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太白县生态旅游发展报告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7093252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鸡太白县生态旅游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宝鸡太白县生态旅游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宝鸡太白县生态旅游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宝鸡太白县生态旅游发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宝鸡太白县生态旅游发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鸡太白县生态旅游发展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宝鸡太白县生态旅游发展报告 太白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南部,因境内有秦岭主峰太白山而得县名,是陕西省最年轻的县之一,县城海拔1543米,位居全省最高,总面积2780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人口密度是陕西省乃至全国最小的县。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峰岭陡峭,地面崎岖,海拔高在7403761米。该地区大气负氧离子含量在每立方厘米5万个以上,空气清新,水质洁净,无工业污染,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秦岭保护核心区,素有“天然氧吧”、“天然空调城”之美誉。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地处秦岭深处的太白县逐渐向世人揭开美丽而迷人的面纱,良好的生态、美丽的风光、凉爽的气候、独特的民俗和绿色的蔬菜,吸引着无

2、数旅客慕名而来,成为秦岭深处避暑休闲、探幽揽胜、修身养性、教学科研、户外运动的首选之地。太白生态旅游在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 太白县发展生态旅游发展背景(一)秦岭里的香格里拉1.山前桃花山后雪位于古虢川盆地的太白县是陕西海拔最高的县城。县内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年均气温7.7,夏季平均气温19,年降水量751毫米,常冬无夏,春秋相连,“山前桃花山后雪”,“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还有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太白积雪六月天”。走进太白,犹如置身墨泼色染的山水画廊。境内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89.5%,高于全省4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

3、73个百分点。春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及其他各种美丽的野花,争奇斗艳,非常漂亮;夏季,气候凉爽,是避暑度假的胜地;秋季,其他地方树叶枯黄掉落时,太白满山郁郁葱葱,一片绿色,海拔不同,景观不一,特别是满山遍野的红叶更是具有代表性;冬季,白雪覆盖秦岭山脉,太白山被冰雪覆盖,雪雾浓重,天地相接、四面雪花,山上白绿相间。优美的自然风景使太白获得“秦岭里的香格里拉”之美誉。2.山、川、河、谷,蔚为壮观太白县全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北连秦川,南通巴蜀,姜眉公路、洋太公路穿境而过,为川陕之要冲。境内海拔相对高差3027米,各类地貌具备,山、川、河、谷兼有。特殊的地质构造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特征,孕育了绚丽

4、多彩的自然景观。巍峨壮观的秦岭主峰,冰川遗迹气势磅礴,高山湖泊碧波荡漾。境内的石头河、红岩河、太白河等,纵横交错,清澈如镜,奔流不息。肥沃秀美的山川盆地,阡陌纵横,蔬果飘香。3.动植物的天堂秦岭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线,生物物种丰富多样,是动植物的天堂,有许多特有物种,素有“天然植物园”、“生物基因库”、“药材宝库”、“珍稀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之美称,是多种学科进行教学与研究的基地。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9.5%,已知植物类217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1000余种,名贵中药材1900多种,党参、杜仲、天麻等中药材畅销国内外,独叶草、太白红杉、太白百种“七药”等为太白山特有珍稀植物。境内有野生

5、动物270余种,动物中兽类60余种,鸟类192种,昆虫类1435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55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金钱豹、麝、苏门羚、红腹角雉、血雉等为国家一、二类珍贵保护动物。有大鲵、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等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近年来,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和珍稀鸟类黑鹳也频频出现于太白境内。1956年,国家首批划定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近70%在太白县境内。境内黄柏塬镇有省级牛尾河自然保护区、湑水河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4.关中“水塔”太白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澈洁净,是优质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引红(岩河)济石(头河)工程将太白纯净甘甜之水源源不断地送往西

6、安、咸阳、宝鸡等关中大中城市,太白也因此被誉为关中的天然“水塔”。(二)生态旅游正在引领绿色潮流生态旅游是当前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旅游形式,是旅游界的热门。“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旅游业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根据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损坏的性质,生态旅游又被称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

7、,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全球。在世界上,生态旅游是旅游业中发展最快、最受瞩目的焦点。许多机构将生态旅游作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最佳手段,这也是生态旅游之所以兴盛的原因。目前,国外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国内生态旅游开发较早、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三)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我们为这种“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付出的代价

8、也是惨重的,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污染与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繁、化学物质的滥用等。正因为如此,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因此,生态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指向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转变生产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保证生态旅游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二 太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素有“秦岭里的香格里拉”之称的太白县,境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最高之城(青藏高原以东最高的县城)”、“最绿之城(主导绿

9、色蔬菜产业)”、“最凉之城(夏季平均气温19)”、“最奇之城(自然景观的奇美)”的美誉为太白塑造了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绿色蔬菜和迷人的风光四大城市名片。面对工业发展受限的现状,太白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休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县域经济的突破发展。正如太白县县委书记贺东所言“保护青山绿水是太白经济发展的红线”,太白正是在青山绿水间、在生态保护中探索着生态立县、特色富民的绿色崛起之路。(一)“一心两线三区”的产业发展格局客观审视自身优势,太白将现代生态休闲业发展定位为“雪域太白、秦岭夏都”,按此定位,太白以“雪域太白,秦岭夏都”为主题,突出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

10、民俗风情“三大特色”,充分挖掘褒斜古道、体育运动、蔬菜养生和原生态自然“四大文化资源”,倡导“健康、快乐、休闲”的慢城生活方式,以打造“西部生态休闲名县”和“西部慢城”为目标,用短短三年多时间,投资2亿多元,构建了“一心”(即把全县作为一个开放的大景区),着力了打造“两条线路”(以姜眉公路为轴线的户外活动游、三国历史文化游和太洋路为轴线的原生态民俗游),基本形成了生态产业“三大板块”(以太白山古道风景区和青峰峡森林公园为龙头的户外运动板块、以县城为核心的休闲度假板块、以黄柏塬为中心的原生态民俗游板块)的生态旅游“123”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森林旅游业森林旅游业是生态旅游常见的一种形态。森林旅

11、游业具有经济效益见效快、产业推动面广、就业容量大、社会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已成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太白县有林地390万亩,是一个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的县城,长期以来集体山林拘于“大锅饭”的状况,导致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群众守着“金山银山”过着苦日子。2007年,太白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将全县集体山林落实到户到人。近年来,太白紧紧围绕“雪域太白、秦岭夏都”的形象定位,以丰富且特色鲜明的森林资源优势为支撑,精心打造“户外探险、三国文化、避暑观光、休闲养生、民俗风情”五大品牌,大力开发置业度假、休闲小镇等休闲精品,相继开发了青峰峡森林公园、黄柏塬原生态民俗游、太白山古道自然观

12、光、大岭子云海等精品旅游路线和景点,森林旅游模式逐步兴起,并围绕森林休闲旅游,大力发展了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广大林农获得了不少就业机会,实现了“零距离就业,不出户赚钱”。2010年,太白林区发展“森林人家”经营户215户,带动三产经营户近3000余户,接待游客51.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5亿元。按“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森林人家”经营户将发展到300户。(三)农家乐独具风格的“太白宴”“太白宴”是旅客对太白“农家乐”蔬菜宴、野菜宴、药膳宴、地方小吃宴的总称。太白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北有关中风情,南属巴蜀风光。素有“天然植物园”和“药材宝库

13、”的美誉。境内已知植物种类217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1000余种,名贵中药材1900多种,蕨类218种,苔藓类302种。高寒冷凉的气候和无工业污染的优势塑造了太白无公害蔬菜的品牌。当地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发出蔬菜宴、药膳宴、野菜宴、地方小吃宴等具有独特风格的太白农家乐。目前,太白县已经成型的农家乐主要分布在两处:一处是以火烧滩为代表的姜(窝子)眉(县)路沿线,一处是以黄柏塬为代表的太(白县)洋(县)路沿线。其中,火烧滩体现的是北部的关中风情,黄柏塬则代表了南部的巴蜀味道。两处共有农家乐167户,每户年均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未来的规模将发展到500户。目前,全县已建成以生态观光为主题的国家

14、AAA级旅游景区青峰峡森林公园、国家AA级旅游景区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褒斜古道百里生态画廊、药王谷风景区、翠矶山公园、龙华山景区,以避暑度假为主题的生态园、雪岭生态园等景区景点,全县生态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2007201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4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累计7.1亿元。其中,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6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9亿元,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27%。按“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县游客接待量将达到1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将超过10亿元,年均增长30%。如今,生态休闲产业已成为推动太白县域经济

15、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引擎”。太白县也先后荣获“一生最值得去的66个全国生态旅游大县之一”、“全国最佳6条户外运动线路之一”、“中国(陕西)最具魅力自驾游县域”、“最美生态旅游景区”、“陕西十大最具吸引力旅游重点县”、“荣耀陕西2010年度最佳县域旅游奖”和“卓越陕西2011年度自驾游客最钟情县域”等多项殊荣。太白山、鳌山穿越已经成为国内顶级户外穿越探险的一张响亮名片,“雪域太白、秦岭夏都”品牌已全面唱响,生态太白、魅力太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攀升。三 太白县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一)统一思想、明确思路统一思想、深刻理解生态旅游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是全县上下形成合力、统一行动

16、的前提。近年来,太白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富民”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将生态休闲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的思路。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休闲产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等政策,制订了“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的产业发展计划。太白县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县生态休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决策部署,分管领导抓协调指导,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抓具体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县主要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景区进行调研、听取汇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建议。为了进一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经验,加快全县生态休闲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赴河南、山东、浙江、云南等地考察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云计算/并行计算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