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报告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7093201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报告 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个流域,全省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5%。全省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经济发展较快,市场需求巨大。近年来,安徽省紧紧依托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地域优势,本着互利互惠、优势互补、产业集聚的原则,积极谋求跨区域联动,实现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一 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概况安徽省体育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兴起。1994年,安徽省体委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我省体育第三产业的意见,揭开了体育产业市场化运作的序幕;1998年,进一步下发了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带动了安徽体育产业迈入初步发展

2、阶段。2011年9月21日,正式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快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步伐。2015年6月,省人民政府进一步颁布安徽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体育产业的战略地位。经过20余年的培育与发展,安徽体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种类不断丰富,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效益稳定增长,逐步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一)规模总量逐步扩大伴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体育产业规模得到较快发展。初步统计,2015年安徽省体育产业总产出366.19亿元,同比增长38.96%,实现体育产业增加值118.55亿元,占当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0.54%,同比名义增长

3、45.75%,明显快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名义增长速度。从行业构成看,2015年全省体育制造业占比最大,实现增加值61.34亿元,占51.74%;其次为体育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2.26亿元,占44.08%;体育建筑业规模相对较小,实现增加值4.95亿元,占4.18%(见表1)。表1 2015年安徽省体育产业主要统计指标结果一览体育产业2015年增幅总产出(亿元)增加值(亿元)从业人员(人)总产出(%)增加值(%)从业人员(%)体育服务业100.8552.2652346105.2771.0168.36体育制造业245.5561.347224622.9929.357.72体育建筑业19.794.95

4、428734.1747.3243.86总计366.19118.5512887938.9645.7527.43表1 2015年安徽省体育产业主要统计指标结果一览(二)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数据表明,近年来安徽省体育产业增长势头明显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2013年,全省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1.38%,高于全国体育产业增幅17.7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幅19.66个百分点。2014年,面对全国经济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的新常态,安徽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达到27.79%,高于全国体育产业增幅14.4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幅19.37个百分点;2015年实现增加值118.5

5、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5.75%,高于全国体育产业增幅9.75个百分点,继续显示出强劲的区域快速发展潜力(见表2)。表2 20132015年安徽省体育产业增速情况一览体育产业2013年2014年2015年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全省体育产业63.6531.3881.3427.79118.5545.75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9229.3411.7220848.758.4222005.638.70全国体育产业3563.6913.644040.9813.395494.4036.00表2 20132015年安徽省体育产业增速情况一览(三)吸纳就业

6、持续增加体育产业关联性强,涉及国民经济130个行业,横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15年,全省体育产业从业人员12.89万人,占当年全省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51%,同比提高0.57个百分点。从构成看,2015年,体育服务业从业人员5.23万人,占第三产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口的比重由2013年的1.47%提高到1.85%;体育制造业从业人员7.22万人,占制造业的比重由2013年的2.34%提高到5.97%;体育建筑业从业人员0.43万人,占建筑业的比重由2013年的0.24%上升到2015年的0.46%(见表3)。表3 20132015年安徽省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情况一览项目

7、2013年2014年2015年从业人员(万人)体育行业占比(%)从业人员(万人)体育行业占比(%)从业人员(万人)体育行业占比(%)城镇单位519.52521.73513.79体育产业6.131.1810.111.9412.892.51第三产业271.89278.78282.08体育服务业3.991.474.111.475.231.85制造业120.43122.62120.95体育制造业2.822.346.715.477.225.97建筑业99.6897.0892.65体育建筑业0.240.240.300.300.430.46注:“体育服务”不仅包括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健身

8、休闲活动、体育中介活动及其他体育活动,还包括体育用品、服装、鞋帽销售。表3 20132015年安徽省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情况一览(四)集群效应逐步显现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发展,安徽体育产业集群效应已经逐步显现,初步形成以皖南的黟县山地自行车节、皖江城市带的体育健身器材研发生产、合肥经济圈的体育赛事及培训、皖北的健身气功等为标志的四大功能区。目前六安舒城干汊河镇已经形成了羽毛球、羽毛球拍等相关产品商贸物流、加工制造企业的集聚地,相关企业达到129家;界首市已经形成渔具配件、渔具组装等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无为县则形成了生产加工羽毛球毛片的专业集散地,相关羽毛球配件加工企业41家。六安南山体育健康休闲产业园项

9、目已经成为六安健身休闲、重大活动接待的重要场所;亳州市依托国家健身气功基地,推广普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禽戏养生运动,形成常态化的集休闲、健身、节庆为一体的聚集地;肥东马术基地已投入运营,成为华东第一家马术基地。安徽省体育产业集聚形成的多面开花格局,标志着全省体育产业集约化发展已经取得实质性成果,具有安徽特色的体育产业综合体已成雏形。(五)各市呈现良好势头2015年,安徽省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拓展,各市体育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从体育产业规模看,合肥、安庆依托资源优势,体育产业总规模均突破5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67.68亿元和57.72亿元;其中,合肥体育产业增加值突破20亿元

10、,达到26.35亿元。从吸纳就业人数情况看,合肥、阜阳、六安、芜湖、安庆五市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均超过1万人,成为体育产业对区域就业带动作用最为明显的地区(见表4)。表4 2015年安徽省各市体育产业核心指标一览各市总产出(万元)增加值(万元)从业人员(人)合肥市676822.11263469.2320262淮北市115139.4931397.982817亳州市67605.7519328.004718宿州市221815.5157833.717241蚌埠市255083.0873858.666479阜阳市219307.1065966.9210012淮南市47582.2220276.672628滁州市1

11、86666.9846164.898209六安市326746.3188151.8910420马鞍山市209447.3667102.956879芜湖市347044.57110344.8812479宣城市86321.3927996.105025铜陵市71744.8639760.791588池州市88922.3921539.745526安庆市577172.30147273.3118366黄山市164524.04105012.076230全省3661945.461185477.79128879注:“体育服务”不仅包括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中介活动及其他体育活动,还包括

12、体育用品、服装、鞋帽销售。表4 2015年安徽省各市体育产业核心指标一览二 主要业态发展情况体育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的过程中,以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业为核心,以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为主力,以体育旅游、中介、培训等为补充的多业并举、全方位发展的态势已基本形成。(一)体育竞赛表演业稳步提升随着竞技水平和社会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经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2015年全省竞赛表演业实现总产出2.37亿元,从业人员5251人。各地各界对申请举办体育竞赛的热情也逐渐高涨,特别是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体育赛事运作的商业化程度普遍提升。一是办赛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影响力逐步增强。全省良好的办赛环

13、境吸引了国际国内体育组织纷纷看好这片市场,全国绿色运动会、全国游泳锦标赛、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中国杯女子手球赛、合肥国际马拉松赛等一批国际国家级赛事落户安徽,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二是本土精品赛事不断涌现,品牌效应逐步形成。重点打造了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节、芜湖红杨山汽车越野赛、齐云山万人徒步大会、徽杭古道越野跑山赛等品牌赛事。其中,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节吸引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车手参赛,观众人数过万人,历经十年精心打造,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为成熟的顶级业余自行车赛事;芜湖红杨山汽车越野赛已由省电视台主办并拓展为“极速勇士”平民车王赛车真人秀节目。各类赛事的承办

14、,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和城市知名度,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全省共举(承)办体育赛事活动1100多次,参加人员达到100多万人次,观众350多万人次,带动相关消费6亿多元。(二)体育健身休闲业快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步转变,安徽省健身休闲消费群体日益壮大,健身休闲业增加值从2014年的3.01亿元增至2015年的8.1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高达170.43%,体育健身休闲业保持高速发展。健身休闲项目体系不断完善,场馆中心类、健身娱乐站点类、个体健身健美中心类三种产业市场趋于稳定;傩舞、花鼓灯、五禽戏等非遗类民族传统体育休闲项目蓬勃发展;保龄球、台球、水上娱乐项目、轮滑、攀岩等时尚运动项目迅速得到大众青睐,极大地丰富了健身休闲服务产品的内容。体育健身休闲业的经营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由单纯以体育为主营内容,转向将体育与养生、医疗、保健、康复融合经营,深入开发了体育的休闲娱乐功能。(三)体育用品业蓬勃发展体育用品业成为全省体育产业开放度与竞争度最高、增长最快的领域,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一是体育制造业规模呈现井喷之势。2015年,全省体育制造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云计算/并行计算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