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及演变分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7093206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及演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及演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及演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及演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及演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及演变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安徽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及演变分析 引言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碳排放增加引发的气候变暖问题正成为国内外的焦点。安徽省地处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经济总量位居全国中游,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和人口大省,又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集聚态势初步显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因此,本报告以安徽省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排放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识别碳排放主要驱动因素及贡献量,把握其演变规律,对加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碳排放控制、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

2、型升级以及低碳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 安徽省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集聚与能源消费情况(一)安徽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近年来,安徽省GDP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安徽省GDP达22005.6亿元,是1995年的12.2倍,年均增长率为13.3%;2003年后增速不断加快,年均增长率为15.5%。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扩大,第三产业比重呈现阶段性变化。19952003年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扩大,20042011年第三产业比重逐步缩小,2012后第三产业比重再次呈逐步扩大趋势。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安徽省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9952003年,安徽处于初

3、始工业化时期。第二个时期为20032013年,安徽省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第二产业比例不断加大,第二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3年的39.1%增加到2013年的54.7%;第三产业比重由41.8%下降到33.0%。第三个时期为2013年后,在保持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处于工业化优化阶段。特别是2010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值从2010年的2498.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8921.5亿元。详见图1。图1 安徽省19952015年第一、第二、第三产增加值比重变化趋势(二)人口集聚演化过程安徽省人口持续增长,常住人口经历了“集聚-减少-再集聚”的阶段性变化,人

4、口流动频繁。19952004年,人口不断集聚;而20052010年相对减少,2010年减少到5957万人;20102015年人口再次不断集聚,常住人口数量逐步回升,2015年常住人口数量回升到接近2002年的水平。详见图2。图2 19952014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变化趋势(三)能源消费演化过程19952015年安徽省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从1995年的4194.1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5年的12332.0万吨标准煤,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是1995年的2.94倍。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总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52003年,安徽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较为缓慢,增加或减少比例基本控制在5%

5、以内,年均增长率为3.35%。第二阶段为20042012年,安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加快,2011年是2003年能源消费总量的1.94倍,年增长率在7.5%到10.2%之间浮动,年均增长率为8.27%。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拐点是20032004年,2004年比2003年增长10.24%,为19952014年间最大年增长率。第三阶段为20132015年,其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增速回落到3%以内,年均增长2.68%。详见图3。图3 19952015年安徽省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及年增长率变化趋势二 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模型(一)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模型的构建Ehrlich和Holdren提

6、出了表征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方程式,即环境冲击(I)和人口(P)、富裕度(A)、技术(T)三因素间的恒等式。本报告将环境冲击分解为人口、富裕度和技术三种驱动因素的联合影响,富裕度通常用GDP总量或收入表征,等式为:I=PAT以碳排放量为例,可写作:其中,C表征区域碳排放量,P表征人口规模,GDP表征地区生产总值,Yi表征第i行业的增加值;D=GDP/P即人均生产总值,反映经济发展水平;Si=Yi/GDP表示产业结构,即第i行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Ii=Ci/Yi表示碳排放强度,即单位生产总值产生的碳排放,从侧面反映了能源利用效率。根据LMDI模型分解原理,碳排量从基期“t”到“t+1”

7、期的碳排放变化量(C)可以分解为排放强度效应(I)、产业结构效应(S)、经济发展效应(D)和人口规模效应(P)。其中,排放强度效应表征行业技术进步(行业排放强度变化)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产业结构效应表征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经济发展效应表征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人口规模效应表征人口规模变化(集聚或者减少)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二)数据来源与预处理安徽省常住人口、行业增加值等数据均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19962016年)。在数据分析中,行业增加值均以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在行业增加值统计中,全部行业划分如下。(1)农、林、牧、渔、水利业;(2)工业;(3)建筑业;(4)第三产业1

8、: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5)第三产业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19952014年各行业分品种能源消费量(实物量)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安徽省能源平衡表”,2015年各行业能源消费量(标准量)来源于2016年安徽省统计年鉴中的“综合能源平衡表”。(三)碳排放量的计算在19952014年行业碳排放量计算中,根据不同品种的能源消费量计算得到不同品种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后汇总得到各行业碳

9、排放量。某种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排放量=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分品种能源排放因子采用国家发改委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提供的数据。2015年行业碳排放量按照各行业能源消费量(标准量)乘以标煤排放因子折算得到。三 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及演变分析(一)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首先,本报告逐年解析19962015年安徽省碳排放主要驱动因素,定量分析了人口规模效应、经济发展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排放强度效应在各个年份之间的贡献作用。(见表1)与目前大量的研究相似,本报告也研究得出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效应是安徽碳排放的拉动因素的结论,但是安徽的人口规模效应并不是很明显。排放强度效应是碳排放的主要抑

10、制因素。表1 19952015年安徽省逐年碳排放驱动因素贡分解单位:万吨碳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经济发展效应285.1267.8195.7219.5202.9234.6276.1282.0385.4422.2人口规模效应14.315.010.315.619.416.98.110.135.3-60.7产业结构效应-48.7-17.614.38.014.9172.1-86.126.3-66.6248.5农林牧渔水-1.0-1.7-6.8-6.3-7.5-9.0-5.3-15.54.5-9.5工业-55.5-24.210.89.621.1

11、184.2-88.230.0-68.4285.1建筑业-1.41.76.6-2.11.30.22.24.61.90.8三产18.97.52.24.2-3.4-3.82.34.2-4.5-29.8三产20.3-0.91.52.63.40.62.92.9-0.22.0排放强度效应1.9-393.9-67.7-166.4-95.5-254.3-79.2-104.2-362.1-391.5农林牧渔水-6.2-22.215.3-8.50.65.1-10.58.6-18.5-12.6工业29.5-351.1-74.4-135.1-89.5-255.8-60.5-99.5-349.5-402.1建筑业-1.

12、535.9-50.8-4.01.8-2.0-3.7-8.8-3.8-9.0三产1-17.2-58.746.5-17.8-5.4-0.1-1.00.39.226.1三产2-2.82.1-4.2-1.1-3.1-1.7-3.5-4.80.66.2年际增量252.6-128.7152.676.6141.7169.3118.9214.2-7.9218.6经济发展效应458.7561.4536.1601.1862.4705.7680.8615.2566.2547.4人口规模效应-6.35.612.8-3.2-150.510.420.546.662.574.1产业结构效应204.3135.9128.077

13、.8327.3221.950.6-42.1-93.7-381.1农林牧渔水-8.0-1.4-1.8-8.4-7.2-7.6-5.2-5.0-3.8-4.1工业220.3153.5148.284.5361.5259.352.9-53.0-105.9-442.5建筑业0.3-0.51.43.6-0.2-1.6-1.6-1.1-1.0-2.4三产1-7.2-14.2-17.2-1.3-13.6-22.23.67.52.222.1三产2-1.2-1.6-2.6-0.6-13.2-6.00.99.514.945.8排放强度效应-147.3-324.0-410.7-323.5-759.0-364.1-349.41.9-393.9-67.7农林牧渔水0.7-6.72.7-0.7-0.8-2.3-5.5-6.2-22.215.3工业-160.9-339.5-426.4-308.3-784.7-415.8-459.029.5-351.1-74.4建筑业0.7-0.4-1.2-6.44.45.63.1-1.535.9-50.8三产110.222.8-17.0-11.614.548.796.8-17.2-58.746.5三产22.0-0.231.23.57.6-0.315.3-2.82.1-4.2年际增量509.537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云计算/并行计算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