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7093161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安徽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安徽,地处华东、长江三角洲腹地,横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土地总面积为13.94万平方公里,名列全国第22位。地跨长江中下游、淮河中下游、新安江,以“江淮大地”名世,并依据三大流域将全省自然分割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平原、丘陵、山河构成安徽主要地形地貌,西峙崇山,东横峻岭,北跨平原,南叠雄峰,为钟灵毓秀之山河典范。境内有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稻香鱼肥,渔歌唱晚,优雅淳朴。一方佳境孕育一方文化,安徽地域文化可以说丰富多彩,灿烂多姿。安徽省地域文化最早可溯源于史前凌家滩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沛,主要由皖江文化圈

2、、徽州文化圈、淮河文化圈三大文化圈组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其地理区位和历史沿革,有着自身特殊的含义与价值。淮河文化圈,以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文化、魏晋时期的建安文学和中药文化为代表,更有梆子戏、泗州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表演艺术流行;皖江文化圈,有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桐城派,更是道教与禅宗发展的重要基地;徽州文化圈,最为重视儒家礼仪宣教,以忠君孝亲、修祠续谱、建坊树碑为主要价值伦理和日常处事方式,民风淳朴、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在我国追求现代化的初级阶段,传统曾经作为阻滞现代发展的因素遭到抛弃。随着对中国社会转型路径反思的深入,以及在国际竞争越

3、发激烈的背景关照下,传统文化价值凸显,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扬民族精神、加强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1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由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纳入国家战略高度,从整体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

4、大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安徽地域亦承载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责。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并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溯传统之源,凝核心价值,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推动安徽文化“走出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全省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一 安徽省传统文化建设的措施与成效(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优秀地域文化传承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

5、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面入手,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此相应,安徽省设定了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文化目标,并要求实现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早在2012年,为了加强地域文化研究,形成地方文化品牌效应,安徽省就出台安徽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提出“加强区域文化研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搜集、整理和出版一批具有品牌效应、区域特点的文化精品,着力打造徽派文化品牌。加强新时期皖人风貌与安徽精神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形成高度自觉的价值认同。遴选46个有关文化建设的重点研究基地,加

6、强内涵建设,使其成为安徽省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2。安徽省文化资源丰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品牌多达百余种,有亳州老庄文化、古运河遗址、萧县书画、灵璧奇石、阜阳剪纸、凤阳花鼓、双墩遗址、全椒走太平民俗文化、凌家滩遗址、马鞍山诗歌文化、芜湖铁画、青铜文化、宣城文房四宝、安庆黄梅戏、桐城派文化、新安画派、徽州三雕等。这些文化品牌或传递文人雅士的精致品味,或宣扬民间生动活泼的道德情操,更承负中华文化发源基地的重责。在安徽各界的共同维护和推动下,在保有其原初形态的同时,上述文化品牌与时俱进,获得了新的发展,并彰显出重要的地域价值。在文化基地建设上,安徽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系统的学科、人才和平台优势,不断推进

7、对安徽省优秀地域文化的研究。目前,全省高校已建立51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形成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哲学与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徽学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文化与产业研究平台体系,作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安徽省尤其重视大学生群体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从2014年开始,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化厅在各个高校主办“校园大舞台徽风皖韵进高校”活动,截至2016年11月,共举办60余场专场演出活动。有5.2万名大学生在视听盛宴中陶冶情操,体会安徽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加深了对

8、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解。另外,安徽师范大学、滁州学院、安庆师范学院等高校纷纷成立青年交响乐团、花鼓艺术团、黄梅戏艺术团等文化团体,并多次进行公开演出,推动了高校系统对安徽地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二)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物适度利用201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文物保护利用体系更加健全,文物事业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3的发展目标,要求全面摸清全省文物资源状况、建立结构优化的安徽省博物馆体系、完善文物保护规章制度、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文物保

9、护利用格局等,基本总结概括了近几年安徽省文物保护利用的经验,并建立相关的预警和运行机制。安徽是文物资源大省,有含山凌家滩、六安汉代王陵、寿春城、蒙城尉迟寺、凤阳明中都皇故城、蚌埠双墩、大运河安徽段(淮北、宿州)、繁昌窑等著名考古遗址公园。2012年,凤阳县启动5.6亿元作为明中都皇城内居民搬迁安置费用,并于2014年开始对西城墙进行保护维修。2013年,潜山薛家岗遗址、凤阳明中都城遗址、含山凌家滩遗址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并已取得有效进展。含山县在文物合理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2年,委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又先后投资2亿元用于建设凌家滩文化村和修建

10、旅游公路,并成功争取到商杭高铁设立含山西站。目前,安徽省共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大运河。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利用这些宝贵遗产,安徽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了关于审批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皖文物保201656号),安徽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平台的建设进入实质化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中,大批自然村落消失,对古村落进行整体保护利用是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2013年,作为南方古民居代表的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和泾县黄田村古建筑群入选古建筑群实施文物保护样板工程,现在这两处古建筑群已得到有效保护,并且维修工程基本完工。2014年,呈坎村积极探索古民居保护利用新模

11、式,推出下屋展示利用项目,这一项目受到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支持。截至2016年11月,安徽省有163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有34个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有24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文物局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项目实施名单。这些传统古村落把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有效结合起来,使传统村落在得到保护利用的同时也获得新生,安徽传统村落保护进入“快车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安徽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安徽省陆续实施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数字化抢救性记录工程。2015年,完成庐剧等10个国家级非遗濒危项目抢救工程和3个项目的国家数字化试点工作;完成徽

12、州木雕等10个省级非遗项目田野采录和80岁以上国家级传承人口述史记录工作;同年,经各市积极申报,省文化厅审定,最后确定167人为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确定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后,安徽省积极推进非遗教育传习基地建设,组织非遗传承人群的研修研习培训,并组织他们编撰安徽良风美俗系列丛书、安徽非物质文物文化遗产乡土读本等。2016年,安徽省设立了30个省级非遗教育传习基地,以此来推进非遗进课堂、进乡村、进家庭的活动;黄山市屯溪老街、黎阳老街成为国家级非遗展示展销基地试点,更好地促进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由安徽电视台协作拍摄的非遗系列专题片文房四宝之笔墨纸砚家院乾坤之徽州三

13、雕粉墨春秋之传统戏剧,已全部在CCTV-10黄金时段播出,在宣传安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获得了民众对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的支持。(三)繁荣文化市场,实现文艺精品多元生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时期,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传统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内容。为了增强安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现代竞争力,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文化市场,安徽省根据本省传统文化特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从事一定的文化商品生产、经营活动。首先,打造文化品牌,促进艺术创作生产创新。近年来,安徽省推进戏曲振兴工程,系统研究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等剧种风格特色,分类整理各剧种代表性剧目和代表性演员。自2011年起,安徽省先后推出黄

14、梅戏雷雨徽州往事风雨丽人行等艺术精品,并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而新创新编的一批徽剧、泗州戏、花鼓灯、杂技等剧目,如徽剧惊魂记深受观众好评。其次,实施文化消费计划,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增效。从2014年至2016年,安徽省文化厅精心组织三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以彰显安徽地域文化为特色,以打造区域品牌为目的。例如,合肥以三国主题公园为中心,推出中国历史文化穿越之旅;滁州市举办在全国影响深远的“中国农民歌会”;淮南市推出八公山旅游嘉年华活动;安庆市推出“唱黄梅游安庆文旅惠民消费活动”;等等。“好戏大家看”是惠民展演活动的又一大亮点,省文化厅邀请全省民营文艺工作者进行戏

15、剧、杂技等文艺会演,“组织有序、保障有力,好评如潮”4。在惠民消费活动中,一般演出都实行低票价制度,以培育消费理念,大大促进了民众的文化消费。同时,安徽省不断总结和推广文化惠民消费活动成果,集中优质资源打造文化部、财政部扩大文化消费的试点地区,引导和促进文化消费长效机制的建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消费的扩大关键还要看文化产业的转型增效。安徽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做好促进文化消费课题研究,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安徽省有80家企业成为第五届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些基地围绕特色产业,谋划编制文化产业项目,

16、得到了中央和地方的大力支持。2016年,安徽省有37个项目入选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手册,有22个重点项目受到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资助,更有13个项目入选财政部、文化部发布的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在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中,安徽省政府一直支持其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调整充实企业项目库的融资,提升文化企业直接融资水平。2015年安徽股权交易托管中心文化旅游板(黄山专版)开板伊始,就有50家省内优质文化旅游企业在该板块上市融资。再次,加强与海内外文化交流。目前,安徽省与港澳台三地的文化交流更加紧密,2015年,安徽省国家级非遗项目祁门目连戏、池州傩戏赴澳门、香港演出,提升了安徽文化影响力;由省文化厅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的“巧手慧心安徽省传统手工技艺展”在台湾宜兰县举办,受到台湾民众的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云计算/并行计算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