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社会养老服务的实现机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7093255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7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社会养老服务的实现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少数民族社会养老服务的实现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少数民族社会养老服务的实现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少数民族社会养老服务的实现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社会养老服务的实现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社会养老服务的实现机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少数民族社会养老服务的实现机制 第一节 养老观念社会化机制社会化养老是区别于传统家庭养老的一种养老方式,它是通过社会途径、以社会制度保证的养老服务政策、服务项目及服务内容的总和。它是社会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产物。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速较快的国家,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使得社会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相对于转型的社会现实,中国社会的养老观念明显滞后于时代。转变养老观念,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时代所需,现实所需。少数民族传统的养老观念有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随着少数民族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构建养老

2、观念社会化机制的原因如下:一 老年人口规模急剧扩大、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如表4-1所示,2009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达到1.1307亿,约占总人口的8.47%。截至2013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已达到1.3199亿人,约占总人口的9.70%。经过五年时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长了16.73%。今后,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发展阶段,据预测,2025年老龄化水平为20%,2048年将高达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表4-1 中国20092013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及所占比例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抚养比,也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

3、百分比表示,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如图4-1所示,2009年的老年抚养比为11.6%,并且以每年0.35%的速度递增,截至2013年,老年抚养比已达到13.1%。这意味着对老年人的抚养将占用更多的经济资源,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及增长幅度。图4-1 20092013年老年抚养比二 老年人口的高龄化、空巢化、疾病化趋势越发突出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出现了三个趋势:一是老龄人口高龄化,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将持续增长。高龄老年人是病残率最高的人群,比低龄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保障和日常生活照料。二是中国城乡老年空巢家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2年为0.9

4、9亿人。2015年国家卫计委调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的出现,必将引起一些新的必须应对的社会问题。三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将达到5000万左右。面对高龄、空巢和失能老人不断增多的趋势,应从传统养老观念中跳出来,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养老观念社会化机制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集体的事情,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情,我们应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当前的实际

5、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第一,普通民众的养老观念,分为子女和老人两方面。加强舆论宣传,重建道德秩序,重塑和强化家庭养老的责任。尊老敬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通过各种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尊老敬老助老的和谐氛围,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子女对老年人赡养的观念,巩固家庭的照顾力量,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以及精神慰藉的需求,使家庭养老适应家庭和社会的变化。与此同时,转变老年人对子女赡养的依赖与期望的传统观念,培养老年人“独立养老”的观念与意识,使子女和老年人都意识到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发展不是两者之间的简单取代,而是家庭与社会在承担养老义务中主次角色的转换,有助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新型和谐

6、的养老观。第二,社会的养老观念转变,也包括社区、非营利机构、政府等。由传统的养老观念向社会化养老观念的转变不仅仅需要家庭成员的努力,更需要社区、社会养老机构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社区和社会上营利以及非营利的养老机构应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养老观念,切实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了解老年人身心的特点,同时,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提供更加专业化、贴心化的服务。在养老观念社会化的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强化其主导作用,高度重视老年事业的发展,制定促进社会化养老机制发展的法规政策等。与此同时,政府应积极协调、整合民间组织和社区等各方资源,共同推进养老观念社会化机制。养老服务观念的转变是社会化养老体系构建的思

7、想支撑,其对养老的内容、方式、途径等的转变有着深远影响,所以,对于养老观念社会化机制的构建应从长计议,早日建成适应老龄化社会、适应社会发展水平的老年人服务体系。第二节 养老金筹集、运行与给付社会化机制充足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良性运行的基础和前提,资金的保值增值是社保制度持续发展的保障,而资金的社会化发放是社保制度落实到位的有效途径。一 养老金筹集社会化机制社保基金的筹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养老保险亦是如此。众所周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少数民族人民多生活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的山区和农村,由于这些地区交通闭塞,经济发展滞后,加之受到民族风俗的

8、影响,不愿远离家乡,这些因素都导致经济的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较低,这就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困难。因此,实现养老金筹集的社会化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农村和城镇之间的养老保险还未完全统筹起来,城镇养老保险采用三方负担制,即由企业和个人各负担一定的比例,国家给予补贴;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即新农保采取农民按不同等级缴纳养老保险费,政府实行财政补贴。少数民族地区养老金筹集应顺应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而做具体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民收入水平不是很高,缴费能力有限,但少数民族地区多因地理位置、民风民俗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特色产业和旅游业日渐发达,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改观,因此可

9、以加大对缴费群体的补贴力度,或从增加的财政收入中按照一定比例或一定金额用于养老补贴。此外,政府应采取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当地城乡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增加人民收入等。二 养老金运营社会化机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不断增加人民收入的同时,也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造成资金的贬值。在有效地满足老年群体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是至关重要的。养老保险金投资,是指将我国各地的养老金主体集合起来进行投资运营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求养老金有一定的收益性,即在选择投资工具上要考虑到养老金的风险,将这种风险置于可以控制的范围,然后尽可能地将养老金的投资收益放在首位,以抵御通货膨胀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压力,为预期养老

10、金的及时发放提供有效的保障。养老保险金运营是指在养老金投资的过程中,对投资的一系列环节所要进行的收益率分析、养老金的投资周期以及养老金是否转变投资工具的综合管理方式。我国目前的养老金除部分在省级社保经办机构外,绝大部分统一划归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运营管理,我国社保基金按照国内和国外的投资环境等方面的不同,种类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主要谈国内):基金境内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债券、信托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股票、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基金境外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货币市场产品、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用于风险管理的掉期、远期等衍生金融

11、工具。”1但到目前为止,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仅限于购买银行协议存款和国债。这些投资渠道风险小,收益甚微,难以应对基金贬值的问题。加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行中缺乏有效监管、投资机构行政化等问题,使得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困难重重。为解决这些难题,应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养老金投资要具有灵活性。我国养老金还是以基本养老金为主,加之企业建立的补充养老金等,对于基本养老金可以投资于风险较小的项目,以保证老百姓的养老钱能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收益;而对于企业年金则可以投资于风险较大的项目,如股票,既能增加收益,又能活跃资本市场。这样两类养老金相结合,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二是依托现有资源,进行多元

12、化投资。在各国养老金投资项目上,新加坡的投资多元化最为突出,其在公交车、地产、保险等领域的养老金投资不占少数,这样一来,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机会就更多了。因此,我们应在符合国情和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基础上,转变投资模式。如投资当地特色经济,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促进农业产业化;投资当地旅游观光产业等。三是可以适当地将基金交于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运营,并对基金投资运营过程进行监管。三 养老金给付社会化机制养老金给付社会化即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一般是指对城镇退休人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组织和管理,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委托国有商业银行、邮局等金融机构,作为养老金的银行代发机构,向退休人员及时

13、足额发放养老金。但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还可以增加其他发放途径。养老金发放中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参保职工退休后往往会回到自己的老家或子女家中生活,这样参保职工就远离了参保地,在其他非参保地领取养老金时需要缴纳异地办理费,这样就加重了这类老年群体的压力;第二,对于某些老年人尤其是年迈的老年人来说,居住地与领取养老金的银行之间距离太远,如生活在山区,交通不便,无法及时领取,导致养老金长期滞留银行,影响养老金发放效率和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第三,采取邮寄的方式,由于邮寄人员可能不认识养老金领取者而导致无法按时送到;第四,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山区和农村由于信息不畅,对于及时更换养老金领取信息、得知发放时间等问题

14、了解较慢,往往会产生各种问题。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已成为老年人群及时获得养老金的必要措施,不仅能减轻企业和养老金发放银行的负担,还能有效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同时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都大有益处。主要做法有:第一,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作用,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网点多、安全性高等特点,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可以在国有商业银行为有权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建立个人账户,按时将养老金足额打到账户中;第二,发挥邮政系统功能,将能够使用邮递方式发放的养老金及时邮寄给领取者;第三,对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地区的老年群体来说,可以适当发挥农村信用社和村委会的作用,将养老金存放于信用社和村委会,这样既解决了路途远的问题,也解决了邮递

15、员不熟悉领取者的问题;第四,社区作为基层群众组织,与百姓生活联系最紧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同社区建立工作关系,委托社区代发养老金,并对离退休人员进行相应管理。第三节 养老方式选择社会化机制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原有的养老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社会形势,任何单一的养老方式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需要家庭、社区以及政府等多方联系与合作,形成养老方式社会化机制。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建立养老方式社会化机制是必然选择,是完善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现行的养老模式,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养老模式,逻辑上有四种选择。第一,个人自我养老。这种养老方式是指个人

16、在劳动就业期内将现期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维持老年生活、满足老年生活需求的储蓄储存起来的养老方式;它也包括进入老年后,经过自身努力获得经济报酬的行为。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多以放牧、种植为生,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且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十分有限,收益较低,不能有足够的经济剩余来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因而也决定了个人养老模式在少数民族地区不能大规模推行。第二,家庭养老。这是一种子女对失去劳动能力且无任何经济来源的父母给予经济上的供给、生活上的照顾以及精神上的慰藉的养老模式。目前,这种养老模式在我国,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发挥着主要作用。家庭养老产生于传统的家庭经济,通过“继承式”的方式养老,大大降低了其运行成本;另外,家庭养老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深厚的文化基础,老年人愿意在老年时期有儿女陪伴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云计算/并行计算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