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破解群众体育资源短缺困局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7093218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铜陵: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破解群众体育资源短缺困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铜陵: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破解群众体育资源短缺困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铜陵: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破解群众体育资源短缺困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徽铜陵: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破解群众体育资源短缺困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铜陵: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破解群众体育资源短缺困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铜陵: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破解群众体育资源短缺困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安徽铜陵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破解群众体育资源短缺困局 为了避免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浪费,安徽铜陵实行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即在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免费或低收费向周边居民开放,社区居民可到开放学校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这一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铜陵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成立了领导小组,保障了学校场地对外开放的管理机制和扶持资金机制,加上公安部门的配合,学校安全得到保障,同时实现了学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一 案例简介铜陵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指学校根据周边居民健身需求,将学校的体育设施在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在不影响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免费或低收费向周边居民开放,社区居民到开放

2、学校参加体育锻炼活动,采取向来校锻炼的居民发放贴有本人照片的居民健身卡,持卡进入学校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单位、社会团体需要集体前往学校场馆参加健身或比赛的,经学校同意后,方可在约定的时间段开展活动。各开放学校健身卡的发放数量应根据学校场馆条件确定。同时提倡有条件的开放学校还应利用早、晚时间向社区居民开放,积极为市民健身活动提供便利。二 背景和起因2014年安徽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铜陵市共有体育场地1303个,场地面积达95万平方米,铜陵市人口74万人,人均场地面积1.28平方米,低于全国水平(1.46平方米)。铜陵市城镇化率相对较高,达到75%,2014年人均GDP已超过15000

3、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人口集聚,居民对健身的需求也在同步提升。在这些场地中,属于教育部门的场地占到90%以上,以前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散布在社区的大学、专科院校和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设施不对外开放,不能与社区群众共享,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城市土地寸土寸金,不可能大规模兴建新体育健身场地,在这种情况下,开放学校体育场地是破解群众体育物质资源短缺困局和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的最佳方案。三 做法与经过自2008年铜陵市建安小学、第四中学等10所中小学被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试点学校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日益增长

4、的健身需求与体育设施不足的压力,同时也促进了青少年体育“五三三行动”计划的顺利推行。2012年铜陵市以开展“全国全民健身示范试点市”为工作契机,要求铜陵市区学校体育场馆全部对外开放,由市教育局承担此项工作。2013年铜陵市政府为进一步扎实做好此项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力争做到“政府引导、学校支持、社会满意”的成效,实现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平稳、规范开放。为此,铜陵市政府重点从组织领导、完善制度、资金扶持、风险保障、检查评估几个环节着手。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为加强对部分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的领导,2009年铜陵市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市政

5、府分管秘书长、市体育局、市教育局主管部门一把手为副组长,市体育局、教育局、财政局、公安局、民政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场馆向公众开放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完善制度规范机制。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要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制定符合铜陵实际的一系列工作制度与操作办法。为建立开放的管理保障机制,2009年铜陵市体育局、教育局、财政局、公安局和民政局五部门,共同印发了铜陵市部分中小学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铜陵市部分中小学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评估考核细则。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各开放

6、学校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其中在管理制度上要建立协调议事机制和来校锻炼居民申报备案制度;在保障机制上要建立开放时段与开放区域公示制度、门卫验收放行制度、室内场馆向公众有偿开放制度、校内设施维管制度、治安联防警示制度、突发事件处置报告制度、临时公示七项制度。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既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为学校建立长效开放机制奠定了基础。三是制定资金扶持机制。校园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必须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特别是设备损耗、折旧、维修及日常管理等费用,学校难以承担。市体育局从体彩公益金中拿出一定额度的扶持资金支持向公众开放的学校,同时市政府每年划拨一定额度的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

7、放工作。如何将这些资金真正用到学校场馆向公众开放上,真正做到公益效应最大化,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为此,2009年,铜陵市体育局与财政局共同印发了关于部分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扶持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各类资金的使用范围、使用原则和使用比例,真正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自2013年起,铜陵市又加大经费投入维护体育设施,采取市、县区财政分级负担的办法,并将此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共同为开放学校提供基本保障。一是市财政每年安排市属开放中学补助经费每所学校2万元,县区财政每年安排所属开放学校补助经费每所2万元。二是市体育局每年安排体彩公益金20万元资金,为开放学校购买规定范围内的公众责任险和以

8、奖代补的评选费用。三是请物价部门为学校体育室内场馆核对价格,采用收费的方式将学校内的室内体育设施向附近的居民和单位开放,收取的费用作为管理人员的工资,弥补场地维护和体育器材的保养费用不足等。同时还通过引进社会力量以承包和合作等方式参与学校体育设施的经营管理。四是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除了按照“有序”“有度”的原则推进外,最大的风险是安全问题。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校自身安全;二是健身者的运动安全;三是校园体育设施安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进出校园健身者的素质参差不齐,给学校自身的安全带来很大隐患;运动中身体损伤的责任追究如何界定;锻炼者之间发生的摩擦甚至斗殴

9、等治安事件会影响教学安全;健身者对校园体育设施造成损害等,学校将为此付出时间、财力和精力。为此,铜陵市把安全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各校处理校园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领导小组,负责开放时间学校开放的协调、安全保卫等工作,妥善解决学校面临的安全责任问题;二是为进校园体育锻炼的人员办理健身卡,办理健身卡需要居民所在社区出具人员信息证明,派出所对办证人员进行甄别,由开放学校办理健身卡;三是利用学校安装的电子监控设备,对开放场馆进行监控,为开放学校解决后顾之忧;四是公安部门负责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治安保卫工作,协调、督促开放学校所在地派出所到开放学校巡逻,

10、加强开放场馆、设施的治安管理,制订应急预案、处理开放场馆出现的突发事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共同构建安全和谐的健身环境。同时为促进这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合理规避和转移学校的民事赔偿责任,铜陵市体育局专门邀请了中体经济公司的专家来铜陵释疑解惑,最终达成了建立公众责任险的方案。2009年市体育局为10所开放试点学校与中国平安财险签署了保险合同。2013年铜陵市采取市县体育彩票公益金分级负担的原则,市体育局为市属、区属学校购买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公众责任险,县教体局为县属学校购买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公众责任险,从制度上解除了开放学校的风险隐忧,以最合理的成本为开放工作提供了最大的保障。五是建

11、立检查评估机制。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为促进此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检查评估机制十分必要。因此,市教育部门和体育局抓住节假日、寒暑假等时段,对开放工作作出部署,并将开放学校名单、开放时间、内容、监督电话向社会公开,接受市民监督。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领导小组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各开放学校的开放工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学校开放经费奖励。市教育部门还将开放工作纳入对县区教育局和各学校教育工作年终考核目标内容。六是建立宣传引导机制。学校体育场馆对公众开放是一种亲民、便民、利民的好事,要把这一好事办实,有必要建立宣传引导机制,通过舆论畅通的渠道,把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

12、道理与意义讲个明白,把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说给群众听。铜陵市在市报铜都晨刊上不定期地大力宣传,介绍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对开放学校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对学校周边的居民来说,不仅有了知情权,而且有了话语权,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权利。四 成效和反响一是加强领导,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得到整体推进。铜陵市政府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工作职责,通过召开协调会、督促检查、发整改通知等一些措施,进一步转变单位、学校负责人的观念,目前铜陵市所有学校体育场馆全部向社会开放。二是资源共享,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成效显现。学校体育场馆是教育部门的资源,更是国有公共体

13、育资源。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既凸显了顺应民意,又合理解决了公共体育场馆短缺的问题。学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实现了学校与社区、学校与社会的共创、共建,实现了国有公共体育资源大家共享和“大教育”格局的形成。三是团结协作,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得以平稳进行。教育、体育、财政、公安、民政、物价等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过程中,各部门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几年来未发生一起因居民进校园锻炼而发生的安全事故,居民和学校安全工作得到保障。四是素质提高,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成果得以显现。经评估,铜陵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众人数占到35%,身体素质优秀达标率逐年提高,全民健身工作多次

14、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安徽省体育局的表彰。专家点评要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大众开放,已有十多年之久,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现有体制的管理不畅与部门分割,难以控制的风险与可能的冲突。铜陵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案例说明,只要政府将群众体育置于民生高度,统筹规划,认真落实,再加上精细化服务与管理,就可以突破学校体育资源开放与共享的瓶颈。该案例从组织领导、完善制度、资金扶持、风险保障、检查评估几个环节入手,是较为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场馆开放模式。相对于托管协会型、体教结合型和俱乐部型等其他开放模式,似乎更容易解决令人棘手的安全、经费、管理等问题。当前要做到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制度保障是基础,机制健全是关键;铜陵市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与操作办法,在具体操作中有财政预算的专项经费支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应探索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体育俱乐部运营等开放模式。-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云计算/并行计算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