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工程概述1.1 概述:苏州工业园区华能发电厂厂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太仓市金浪镇,目前装有二台300MW燃煤机组,机组已分别于1999年12月19日及2000年4月19日相继投入商业运行二期工程计划在扩建端侧建260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1.2 工程规模:260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1.3 1.4 北京成功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桩基工程监理) 上海东华建设监理所(码头工程监理)1.5 工程建设依据:1.5.1 苏州工业园区华能发电厂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2600MW机 组 )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规总土水[2003]8号“关于印发苏州工业园区华能发电厂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审查会议的通知”1.5.3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规总土水[2003]19号“关于印发苏州工业园区华能发电厂二期工程接入系统设计报告预审查会议的通知”1.5.4 苏州工业园区华能发电厂二期(2600MW)工程初步设计原则审查会议纪要 苏州工业园区华能发电厂二期工程2600MW机组主机(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部分主要辅机技术协议。
现行《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现行《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 现行《电力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火电工程》1.5.9 2002年限额设计控制指标 现行《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DLGJ9—921.5.11 项目建议书批文1.5.12 项目可研批文第二节 现场条件2.1 厂址位置及地形地貌苏州工业园区华能发电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太仓港港区西部,太仓市北部金浪镇境内东北端厂址可用水域岸线东自距浪港口1000m始,西至鹿鸣泾河口总长1420m,陆域部分东以新开小河为界,西至鹿鸣泾河道边,东西长900-1400m厂区东临太仓市第二自来水厂,北依长江,西靠鹿鸣泾河,南为改线的镇际公路 拟建场地位于江苏省太仓市金浪镇境内的长江南岸的高河漫滩地带,地貌单元属长江河口三角洲厂区内原始地形较平坦,地面标高为1.6~4.0m,河、沟、浜、塘星罗棋布,沟渠纵横交错经过一期施工整平,现地面标高为2.53~4.02m黄海高程,下同)2.2 交通运输2.2.1 公路太仓市境内的国家干线公路有204国道,境内长24.2km,向西北可达常熟市,向东南可达上海由太仓经昆太浏324省道达昆山与312国道相通。
太仓境内173.2km的乡镇公路已全部实现黑色化,与国道、省道一起已形成较通畅的公路网镇际公路由厂址南面通过电厂进厂道路与该公路相接,向西南可通204国道,与整个公路网联通 本期电厂厂外道路利用一期,本期不再扩建运灰渣公路一期已建成, 本期不再扩建2.2.2 水路本工程厂址位于长江下游南支白茆沙河段的南岸,厂址段长江-10m线深槽宽度约在1400m以上,为长江主航道,全年可通航万吨级海轮,水路运输十分发达电厂燃料由水路运抵电厂煤码头一期工程现已在厂区西北端外建有重件及燃油码头,电厂燃油采用油驳水运,电厂建设期间的大件设备及材料可由江轮直接运抵厂区重件码头转运进厂2.3 气象条件 太仓市气象站地处长江河口区,靠近南岸,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雨量充沛,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春夏季以东南风为主,秋季以东北风为常见,在每年的7~9月份常遭热带风暴及台风袭击太仓市气象站距电厂厂址约24km,属同一气候区,其气象要素能代表厂址地区情况根据该站1960~2000年观测资料统计,各气象要素的特征值如下: 平均气压 1017.3 hPa 平均气温 15.4 0 C 极端最高气温 37.9(1966.8.7,1978.7.8) 0 C 极端最低气温 -11.5 0 C 平均相对湿度 81 % 最小相对湿度 7 % 平均绝对湿度 16.4 hPa 最大绝对湿度 41.8 hPa 最小绝对湿度 0.8 hPa 年平均蒸发量 1256.0 mm 平均降水量 1064.1 mm 最大年降水量 1563.9(1960年) mm 最大月降水量 429.5(1980.8) mm 最大日降水量 229.6(1960.8.4) mm 最大一次连续降水量 260.3(1960.8.2~8.5) mm 年平均日照时数 1985.8 h 年平均日照百分率 45 % 平均雷暴天数 31.8 d 年最多雷暴天数 56(1963年) d 最大积雪深度 16(1984.1.19) cm 最大冻土深度 16 cm 平均风速 3.5 m/s 实测自记10min平均最大风速 20.0m/s NW(1977.9.11) 全年盛行风向 NNE、ENE、E、SE、SSE(各占8%) 夏季盛行风向 SSE(14%) 冬季盛行风向 NW(12%)2.4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2.4.1 根据勘探资料,厂址区和长江大堤以外地段地基土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湖积物(Q4al+l)和上更新统冲积物(Q3al)组成,根据各层土的形状特征,可将100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岩土特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 粉质粘土(Q4al+l):褐黄色,稍湿~湿,软塑~可塑,含氧化铁,混铁猛质结核及贝壳碎片,部分地段表层为填土,分布范围小,厚度薄,混有碎块石。
② 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l):灰色,很湿,流塑,混有机质及云母碎片,局部夹薄层粉砂或粉土,稍具层理结构,有臭味,土芯不成圆柱状③ 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l):灰色,很湿,流塑~软塑,混有机质及云母碎片,局部夹薄层粉砂或粉土,层理结构较明显,土芯成圆柱状④ 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Q4al+l):粉质粘土呈灰、褐灰色,湿,软塑~可塑,含云母碎片;粉砂呈青灰色,饱和,松散~稍密,矿物成分以长石为主,石英、云母次之,混少量的腐植质局部互层不明显,表现为粉砂夹粉质粘土或粉质粘土夹粉砂⑤ 粉土(Q4al+l):呈浅灰色,湿,中密,含云母碎片,混极少量的贝壳碎片,夹粉砂或粉质粘土,局部岩性接近或为粉砂⑥ 粉土与粉砂互层(Q4al+l):粉土呈浅灰色,湿,中密,含云母碎片,局部岩性为粉质粘土;粉砂呈青灰色,饱和,中密~密,成分以长石为主,石英、云母次之,局部互层不明显,表现为粉砂夹粉土或粉土夹粉砂等⑦-1粉质粘土(Q3al):呈青灰、黄灰色,稍湿~湿,硬塑~可塑,含氧化铝及氧化铁,混姜结石,粒径一般为50~150mm,且在该层顶部和底部较为富集⑦ 粉、细砂(Q3al):灰色,青灰色,饱和,密实,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云母次之,夹少量的粉土薄层,下部混少量的砾石,具层理结构。
⑧ 中、粗砂(Q3al):黄灰色,饱和,密实,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颗粒组成不均匀,混少量的砾石,砾石粒径一般为2~5mm,最大粒径为15mm各层地基土层的埋藏条件详见表 “地基土层埋藏条件一览表”根据本次勘察成果,结合一期相关资料,上述各地基土层在本区域的不同地段埋藏条件有所变化,其中层①、层②、层③在整个区域均有分布,且成为较为稳定;层④厚度变化差异性较大,变化幅度在2.20~32.9米之间,最大厚度差异达27m之多;层⑤和层⑥埋藏深度变化较大,且层⑤在扩建端西南侧缺失;层⑦-1、层⑦、层⑧埋藏较深地基土层埋藏条件一览表层序号岩土名称层厚(m)层底标高(m)①粉质粘土②淤泥质粉质粘土③淤泥质粉质粘土④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⑤粉土⑥粉土与粉砂互层⑦-1粉质粘土⑦粉、细砂⑧中、粗砂未揭穿依据一期工程勘察成果和本次勘察结果,各层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见下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成果表层号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层号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①粉质粘土110⑥粉土与粉砂互层225②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40~70⑦-1粉质粘土265③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软塑)100⑦粉、细砂300④粉质粘土与粉砂互层130⑧中、粗砂400⑤粉土230///2.4.2 厂址区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地下水水位的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的影响,与长江水体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升降呈季节性变化。
一期勘测期间(1997年12月),一个水文年份地下水的升降幅度一般为1m,厂区地段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为0.10~1.65m本次勘察期间测得的地下水位埋深厂区地段一般为0.20~0.80m,大堤以外地段一般为0.00~0.40m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2.4.3 地震基本烈度根据江苏地震工程研究院提供的“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华能发电厂扩建(二期)工程场地地表地震动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估值的函”和“苏州工业园区华能发电厂扩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初步结论性意见”,50年期限内超越概率为10%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地震水平向动峰值加速度位于0.096g~0.109g之间,平均值0.103g,特征周期为0.75s拟建场地的建筑场地类别属于Ⅳ类场地内各类建筑可不考虑震陷影响本场地可不考虑地基土的液化问题2.5 燃料供应2.5.1 煤源概况本期工程锅炉燃煤为神华煤炭运销公司供应的神府东胜矿区神华煤2.5.2 点火及助燃油本期工程采用0号轻柴油作为锅炉点火、助燃和低负荷稳燃用油,电厂现有的燃油系统为一期2X300MW机组设置,本期2X600MW机组增加一座1000m3轻油罐。
2.5.3 燃料运输方式本期工程2600MW机组燃用的神华煤采自陕北神华矿区,采用江海联运,水上运输一期已建有3.5万吨。