,功能的侧重意味着这种协同效应不能最大限度地达成,显然会使得城市的崛起更为艰难。这就造成了有侧重功能的城市中,只有纽约、法兰克福、米兰、蒙特利尔等少数被公认为侧重经济的相对全能型世界城市。而以政治文化见长的柏林和罗马则是更为少数的侧重文

12、化政治的相对全能型世界城市,但显然它们两个城市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等级地位就相对低。上海的城市发展目标定位:全能型世界城市,具备中国战略出口及力量释放点功能。上海建设世界城市定位的因素不仅仅在于上海本身,还决定于其他世界城市的相对发展状况,决定于全球地缘格局变迁、中国崛起和腹地长三角的发展控制。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地缘经济政治格局将更为多极化,“中心边缘”结构的世界体系更加模糊化和扁平化,上海所处的东亚,以及周边的南亚、中东都呈现出快速崛起的势头,亚太区有条件全面超越大西洋两岸成为全球主要经济实力与活力地区。同样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经济的整体规模可能接近美国,但是考虑到文化、政治等综合实力仍将在第一

13、集团之外,而人均水平上仍可能只处于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水平。上海的直接经济腹地长三角地区有条件成长为世界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区域,从而整体经济达到发达经济水平,并开始进入后工业化。基于这些判断,上海在建设世界城市的等级上有条件崛起并进入世界城市的第一集团,成为亚太地区的首要世界城市之一,而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则有条件成为亚太地区首要世界城市群。因此,上海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是:上海作为侧重经济功能的全能型城市在2020年跨越世界城市门槛,并在2050年获得在亚太地区的控制地位、进入世界城市的第一集团。上海建设世界城市的努力方向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争取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金融机构集聚,增强国际

14、经济控制力;同时,强化国际贸易中心功能,以商品流量带动资金流量;推进“全球城市-区域”的建设,强化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整合发展,发挥核心枢纽功能带动区域整体崛起;提升国际化都市精神和文化底蕴,提升城市“软实力”;重视提供公共空间,提高城市开放度及可持续发展。科学平衡空间流量与存量的关系,突出世博园区有限空间的国际平台功能,构筑超越简单资源配置功能的全球性要素流动枢纽平台。世界城市的网络化发展新趋势以及信息化带来的影响,使得国际化都市传统意义上存量的重要性相对下降。在世界城市的最新发展中,其追求更多的是流量。全球性的资源要素在城市中流动的过程当中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并产生新的附加值,在流量的枢纽与配置

15、当中也使世界城市的全球控制力得到体现。因此,世博园区若能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的集聚地,以有限的空间资源发挥流量控制与配置平台功能,将能有力地推动上海构建充当全球资源要素枢纽的新型世界城市。根据世界城市战略定位保持区域空间预留和弹性,从而能够在未来建设世界城市的长时间内因应全球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相关调整。世界城市的概念发展至今已历经数十年的变化与充实,其内涵也因应经济全球化及政治、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世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基础也必将有新的拓展。因此,世博园区远期的规划中,应当在突出经济管理与控制中心的基础上在空间方面有所预留,在上海建设世界城

16、市的跨越式发展中发挥主动的作用。2.对世博园区整体进行综合规划,防止功能区“飞地”化应结合城市总体发展的要求和规划布局,按照世博园区内外区域特点,科学考虑园区内整体布局,积极推动世博园区主体功能与附加功能的协调与一体化。在这方面,纽约曼哈顿“中城”(Midtown)的发展经验可供借鉴。曼哈顿中城是纽约的豪华居住区,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一些著名的建筑都坐落在这个区。其形成虽晚于以著名的华尔街为中心的曼哈顿老城(Downtown),但却有后来居上的势头。以洛克菲勒中心为主要区域的中城CBD,是纽约著名的大公司总部所在地。其他许多非赢利的办公机构,如工会、研究部门、专业团体、政府机构等,也都集中于此,许多相关的专职事务所如房地产、广告业、税务部门等也迅速向其聚集,原来设在岛南部的保险业及银行也被中城良好的环境吸引过来。与此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云计算/并行计算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